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緋聞纏身股價承壓 或被做空力量盯上
2012-12-25   作者:楊倩雯 安卓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字號

  泰國正大集團(下稱“正大”)購買滙豐所持平安股權的資金來源遭到質疑一事持續發酵。中國平安股價的短期表現也受到了“波及”。昨日(12月24日)在A股市場金融股板塊繼續逞強的背景下,中國平安A股股價一度跌近3%,最終收報42.12元,下跌0.64%;單日成交12.60億元,換手率為0.63%。另外,周一平安H股報收63.10港元,下跌0.24%。
  昨日,一位保險行業分析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採訪時&&,從種種跡象分析,正大極有可能是作為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入股中國平安,“正大出現在這個收購案中,本來就讓市場感覺非常意外,現在大家對"正大"所扮演的"角色"更加懷疑。這對平安來説是非常不利的,因為畢竟是第一大股東的更替。”

  正大入股資金“迷霧”

  近來,中國平安第一大股東易主的消息備受業界關注,尤其是上周末有媒體報道稱,在平安股權交易中,買家泰國正大集團的背後,閃現“明天係”掌舵人肖建華的身影。
  而涉事各方對此極為敏感,均迅速向外界發布澄清:平安、正大和肖建華也迅速作出回應,顯示出對此消息極為重視。儘管如此,“誰買了平安”的這一話題,仍在本週的第一個工作日裏成為保險業界和投資圈熱議的話題,各方也都似乎是各懷心思期待所謂“未來肖建華和馬明哲之間還會有很多故事”的發生。
  對於此次平安股權交易的細節,深圳市圓融方德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冉蘭&&,投資者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正大沒有採用本體收購,而是啟用了四家新成立的公司來接盤。同時,正大的業務非常寬泛,用於此次收購的資金來源一時也很難看清楚。
  中信建投保險行業分析師繳文超對記者&&:“從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平安的股價並未受到上述報道太大的影響。事實上,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其股價一直沒有明顯調整。”
  據繳文超分析,正大上述四家新成立的公司都在素有“避稅天堂”的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那裏有公司資料保密、資金轉移方便、沒有外匯管制的“天然優勢”,因而空殼公司眾多。他認為,這四家公司的註冊資本都僅為5萬美元,要吃下超過700多億港元的股權無疑是“蛇吞象”。中國平安15.57%的股份如果均分給這四家公司,則每家公司所持股份均不到總股本的5%,這對於監管和信披來説,給正大提供了莫大(博客,微博)的“方便”。
  從以上因素分析,繳文超認為正大很可能是作為財務投資者的身份入股中國平安。從長期來看,中國平安股價的中長期表現,將會受到未來正大對中國平安股份的態度所影響,比如什麼價格賣、賣給誰等。當然,未來可能發生的中國平安管理層的變動,也會對其股價構成影響。

  “空軍”虎視眈眈

  而從現階段中國平安的基本面來看,冉蘭認為,這是一家非常成功的企業,包括馬明哲所提出的綜合金融的理念也是難以複製,其在行業中有其自身的地位。“現階段來説,中國平安的控制權並沒有發生變化,也沒有轉移到其他機構或者其他人的手裏。”
  安信證券保險業分析師楊建海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滙豐出售股權的第二部分尚需審批,若於2013年2月1日前未得到批准,雙方需要續約,否則失效。由於各方表態目前無法判斷其真實性,他認為最大影響可能是使得第二筆交易審批延期甚至失敗,需要滙豐再次尋找接盤方,進而影響股價。
  “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最近A股市場有一股做空的力量在涌動着,包括康美藥業、"塑化劑"等事件等等,通過題材對標的股做空,平安最近各種緋聞纏身,不排除會被做空的力量盯上,導致股價承壓。”冉蘭説。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正大入股平安遭疑 涉事三方火速現身反駁 2012-12-24
滙豐拋平安正大接盤內幕 2012-12-17
中國平安一天加倉數十億偏股基金 2012-12-14
正大集團成平安戰略股東 2012-12-06
滙豐93.85億美元出售所持平安股票 2012-12-0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