近期,隨着眾多的房姐、房妹、房叔、房爺,擁有多套房的現象被公之於眾,財産公開的話題擺在了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在最近各地召開的兩會上,有不少地方官員明確表態,願意公開自己的財産。與此同時,我們看到也有不同的聲音,反對公開官員財産。那麼官員的財産,到底應不應該公開?怎麼公開?向誰公開?央視財經頻道主持人沈竹和著名財經評論員馬光遠、張鴻共同評論。
官員財産公開如箭在弦。公開應該從誰做起?公開應該向誰公開?
近期在社會輿論的高度關注之下,官員財産公開似乎已經是箭在弦上。逐步實現有限公開,最終過渡到無限公開,從區域試點到全國推行,這是阿勒泰地區紀委書記吳偉平在全國率先推出官員財産公示時的決心。
去年九月現任紀委書記楊振海在接受《中國青年報》採訪時&&“現在只進行官員財産申報,不再公示”。2009年綜合阿勒泰和浙江慈溪的公示經驗,湖南省瀏陽市將準備提拔的官員工資收入,及大綜財産通過報紙、廣播電視、網站等媒體進行公示。曾被稱為官員財産公示最徹底模式。但從去年開始,年度財産申報具備較低,據了解瀏陽公布的財産信息,缺乏權威合適,事後也沒有機制監管官員財産增加的合法性,最終黯然收場。
官員財産申報反反復復推進艱難,作為監督主體群眾又怎麼看?
市民:這還用討論,百分之百應該公開。
市民:(財産)公開也不一定,説他的實際財産。
市民:主要是保證政府官員的廉政、清潔。保證我們大家,對他們行政作為都有知情權。
今日,中紀委召開的全體會議明確要求,今年要認真執行領導幹部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制度,並開展抽查核實工作,新一輪官員財産申報的大幕已經拉開,這一次的嘗試,能否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問號期待解答。
張鴻:隱私和公開當中一定有一道線來劃分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這裡面更多的道理是官員的道理,但社會民眾普遍認為,你應該公開。但是官員有自己的理念上的差異,很多官員會認為説,我不是你的奴隸,憑什麼讓我公開?但是在現在這樣一個執政理念下,你不是我的奴隸,但是你是我的管家,我很多重要的事,比如花錢的事,這麼重要的事委託給你,所以我就要用一些辦法了解你財富的來源。當然這不是隱私,你提到了隱私,隱私就是技術的屏障,隱私和公開當中一定是有一道線,這個線應該畫在哪?比如你的財産,你財産的來源,你的家人,你的直系親屬,女兒、兒子、還有自己的妻子,這個是不是應該在公開的範圍裏,我認為應該是。當然你也可以探討哪些就是我的隱私,我不應該公開,但它是一個技術活,是可以探討的。基本的理念就是,你應該向我公開財産,同時也保證官員有一定的隱私。因為你既然做了我的管家你,就要讓渡一些隱私。
馬光遠:官員財産公開是大勢所趨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其實我們今天討論的範圍特別狹窄,就是財産的公開,那麼事實上從一百多年以來,從現代行政討論官員本身的透明廉潔的歷史來看,事實上沒有太大的振動。包括有一些人認為老百姓不公開,憑什麼我公開?或者等等的這些説辭,事實上是少數的。對於官員財産公開,今天我看到一個比較好的現象是什麼?就是大家在理念上已經基本上接受了,也就是説絕大部分的官員不敢公開的講我反對。當兩會在近期召開的時候,上到政治局常委,下到一般的官員,大家都&&説“如果國家法律要求,如果上面組織上有要求的話,我一定會公開。”我覺得這是一個主流的表態,那麼少數的表態中可能會有一些雷人的説法,當然也有一些官員以身作則,比如説廣州的政協副秘書長,他直接講我有多大的一個房子,我願意自己第一個公開,而且寫了一個提案等等。
這麼一個現象的出現説明了什麼?就是説財産公開本身作為走向廉潔、走向透明、走向現代政治的這麼一個方式,這是一個大勢所趨。大家從理念上已經認可。現在關鍵是什麼地方?關鍵就是我們從技術層面怎麼來探討,就是這個邊界在什麼地方?
馬光遠:財産公示制度事實上是對官員的一種保護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覺得從理念上,可以看出,下至老百姓,上至高層,事實上這個認識已經非常統一。關鍵我們怎麼樣進行一個頂層設計?具體操作怎麼去設計?這是我們需要進行探討的。説這會引起社會的不穩定,這真的是可以把它當成一個玩笑話。
我覺得主要還得靠制度,也就是説你靠個別的官員,然後讓官場人認為他用破壞潛規則的手段去推行財産公開的話,我倒覺得有一些情況下,真的會起副作用。因為大家在討論,最後發現這次討論總是走上一個不好的方面,造成一個官場的不穩定。
如果有一個制度,我們以前不是説廳處級幹部必須如實的告知家庭情況,叫個人私下報告制度,這個報告制度實際上是財産公示制度的一個前提。這個情況是告知我們的組織部門知道,你有多少套房子,你的老婆是不是在國外,你有幾個孩子,孩子在幹什麼等等,這比財産公示的範圍更加廣泛一點,這能為我們以後的財産公示制度奠定一個非常好的基礎。比如説現在中紀委就明確提出説“對官員個人事項的報告制度,要進行抽查,那麼抽查一旦屬實,就意味着你可能承擔一定的責任。”
我覺得這是一個過程,整個過程最終離不開一個形成大體的,讓大家可以規範的一種制度。現在的個人思想報道制度,填什麼東西已經很規範了,一個表格拿來以後,大家都知道怎麼填,填真的還是填假的,大家心裏都非常的有數。但是到一定程度以後,如果這個東西抽查率達到20%、達到30%,甚至到50%以後,那就等於半公開了。到那個時候,大家肯定認為説,你為什麼抽查我?沒有抽查他?那還不如大家全部公開,我覺得走到這一步以後,就水到渠成了。所以現在我們應該更多的還是探討,怎麼樣根據我們的國情,怎麼樣根據我們現在的政治制度的特點,來做一個完善的設計?讓每個人都感覺到,財産公示制度事實上是對官員的一種保護,而不是説破壞什麼樣的潛規則。
張鴻:應該優先提拔已經公示財産的官員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有網友開玩笑説“我叫通知,我來了,我也叫通知,我來了,是不是你就可以公開了?”,他的言外之意其實是,我希望等到一個自上而下的制度。這個制度確實是一個技術活,公布哪些,不應該公布哪些?怎麼公布?公布給誰?誰來查?誰可以來監督等等,它是一個制度的安排,但是不意味着在制度沒來的時候,我自己可以公開,因為現在已經有一些人説我可以公開。像政協副秘書長他公開了,公開以後被質疑,被誰質疑?被官員質疑。官員説説你一個政協副秘書長才70多平米的房子,怎麼可能?那麼他就要回應這個質疑,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互動。但是我感到有一點寒心的是,他接下來接受廣州媒體採訪的時候,説了這樣一句話,他説很多官員跟我説“我破壞官場的潛規則”,他緊接着説,“我怕什麼呢?我已經58歲了,大不了我不幹了”。他的決心來自於反正我不想幹了。現在我們要建立一個制度是什麼?就是我通過過濾,讓所有的這些願意公布財産的人能夠更好的幹下去,甚至我認為應該更優先的提拔這些已經公示財産的人。
李成言:公開就要徹底公開 並切斷官員外逃和資金資産轉移的後路
(北京大學廉政建設研究中心主任
《央視財經評論》特約評論員)
既然公開一定要在信息的公開上,一步到位,也就是説你不要搞少數人掌握,我們黨委常委掌握公開,我們內網可以查到外網查不到。黨員能查到,群眾查不到,公開就要徹底的,想好你填報的材料,一定是面對大家都可以説清楚的,如果採取一種隱蔽性的公開,那就不叫公開,就失去了他的意義。
另外,我想現在預防財産公開之後,有一些官員會出現外逃和資金資産轉移的現象。三點問題必須提醒:第一在正式開始財産公開之前,所有出國考察,尤其是一些重要崗位上的官員要凍結,就是這個時間,是不能出去的。第二要打擊地下錢莊,所有地下錢莊要清洗一遍,要封鎖,不然轉移資産不可避免。第三要封銀行的存款和賬戶。
張鴻:官員財産公開要盡快確定時間表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們現在應該趕緊的把這個制度&&,比如説趕緊確定下來時間表或者路線圖。比如每年的1月31號,這些官員都應該上報一些
“領導幹部個人有關事項”,這個事項裏包括婚姻、子女等等,也包括財産。這是每年我們都在做的一件事情,從九幾年開始一直在做了,那麼這個東西是不是有效?如果我只向上填了一個表,拿我們可想而知,這個人填表的時候,他會不會填非法所得?比如説廣東的房叔蔡某,他填的時候就只有一套房子,然後兒子有一套房子,但是後來網友揭穿有22套房子。所以他填的時候,他不會按自首心態去填,一定填的是合規的。
其實我們現在已經假定,所有填過這個的都是好官員,都是經過了申報的好官員。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什麼?把填過的這些面向公眾張開,告訴公眾。為什麼要告訴公眾?就是要公眾去監督,只有監督才能保證我們檢驗他一個一個,不管搖號也罷,普查也罷,它是我們來檢驗的一個過程,所以所謂的官員財産公示不是單向的,就是我告知你,我只有一套房子,只有一千塊錢存款,不是這樣的。它一定是一個雙向的。
馬光遠:官員財産公開可以逐步實施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覺得我們也不要期待一下子就能公開的多徹底,或者説全部一下子就公開,就目前來講,整個制度建設還沒有跟上。我想向上報告個人事項是第一步,已經有半公開了,起碼向組織是公開的。那麼這個組織,我想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這個群體起碼是知道你的情況的。那麼再下一步,怎麼樣來公開呢?可以按照一定的級別,比如説哪個級別的行政的一把手也好,或者説哪一個級別的官員都必須公開。公開什麼事項?比如説有一些財産公開,因為我們的報告事項,我不倒覺得全部可以公開,有一些涉及人家的子女,涉及到人家的配偶等等,這些情況也許真的是隱私,但是財産本身,作為一個官員,作為廉潔的第一個要求是可以公開的,但這個公開可以逐步的來。
張鴻:官員的基本信息必須透明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我先增量,然後再存量,就是我一定要設計出一個這樣的制度安排來。在我看來,因為現在的官員很多信息都不透明,尤其是最近在我們曝出的這些事以後,我覺得我們的財産公示應該往後排一排。先公布的是官員的國籍、官員家屬的國籍,官員的戶籍,有沒有好幾個戶口?有幾個家,有多少子女,有多少套房子?這些是基本信息,如果沒有這些基本信息,那個財産公開是海市蜃樓,因為它可能在不同的戶名上。必須你這個人先透明,然後你再財産透明。
馬光遠:當選官員的前提條件就是公開財産
(《央視財經評論》評論員)
如果按照一定級別,比如説,你要當選成縣長的話,那麼你的前提是公開你的財産,如果你不公開的話,那麼對不起,你是不符合條件的,這是我們條件之一。當然還有社會監督,因為你向人大代表公開,向社會來公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