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銀行理財産品5年虧60%
2013-01-18   作者:摘自《投資與理財》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2007年,受“港股直通車”傳言影響,一時引爆外資行發行眾多QDII去香港淘錢。怎奈事與願違,在風高浪急的海外市場,眾多QDII遭遇了全軍覆沒式的重創。持有東亞銀行的境外代客理財産品“利財通1期”的投資者更是痛苦不堪:該産品在2007年發行2個月後就浮虧了70%,延期4.5年後,依然虧損超過60%。
  前不久,購買了該款産品的楊洋(化名)打來電話,向記者投訴:“該産品宣傳時有嚴重的誤導性,害得我和公公投進去的40多萬元和30多萬元都虧得底朝天,如今只剩下零頭了。”
  “2007年9月,我花40多萬元買了‘利財通’投資産品系列1。當時宣傳説可能2個月後就能結束,哪知合同由1.5年延期至6年,虧損最嚴重時虧了90%。如今5年多過去,現在贖回的話,還只有不到13萬元。”楊洋提供的書面材料稱,她想以自己的理財經歷提醒投資者,在購買産品時要擦亮眼睛,看清合同,高風險不容小覷。
  2007年9月,東亞銀行推出了一款可轉換非保本QDII産品——“利財通”投資産品系列1,挂鉤的是4隻預期將受惠於中國利好勢頭的香港H股:復星國際、大唐發電、中國人壽及招商銀行。在該産品説明書上寫着,在16個觀察日,只要挂鉤籃子股票內最遜色股票的表現下跌小於8%,“觸發事件”發生,投資産品將提早到期及終止,投資者可取回全部本金及額外獲取年收益率15%的紅利收益。即使結算日最遜色股票的表現下跌多於8%,只要在整個1.5年的投資期內,每個交易所營業日所有股票的表現未曾下跌多於30%,投資本金仍獲100%保證。
  對此,楊洋有很大的疑問。她説:“任意一隻股票在連續一年半的時間裏不跌破8%的可能性有多大?4隻股票都不跌破8%的可能性又有多大?購買這個産品能拿到收益的可能性其實是非常渺茫的。銀行的産品設計不合理。”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東亞銀行被指不實宣傳理財産品 5年收益為零 2012-10-19
朱光耀:美方將考慮工行購東亞銀行在美業務申請 2012-05-07
三成銀行收補卡費 東亞銀行最貴 2012-02-23
東亞銀行:年內內地營業網點將突破100家 2011-09-16
東亞銀行職員擅改數據 近400萬虧損變盈利7600萬 2011-05-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