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中成藥生産企業有2300多家,可生産的中成藥僅4000余種,平均一家企業不到兩個品種。這些企業生産的藥品中,仿製、改製品種佔有很高比例。”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醫藥處調研員張軍在日前召開的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上指出,儘管近兩年,我國中藥産業增長迅速,但我國中藥産品缺少創新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 我國醫藥工業2011年産值達1.452萬億元,其中中成藥産值3300億元,飲片870億元。中藥産業産值佔總醫藥工業(含化藥、生化藥、中藥等)産值的1/4強。而2012年前三季度,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我國醫藥工業總産值1.288萬億元,同比增長20.2%,其中中成藥産值達3573億元,同比增長17.9%;飲片産值922.3億元,同比增長30.8%。中藥(含飲片)已佔醫藥産業總産值的1/3。 儘管中藥産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創新是不可回避的短板。“中藥不創新,將會陷入低水平重復的窘境,使價格成為影響産品市場發展的最重要手段,從而導致質量下降,損害消費者利益;中藥不創新,將會被消費者放棄,在競爭中逐步出局;中藥不創新,將永遠無法進入國際主流藥品市場。”國內一家知名中藥企業的相關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中藥創新難主要有四方面的原因。 一是雖然中醫中藥科研經歷了很多年,但中藥研究基礎仍顯薄弱。中藥物質成分複雜,研究難度大、時間長,現代中藥創新發展的規律性認識不足,這是最根本的原因。 二是企業利潤低,導致很多企業沒有拿出金費進行研發。 張軍指出,藥品降價、招標採購、市場競爭壓力下,中藥價格持續走低,企業利潤受到擠壓。而上游,中藥材資源日益減少,隨着國內消費需求與國際上對植物提取物需求的日益增長以及游資炒作,地道藥材産量下滑等因素,導致中藥材價格節節上漲,中藥飲片加工業形勢紅火,而其下游的中成藥企業的原料成本壓力不斷加大,贏利能力受到考驗。 三是創新藥研發出來後,市場不支持。 “創新藥進不了醫保目錄、進不了基本藥物目錄,企業都不知道創新藥去哪找出路。”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指出,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創新藥的研發,但是市場並不支持創新藥的使用,導致“創新藥只停留在實驗室”的尷尬局面。 四是中藥臨床試驗機構的研究水平與中藥創新需求尚不相適應。 “標準化是中藥創新的關鍵點。”康緣藥業董事長蕭偉認為,標準化是提升中藥産品的安全性、有效性最為有效的手段。近兩年,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事件頻頻發生,其實從根本上説,並不是中藥注射劑本身的問題,而是中藥注射劑生産過程、原料過程中的控制和成品的質量標準有問題。 蕭偉指出,標準化是傳統中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的關鍵所在。中藥只有堅持標準化為方向,才能真正走向國際化。標準化也是現代中藥發展的必然選擇。以標準化為基礎,才能進一步解析中藥的物質基礎、化學成分結構和靶點之間的對應關係。 有學者認為,中藥企業創新可採用病證組合模式,這是中藥新藥臨床試驗採用的基本模式。其次是探索建立支持創新、服務創新的管理新機制,堅持以臨床需求為導向,以合理的價格對創新予以支持。再次是鼓勵中藥新劑型、新輔料的研究和産業化應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