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5日,剛登陸中小板的勤上光電就吸引了眾多資金捧場,雖然大盤迭創新低,但該股卻保持強勢,上市日起至12月22日期間最高漲幅超過20%,期間機構頻頻現身龍虎榜。12月22日,勤上光電大漲的謎底揭開。公司簽訂重大協議,廣州吉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吉彩公司)計劃5年內向公司採購顯示屏15億元。然而,如此重磅的協議,後續的執行之路卻步履蹣跚。今日,勤上光電突發公告,宣布與吉彩公司解除協議。
15億訂單備受質疑
勤上光電與吉彩公司簽署協議之時,披露了合作公司的情況。公告顯示,吉彩公司註冊資金僅500萬元,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公司。吉彩公司同時是新華社新華頻媒廣告信息發布廣東省代理,享有在符合新華社規定的範圍內開發、使用和經營的商務權利,具有良好的信譽,較大的經營規模,雄厚的資金實力,具備了良好的履約能力。
然而,只有500萬元註冊資本的公司能否稱得上“具備雄厚的資金實力及良好履約能力”?此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翻閱勤上光電的招股説明書發現,公司的産能方面也存在諸多不足,2010年顯示屏及其他産品合計營收僅5615萬元,佔比10.17%;2011年1~6月,顯示屏及其他産品合計營收不過1140.59萬元,佔比僅3.57%。這樣的産能如何能確保5年完成15億的訂單?眾多投資者對此協議産生了質疑。
面對市場的質疑,勤上光電迅速作出反應。公開&&公司自身及吉彩公司都具備履約的能力:“吉彩公司屏體採購所需的資金來自於自籌資金、信息傳播收益及項目的廣告運營收益。”此外公司透露,在協議簽訂前已對該項目進行了詳細的了解,並對吉彩公司的項目運作能力進行了評估。根據對
“新華頻媒LED顯示屏”項目的運營前景分析,公司認為吉彩公司具備承接該項目和履行協議的能力;而對於自身産能的問題,勤上光電則認為鋻於該項目採取的是在未來5年內分期分批、平緩下單的方式,不會對公司顯示屏産能造成太大壓力。接單過程中,超出自身産能的部分,公司將視實際情況進行委外生産。
僅執行467萬元即宣告終止
雖然鉅額訂單早早簽下,勤上光電“堅信”雙方具有履行協議的能力。但是根據公司於2012年10月13日披露的數據,2012年吉彩公司原本計劃3億元的採購金額僅僅執行了466.7萬元。半年多過去了,其履約情況明顯低於3億元的預期。僅佔全年計劃採購金額的1.5%左右;合同涉及屏體面積累計為256.38平方米。而這466.7萬元就是2012年上半年雙方實際執行的數字。
面對如此難堪的數據,勤上光電解釋稱,由於市場對LED顯示屏的需求未能有效釋放,LED顯示屏業務競爭加劇,政府對屏體建設申請的審批更加嚴格謹慎,以及合作公司在報建、施工過程中與當地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和推進工作所取得的效果不佳,導致項目的履約進展較為緩慢,大大低於合作雙方預期。
在各方的質疑聲中,緩慢的進度終於導致了勤上光電在今日發布公告,公司與吉彩公司於2011年12月21日簽訂的
《新華頻媒LED顯示屏項目協議書》履約進展陷於停滯,從審慎的角度考慮,公司於2013年1月8日與吉彩公司簽訂了《關於解除<協議書>的協議》。
同時勤上光電透露,《解除協議》對公司未來顯示屏業務增長預期帶來一定影響。同時由於公司與吉彩公司簽署原協議時尚處於上市初期,信息披露經驗不足,對披露的重大意向性協議和後續履約情況,未能進行足夠的審慎預計和評估。466.7萬元,顯然成為了
“15億元”重磅協議的絕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