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咖啡初加工廠年生産能力約為20000噸咖啡生豆,但並非只為星巴克提供咖啡豆,我們不能透露從每一個國家採購的咖啡豆數量。”近日,在雲南省普洱市星巴克愛伲咖啡(雲南)有限公司咖啡初加工廠開業之際,星巴克全球咖啡與茶副總裁科爾曼 卡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
1月中旬,隨着咖啡豆收購價略微上漲,普洱市的咖啡種植戶售豆的積極性更加高漲,一輛輛農用車把咖啡豆運進初加工廠,許多咖啡公司打包待運的咖啡豆幾乎堆滿倉庫,廠區脫殼機的轟隆聲完全蓋過了説話聲。
儘管此時北方正冰天雪地,但位於中國西南端的普洱市四季常綠。在這座以茶馬古道、野生古茶樹和普洱茶聞名的城市,咖啡種植也有着多的歷史。北回歸線穿境而過,熱區面積廣闊,有充足的降水,這些是優質小粒種咖啡生長不可或缺的條件。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至今,連片的咖啡種植園成為普洱山區的一道風景。記者在普洱市看到,許多村莊在晾曬咖啡豆,滿載咖啡豆的貨車頻繁地駛往各個採購站,這種景象從每年的11月持續至來年3月,普洱市還專門成立了咖啡産業發展辦公室。
在普洱市思茅區南屏鎮大開河村,農民家家戶戶種植咖啡,通村道路兩邊的咖啡樹挂滿了深紅的果實,農民將一筐筐咖啡果倒進農用車裏,隨後就送回家脫殼,整個村莊都瀰漫着一種咖啡漿果的特殊味道。
在仍有很多貧困人口的普洱市,咖啡正讓越來越多農民受益。站在碩果纍纍的咖啡園裏,大開河村委會主任自紹方充滿自豪感:“咖啡園裏全村的咖啡面積已達5100多畝,年産咖啡米720多噸,收入多的農戶每年咖啡總産值可達60萬元,最少的也有4萬元。”
相比於傳統的茶葉,較高的咖啡收益成為農民種植的動力。“按照目前的行情,一畝茶葉的産值約為1500元左右,一畝咖啡能産200余公斤咖啡豆,按照當前的行情産值在3500至4000元左右,相比之下更為可觀。”自紹方説,而且種植咖啡和茶葉的用工時間也不衝突。
這只是普洱市咖啡種植業快速發展的縮影。2012年,普洱市咖啡種植面積60萬畝,投産面積27萬畝,咖啡産量達3.65萬噸,出口2.47萬噸,目前全市註冊的咖啡企業70家,3萬戶、10萬多人從事咖啡産業,成為雲南省最大的咖啡産區。
目前,雲南已形成普洱和保山、德宏三大主要咖啡産區。據雲南省農業廳熱區經濟作物處統計,2012年全省咖啡種植面積約134萬畝,産量預計8.2萬噸,同比分別增長45.6%、26.1%,咖啡種植面積和産量都已佔到全國的98%以上,成為全國最大的咖啡種植生産和出口基地,其地位不言而喻。
地理氣候、種植成本、政策扶持等諸多優勢吸引了國際咖啡巨頭競相入滇。國際咖啡巨頭、地方政府、本土企業在雲南形成一個多方博弈的“咖啡産業棋局”。
多年來,大開河村的咖啡豆基本送往雀巢公司設立在普洱的收購站。作為最早涉足雲南咖啡種植的跨國公司之一,雀巢從1988年起就在普洱和景洪發展咖啡項目,1992年啟動了農業技術協助服務項目,1997年開闢了一個總面積為60公頃的試驗示範農場,並長期在普洱派駐農藝人員。2011年,雀巢為雲南咖啡種植者免費發放《中國咖啡種植手冊》。此外,雀巢公司還於2012年開始為當地的咖啡種植戶提供4C培訓。
出於種種考慮,星巴克也加入對原料産地的競爭之中。星巴克去年至今其在雲南省的門店總數也增至6家。在雲南省、普洱市政府及相關企業的支持下,去年12月12日,星巴克公司咖啡種植者支持中心正式在普洱市投入運營。
位於普洱市思茅區曼中田村的雲南愛伲集團咖啡種植園裏,星巴克引進的“卡杜埃-44”等試驗品種長勢正旺。星巴克中國及亞太區總裁約翰 卡爾夫説,根據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和普洱市政府簽署的合作備忘錄,其三年前引進雲南的4個咖啡新品種的本地適應性試驗進展順利,該試驗已擴展到逾650公頃、8個不同的咖啡種植園,今後有望大規模種植。
國際巨頭的目的是為了採購到高質量的咖啡豆。通過設立在普洱市的咖啡收購站,雀巢公司每年從普洱市採購的咖啡豆數量從8千噸增至1.05萬噸,全部供應雀巢在中國的工廠。
“根據既定的計劃,雀巢將在2015年實現在雲南採購1.5萬噸咖啡豆的目標。目前雀巢正和普洱市政府商談建立咖啡體驗區和擴大收購站的事宜。”雀巢大中華區集團事務副總裁董玉國在普洱市告訴記者。
但星巴克每年在雲南收購的咖啡豆數量依然成謎。記者日前在位於雲南省普洱市的星巴克(愛伲)咖啡有限公司初加工廠了解到,每天約有數十噸咖啡豆送到這個咖啡初加工廠,廠房裏機器聲轟鳴,倉庫一角已經堆放着不少打包待運的咖啡豆。工廠的一名負責人&&,根據星巴克的要求,他們不能透露具體的收購數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