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董事長袁仁國的“限價令”言猶在耳,時隔不到20天,茅&就對降價經銷商開出了首張罰單。
1月5日,茅&在內部客戶系統下發通報文件,對全國共計6家經銷商做出了不同程度的懲罰措施,其中因低價和跨區域銷售,重慶永川區皇卓商貿有限公司、西藏亞雄名酒食品經營部、玉林百興盛酒業有限公司等3家經銷商被處以暫停執行茅&酒合同計劃,並扣減20%保證金,提出黃牌警告。
“限價”變“保價”
“茅&做出懲罰低價經銷商的決定主要是為了保價。”中投顧問食品行業研究員向健軍如是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但向健軍同時&&,此舉能否真正幫助茅&保住終端價格值得懷疑。
在通報文件中,茅&要求3家經銷商自通報下發之日起3天內將酒按照公司零售指導價收回,並限期在通報下發之日起一週內整改,經省區、大區驗收合格後再行考慮恢復合同計劃。如果在限期之內沒有收酒和整改,公司將重罰。
在去年12月18日茅&召開的全國經銷商大會上,袁仁國曾嚴厲要求經銷商須遵循茅&最低價標準,即53度飛天茅&零售價不能低於1519元,團購價不能低於1400元。
另據業內透露,有個別茅&&經銷商還被處以了永久性削減年配額30%,並處罰保證金的30%。其中被譽為“東北酒王”的大型酒類經銷商吉林白山方大集團亦在此類處罰之列,其與貴州茅&有數十年的合作關係,茅&酒年配額達23噸。
“前幾年茅&高速發展,經銷商一路囤貨,現在價格下行,市面上低價和竄貨現象頻現,茅&為保利潤和品牌形象,實行‘鐵腕’政策把控價格體系。”一位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雖然茅&已經對一個大區經理進行處罰以期達到‘以儆效尤’的效果,但是各地市場53度飛天茅&的價格卻是‘跌’聲一片。”向健軍説,茅&價格下滑受政策影響最為嚴重。
他&&,茅&集團定位政務高端酒,其産品主要為政府、部隊等所需,2012年3月限制三公消費政策開啟了其價格下滑的序幕,當年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又加劇了茅&酒的銷售困境,對茅&價格下滑也有一定“貢獻”作用。
處罰降價經銷商對茅&保住市場終端價的效果如何?本報記者致電茅&相關負責人,但電話始終無法接通。
上述業內人士則認為,茅&集團對低價經銷商做出懲罰並不能保住終端價格,因為産品的價格是由市場供求關係決定的,當前高端白酒終端需求不振,並且因為中央軍委的‘禁酒令’未來發展形勢也令人堪憂,因此茅&的此舉並不能真正保住價格。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茅&對經銷商的縮減配額、扣除押金等處罰,儘管屬於經銷商與茅&的合同規定範圍內的事宜,但是茅&強行要求經銷商保價或者強令漲價,則有價格壟斷的嫌疑。
底氣何在?
“茅&是白酒行業的龍頭老大,‘國酒’的名氣使其並不擔心因經銷商減少而出現渠道問題。”向健軍告訴本報記者,茅&自建直營店、電商等新型渠道的興起,銷售渠道的增多也增加了茅&重罰經銷商的底氣。
事實上,在宏觀經濟疲軟的形勢下,茅&需求量較之以往呈現下滑趨勢,經銷商的庫存壓力較大。迫於資金壓力,經銷商對茅&的“限價令”是陽奉陰違。
“受高端白酒庫存情況、經濟形勢及塑化劑事件影響,高端白酒需求不振,而今臨近年末銷售旺季,經銷商抓住機遇降價促銷以消化庫存、回籠資金。”向健軍認為,經銷商“陽奉陰違”反映出其對高端白酒未來發展信心不足。
當然,重罰並不見得能夠幫助茅&穩住終端價格,但因價格是高端白酒身份的象徵,是高端白酒和白酒品牌價值的體現,所以茅&集團不惜重罰經銷商以穩住價格。
“時下高端白酒市場形勢不容樂觀,茅&集團不但沒有與經銷商共進退,反而以懲罰措施迫使經銷商穩住終端價格,此舉不利於經銷商的維護,或對茅&集團未來發展不利。”上述業內人士告訴本報記者。
不過,大部分茅&經銷商認為,此次處罰降價經銷商,茅&是在保護品牌價值,無可厚非。
白酒營銷專家鐵犁則&&,茅&&大小小的網店有近2000多個,茅&想通過上述手段來維持價格有難度,不過,茅&經銷商隊伍未來會迎來一波洗牌。“茅&明年上半年的壓力更大,下半年要看經濟回暖情況及政策對高端酒的影響情況決定。”
“這是茅&從計劃經濟到市場運作的一個分水嶺,説明茅&動真格了,也説明茅&真的遇到大問題了。”白酒營銷專家肖竹青告訴本報記者,茅&渠道存貨很多,但是因為軍隊禁酒和國家反腐敗的深入,直接影響了政府的採購和軍隊採購,未來茅&必須下海去找市場,只有進軍激烈的商務用酒市場,才能真正救茅&。
向健軍也&&,受中央限制三公消費政策及“禁酒令”影響,高端白酒的景氣時代已經過去。“未來茅&必須重新定位,以商務群體作為高端白酒的消費群體,因為國內商務活動頻繁,其對酒的需求量仍較大。同時,茅&還應順應市場需求重點發展中端産品,並積極拓展利於中端産品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