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溢油而停産的蓬萊19-3油田離復産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國家能源局網站日前發布公告稱,國家發改委於2012年12月核準了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蓬萊19-3油田(二期)及蓬萊25-6油田聯合開發總體開發方案(修訂稿)。
對此,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下稱“中海油”)投資者關係部相關負責人接受記者採訪時&&,上述公告提及的蓬萊19-3二期,就是目前處於停産狀態的蓬萊19-3油田。
但該負責人指出,蓬萊19-3油田的復産尚需履行其他政府審批批准程序,並滿足其他有關前提條件,獲得蓬萊19-3油田復産的最終批復後,中海油將再向市場披露。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環境與資源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夏軍律師對記者&&,蓬萊19-3油田的復産應該還需要得到國家海洋局的相關審批,比如其新的環評報告也要通過核準後才能恢復生産。
除了這些政府審批條件,“我認為蓬萊19-3油田還欠缺其他的復産條件。”夏軍説,根據《對外合作開採海洋石油資源條例》,該油田不僅要在技術、設備和管理等方面達到復産條件,還需要對其造成的損失完全彌補之後才能復産。但目前來看,康菲公司做出的補償和賠償並沒有完全覆蓋其所造成的損失。
溢油事故發生後,康菲公司向中國農業部支付了10億元(人民幣,下同),用於賠償受到影響的漁民,同時還向中國國家海洋局支付10.90億元用以解決給渤海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影響的相關索賠問題。此外,康菲還向農業部和國家海洋局各支付了1億元和1.13億元,作為環保基金。
除了獲得賠償的漁民,還有其他漁民和部分旅游從業者認為溢油事故對其造成的損失沒有得到賠償。據夏軍介紹,河北曹妃甸的20戶旅游從業者指出,其由於溢油事故遭受了2000多萬元的損失,但至今沒有獲得相關賠償。2012年年底,上述旅游從業者向國家發改委提出申請,要求發改委責令康菲公司全面停止在華海上石油作業。
渤海灣蓬萊19-3油田曾於2011年6月發生了兩起溢油事故,當年9月被國家海洋局勒令停産,至今仍未恢復生産。該油田由康菲石油中國有限公司(下稱“康菲中國”)擔任作業者並擁有該油田49%的權益,中海油擁有其51%的權益。
2011年的兩起溢油事故責任被認定由作業者——康菲中國完全承擔。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按照中海油和康菲中國最初簽訂的合同,該油田的作業者身份將在2013年移交至中海油,不過兩家公司的權益比例還將維持現狀。
蓬萊19-3油田是中國目前發現的最大的海上油田,一期項目於2002年底投産,二期項目於2007年上半年投産,其2010年的日均原油凈産量為56000桶。康菲中國原本預計該項目將於2011年達到産量高峰,日産原油預計達60000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