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産品資金規模急劇增長 潛在風險堪憂
2013-01-04   作者:鄧中豪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年來,銀行理財産品快速發展。數據顯示,2012年銀行理財産品募集資金規模流量將不低於20萬億元。記者採訪發現,作為我國居民重要的投資渠道,銀行理財産品在信息披露、運作方式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客戶風險意識不足,“剛性兌付”困境或向銀行業延伸。相關部門亟需加強監管,防範風險。

  快速發展難掩多重問題

  近年來,我國銀行理財産品快速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數據顯示,2011年共有94家商業銀行發售了20270款理財産品,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於16萬億元;2012年前三季度已累計發售23858款,保守估計全年募集資金規模流量不低於20萬億元。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快速發展的銀行理財産品存在諸多問題。
  “口頭承諾”成風,刻意隱藏風險。記者暗訪發現,很多銀行的理財經理會對客戶作出“雖然協議上寫的是有風險,但是這麼多年從來沒有低於預期收益率”之類的表述,並以銀行信譽做出口頭擔保。許多理財産品只靠銀行員工“口頭推廣”,紙質的宣傳材料上只是註明産品名稱、起息日、期限、年化收益率等基本信息,毫無風險提示。如果客戶確定購買,再讓客戶看産品協議,銀行對理財産品的風險提示往往流於形式。
  理財資金投向不清晰,員工專業性仍有欠缺。當記者詢問理財資金的投向時,銀行員工往往做出“債券”“貨幣市場”等模糊的表述,並不能做出明確的答覆。招商銀行客戶經理張先生&&,他們只負責理財産品的銷售,對於産品投向和産品設計等方面的問題並不了解。業內人士透露,一些規模較小的銀行,銷售理財産品的員工並未接受專業培訓,相關知識十分薄弱,甚至一些銀行網點的保安也會參與理財産品的銷售。
  實際收益頻頻縮水。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院長陳穎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銀行都會製造理財産品一出來就被搶購一空的氛圍,鼓勵客戶提前搶購。其實真實的收益率與理財産品起息日的設置有很大關係:購買後到起息這段時間,是按活期存款計息的,越早提前購買,平均下來的收益率就會越低。

  潛在風險堪憂

  數據顯示,2012年前11個月,披露到期收益率的銀行理財産品,絕大部分達到了預期收益率。從數據來看,理財産品收益率尚不存在大規模惡化的跡象。但接受採訪的專家普遍認為,銀行理財産品仍存在諸多潛在風險。
  信息不透明。銀率網數據顯示,2012年11月到期的銀行理財産品共計2283款,其中僅有1262款産品公布了到期收益率。中央財經大學民生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壯認為,按照目前的規定,銀行有義務向投資人披露真實的投資收益狀況。大量的銀行理財産品並未公開公布到期收益率,其真實的經營狀況或被隱瞞。
  “資金池”運作方式將風險推後,或致風險集中爆發。普益財富研究員方瑞認為,銀行理財産品通常採取“資金池”投資管理模式,將多款理財産品募集到的資金匯集成一個大池子,對大池子進行統一管理,並通過産品循環發行以力保大池子資金的穩定性,一旦某個時點上産品新發量無法彌補到期量就有可能形成資金缺口。
  客戶盲目信任或帶來“剛性兌付”困境。採訪中,很多客戶對理財産品資金的投向既不了解,也不關心,把銀行理財産品當做活期存款。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孫建華認為,銀行理財産品的大量發行,是建立在居民對銀行高度信任的基礎上的。這意味着即使銀行未有明顯過失,理財産品協議上也表明了風險,一旦出現大額虧損,客戶仍會找銀行“索賠”。“聲譽風險”的巨大壓力或把銀行帶入“剛性兌付”的困境。

  應多措並舉促其健康發展

  有關專家認為,銀行理財産品體量龐大、表內表外轉換靈活,已成為影響我國金融穩定的重要因素。應該多措並舉,促進銀行理財産品健康發展。
  相關部門應提高監管能力。專家認為,我國監管部門對銀行表外業務監管相對薄弱。隨着信託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銀行與其業務交叉越來越多。銀行理財資金以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為通道進行變相信貸投放的現象越來越多,金融創新層出不窮。金融形勢的快速變化,亟需監管部門提高監管能力,加強信息共享。
  加強銀行理財産品信息披露。李永壯認為,高收益必然對應高風險,通過報表、官網等途徑實時披露,使銀行理財産品信息公開化、透明化,有助於投資者了解銀行理財産品的真實狀況,培養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同時,銀行理財産品資金應做到專款專用,賬戶獨立,以避免出現系統性風險。
  及時破除“剛性兌付”困局。陳穎認為,銀行在銷售理財産品時,應對風險進行詳細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通過相關宣傳,加強客戶的風險意識,才能從根源上杜絕“剛性兌付”的發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銀行理財客戶風險評級被指走過場 2012-12-24
銀行理財與龐氏騙局的"遠與近" 2012-12-20
銀行理財亂象初露 銀監會緊急排查代銷風險 2012-12-20
不建議購買分紅型銀行理財保險 2012-12-20
各類銀行理財産品收益年末飆升 2012-12-1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