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兩岸證券期貨監理合作平台首次會議(簡稱“金證會”)在&&召開。對於外界普遍關注的T股議題,與會代表都希望能借此促進兩岸交流進展,計劃將於今年選擇適當時機雙方再進行討論。
台灣金管會&&,會議目的是確認合作平台內容以及運作機制,也將就兩岸證券期貨業者所關心的一些市場開放議題以及陸資企業來&上市等相關議題進行交流。
年內兩岸將詳談T股
去年,台灣“行政院長”陳衝首度拋&&灣T股概念。所謂T股,是指在中國內地註冊的企業到台灣掛牌的股票。T股是參考香港H股(中國內地企業到香港掛牌上市的股票)的概念命名,取當地英文名的字首。目前,台灣金管會僅開放中資持股逾30%的海外&&企業來&作第一上市,而純中資企業則尚未放行。
台灣方面&&歡迎內地企業赴&上市,台灣“行政院”日前提議比照香港H股制度設置“T股”,以擴大&&規模。台灣“金管會”也在近日宣布大幅放寬在海外註冊陸企來&上市規定,由“項目核準”改為“全面開放”。
據了解,台灣不希望T股重蹈TDR(台灣存托憑證)的覆轍,即來&上市多為知名度較低的企業,導致投資者因陌生而缺乏興趣。因此,&&擬參照當年四大國有銀行、中移動、中石油等巨型大陸國企赴香港H股上市的經驗,盡力爭取內地重量級的國有企業赴&上市,從而吸引更多國際投資者赴&投資,激活萎靡不振的台灣股市。
此外,台灣財金官員&&,目前香港H股以港幣交易,財金部門也將研究台灣T股要用外幣(如人民幣)買賣,或直接以台幣交易。
目前,關於T股問題的焦點集中在內地證監會將如何定義“T股”,是否鼓勵具“指標性”意義的陸企來&上市。根據昨日金證會會談結果,兩岸代表&&,還將在今年內進行詳細討論。
有助解決A股擁塞
對於開放中資企業赴台灣證券交易所掛牌,海通國際策略師黃薰輝&&,兩岸的金融合作,證券業一直慢於銀行業與保險業,2012年兩地市場同樣低迷,都有強力合作創造政策力好的誘因。
他指出,目前中資企業在海外上市主要集中在香港與美國,周邊國家如韓國與日本的股票交易所也有中資企業掛牌,開通T股在&掛牌對雙方都有利:首先,可以解決A股上市擁塞問題;其次,科技企業與消費行業可獲得較精準估值;再者從上市費用上看,企業在台灣上市的成本低廉,承銷費率僅約0.9%,遠低於納斯達克的6%和香港的3%,律師費與會計師費也比較便宜。
黃薰輝認為,T股成敗關鍵仍在台灣證券主管機關能否松綁部分配套措施,例如:對中國內地居民赴台灣旅行的簽證管理需進一步便捷化,便於中資企業高管處理公務與機構投資人參訪;此外,中資企業在兩岸間的跨境匯款需進一步松綁,資金流動需暢通,如此才有利於提高中資企業赴&掛牌的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