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信託公司暫停“政信合作”項目
監管加碼,風險敞口恐加大
2013-01-15   作者:記者 趙東東/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分享到:
【字號

    “公司現在基本上對和政府相關項目不立項不審批,也在對文件進行解讀,看看下一步還可不可以做。”一信託公司項目經理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四部委最近聯合發文對地方政府融資行為進行規範。記者在採訪多家信託公司後了解到,部分信託公司已暫停政信合作類項目,正忙於解讀文件,尋求新的交易模式和業務突破口。不過,也有業內人士稱,地方政府在銀行信貸收緊、發債監管嚴格的背景下,借道信託融資仍然是大勢所趨。

  投資者曾熱捧政信合作

  一面是地方政府承擔大量基建任務亟須資金且面臨債務集中償付,一面是信託公司在房地産業務受限且暴露出兌付風險後尋求安全、高收益項目,二者共同促成了基礎産業類信託産品在去年爆發性增長。用益信託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基礎産業領域共成立987款信託産品,募集資金2163.75億元,佔總成立規模的28.79%,已超越房地産信託佔據各類業務榜首。其中,僅在12月份便成立122款産品,規模達204.94億。
  由於基礎産業類信託産品交易對手多為地方政府及當地融資平台公司,此類業務在業界被稱為“政信合作”。記者注意到,除提供流動貸款外,信託公司紛紛通過設立財産權信託或應收賬款收益權信託産品為地方融資平台公司提供資金支持,風控措施主要為土地質押、政府擔保,由財政出具承諾函、人大決議將債務納入財政預算。其中,不少業務採取BT(建設—移交)形式,即地方融資平台代建、地方政府回購方式,也將政府信用納入其中。
  基於安全性高、收益率高的判斷前提,投資者對此類産品則是趨之若鶩,市場頻頻傳出某政信合作項目銷售中被“秒殺”消息。不過,也有業內人士對背後風險&&擔憂,各級地方政府財政實力參差不齊,政府擔保行為在合規性上存在問題,而一旦暴露出兌付風險,信託公司在向地方政府索債或要求處置抵押資産時是否會遭遇重重阻力。

  政信合作類業務被急停

  正當各家信託公司積極推進政信合作類業務時,財政部聯合發改委、央行和銀監會近期發布了《關於制止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行為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最近有些地方政府違法違規融資有抬頭之勢,如違規採用集資、回購(BT)等方式舉債建設公益性項目,違規向融資平台公司注資或提供擔保,通過財務公司、信託公司、金融租賃公司等違規舉借政府性債務等。對此,《通知》要求,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地方各級政府及所屬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不得以委託單位建設並承擔逐年回購(BT)責任等方式舉借政府性債務。同時,符合條件的融資平台公司因承擔公共租賃住房、公路等公益性項目建設舉借需要財政性資金償還的債務,除法律和國務院另有規定外,不得向非金融機構和個人借款,不得通過金融機構中的財務公司、信託公司、基金公司、金融租賃公司、保險公司等直接或間接融資。除此之外,《通知》還要求對政府的擔保承諾行為進行清理整改。
  對此,新時代證券分析師袁建明認為,對政信類信託産品,如果缺少地方政府信用擔保則風險敞口將有所放大。作為地方政府基建項目融資常用的模式,BT舉借政府性債務方式的規範將進一步打壓政信合作的空間,特別是地方融資平台通過信託融資的渠道基本出局,將對信託行業産生較大影響,政信類信託産品在2013年或將重回沉寂。

  業內觀望氣氛漸濃

  不過,記者注意到,目前仍有信託公司在推進政信合作項目。江蘇省泗洪縣政府網站一則新聞稿顯示,1月11日,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與泗洪縣城投公司2億元保障房信託項目在泗洪正式簽約,這將拓寬泗洪縣建設資金融資渠道,緩解政府財政資金壓力。
  西南某信託公司人士則向記者&&,業內目前主要還是在觀望,一些信託公司已經開會暫停政信合作項目。“以往一些産品到期以後,肯定要發新補舊,一下子限制死怎麼辦?做還是要做,具體採取怎樣方式現在還不好説”,他還稱,“政府擔保是最重要風控措施,除非信託公司相當認可借款主體實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借道信託融資 西部房企逆市擴張 2012-12-12
信託試水股指期貨 A股“做空時代”雛形初現 2012-12-12
吳亞軍離婚引出家族信託概念 2012-12-11
13款銀行信託類理財品收益不達標 2012-12-11
藝術品信託打另類牌突圍 2012-12-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