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7年成立以來,一直沒有盈利,截止今年1月21日,虧損幅度更高達44%。
最近,工商銀行一款名為“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雙重精選人民幣理財産品”的産品再度成為中資銀行虧損幅度最大的産品。
理財周報記者經過詳細調查後發現,這款理財産品實際上是一款銀信産品,它的投資標的是中融信託的“超日太陽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不過,該信託計劃投向的超日太陽,近期卻陷入資金鏈緊張、董事長攜款“跑路”的傳聞中。
“可以説,這筆資金投入到超日太陽的風險是很大的,超日太陽現在的資金正處於一個很緊張的狀態”,用益信託網分析師帥國讓警示稱。
工行基金股票雙重精選5年浮虧44%
在2012年銀行理財産品虧損排行榜裏,工商銀行“2007年第1期基金股票雙重精選人民幣理財産品”赫然在列。
這款預計募集規模為100億人民幣的理財産品,從2007年11月21日發售至今,竟從未盈利,截止1月21日已浮虧約44%。
該産品在工商銀行的內部評測中,定位為進取型(PR4)理財産品,目標客戶為成長型、進取型高凈值客戶。投資顧問為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然而,工行緊隨發行的同類別第二期、第三期産品的表現卻大大好過這期産品。截止到2013年1月17日,一期産品凈值為0.5624,而二期的凈值為0.8123,三期則為1.0526,該産品在工商銀行同類産品中表現最差。
不過,這款産品並非沒有反彈,2010年12月,它的單位凈值曾達到0.844元的高點,之後一路下滑,在去年11月23日,産品的單位凈值曾跌至0.5437元,虧損45.63%。
事實上,該産品的虧損與其在熊市中減輕基金配置比重並加重股票配置不無關係。
該産品年度報告披露,該“基金股票雙重精選人民幣理財産品”自2008年以來,基金投入佔總資産比重逐漸減少,而股票配置佔總資産的比重越來越高。2009年,該産品在基金和股票的投入分別為47.40%和49.10%,而到了2012年,其第一季度報告顯示,産品中基金的配置佔比已經降為了0。
資金為超日太陽接盤
然而,據理財周報記者調查發現,從基金中撤出的資金實際上投入了中融信託的“超日太陽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而其接盤的超日太陽,近期則陷入資金鏈緊張、董事長攜款“跑路”傳聞中。
該産品説明書上寫道,本産品通過中融國際信託公司成立的信託計劃投資於證券投資基金、上市公司股票,也可進行新股申購,債券和其他貨幣市場投資工具等投資。
“這種産品,實際上是信託公司發行的信託計劃,它的具體管理方也是信託公司,只不過是藉&商業銀行的渠道來募集資金,然後在銀行以理財産品的形式來融資”,中國工商銀行客戶經理謝女士向記者介紹説:“它實際上是一個銀信合作的産品”。
“以前這款理財産品募集的資金是投入到聯華信託(現在的興業信託),産品名稱是超日太陽股票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期)”,用益信託網分析師帥國查閱資料後發現。“不過這款産品已經兌付,並由中融信託接手,新産品推出時間為2011年6月13日,一共有六期,名稱是:超日太陽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帥國讓稱。
中融信託的這款産品的全部資金都將被設計用於購買超日太陽股權收益權。
而超日太陽近期備受市場關注,也正是因為其資金鏈緊張、董事長倪開祿甚至被傳攜款潛逃。
據悉,從超日太陽發展軌跡來看,超日太陽應該説是資金雄厚。超日太陽2010年成功上市,當時籌集資金23億元,2012年3月,其發行債券融資10億。但超日太陽2012年12月28日公告顯示,“已經有3.8億銀行貸款出現逾期”,而且超日太陽最近被爆出欲賣掉手下電站以換取流動資金。
“可以説,這筆資金投入到超日太陽的風險是很大的,超日太陽現在的資金正處於一個很緊張的狀態”,帥國讓警告。
這款信託産品將於2014年到期,頗為諷刺的是,該信託計劃的預期收益率仍為10.1%至10.3%。“這個信託計劃的收益肯定沒有這麼高,不過還是要看這個項目的未來經營情況及各方面因素,因為畢竟沒有完成清算”,帥國讓稱。
危機誕生於銀信産品爆發期
“這款銀信産品誕生在我國銀信産品發展最快的時期,事實上,2007年至2008年,正好是我國銀信合作轟轟烈烈發展的時候”,帥國讓解釋。
據了解,2007年商業銀行和信託公司一共發行銀信合作理財産品582款,而2008年1月至11月份銀信合作發行的理財産品就高達2553款,增幅超400%。同年,銀信産品總體規模超過1萬億元。銀信合作這兩年的發展迅速,部分原因在於當時宏觀調控政策嚴厲。為應對經濟過熱與通脹,央行頻頻採用信貸規模控制、加息、提高存款準備金等手段,對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的能力進行削減和限制。而銀信合作則繞開了這一方面的限制。
截止2012年前11個月,已有79家銀行與36家信託公司發行了銀信産品,銀信産品總數9315隻,規模5.47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