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稱我國每年GDP因空氣污染折損1.2%
2013-01-15   作者:章軻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分享到:
【字號
    中國的空氣污染每年造成的經濟損失,基于疾病成本估算相當于國內生産總值的1.2%,基于支付意願估算則高達3.8%。
    《邁向環境可持續的未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環境分析》報告昨日發布,提供了上述數據。該報告由國內外環境領域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及來自亞洲開發銀行的專業團隊聯合完成。
    報告有關空氣污染的章節稱,中國日益增長的能源需求、機動車數量以及工業的迅速擴張,導致空氣品質嚴重惡化,對人體健康和生態係統産生了負面影響。
    報告列舉一個關鍵的事實是,中國最大的500個城市中,只有不到1%達到了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空氣品質標準;世界上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之中,有7個在中國。
    此外,在我國局部地區,污染物相互作用,並且與來自附近城市和工業區的污染疊加,形成空氣污染比較嚴重的區域。隨著煙霧、陰霾和酸雨發生頻率增加,這些區域的環境品質總體在下降。
    報告以懸浮顆粒物為例介紹,在中國,最顯著的大氣污染物是懸浮顆粒物(PM10)。超過三分之一的監測城市懸浮顆粒物濃度超過Ⅱ級標準,比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濃度超標的城市比例高得多。中國大部分地區的PM2.5濃度也很高,並成為嚴重的區域環境問題。
    報告還特別指出,中國還面臨著室內空氣品質方面的挑戰,但目前還沒有對此進行持續或係統的監測。
    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研究表明,北京的室內空氣樣本甲醛濃度超標73%,杭州超標79%,室內空氣樣本中的苯濃度是安全標準的11倍。調查顯示,我國94%接受空氣污染檢測的新車污染物超標,90%的新裝修房屋甲醛濃度超標。
    流行病學證據表明,環境空氣污染使得肺功能下降、呼吸係統疾病、慢性支氣管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住院及門診病人增加,缺勤以及過早死亡。
    亞洲開發銀行東亞局首席水資源專家張慶豐在報告發布會上表示,中國應該更重視建設包括市場化政策措施在內的節能減排激勵體係。
    報告建議中國政府改革資源定價機制,並引入綠色稅收制度。由亞行提出的這項制度建議對資源開採以及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徵稅,允許將污染控制設備的投資抵扣稅款。
    “財政改革應該與此類經濟激勵措施一並推出。”張慶豐説,這將使環境稅的稅收收入和節省款項迴圈到省級以下政府,鼓勵他們進一步加大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方面的投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志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33個城市空氣污染致PM2.5概念股大漲 2013-01-14
通用等11款車車內空氣污染被疑致癌 2012-09-26
應對空氣污染不能只有“被動防禦” 2011-12-07
機動車尾氣成城市空氣污染主要來源 2010-11-05
車內空氣污染案例頻發暴露標準缺位 2010-01-2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于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聯繫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連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