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老工業基地的大連市,把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和提升凸顯積極效應。近年來,大連市高度重視加大信息投入、促進信息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工藝裝備的智能改造升級,全市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加快了企業由“製造”向“智造”的轉型。
信息服務成“兩化融合”推手
記者到大連採訪時了解到,作為兩化融合重要推手的信息服務業呈現出一個亮點,即軟體産業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滲透工業化。2011年全市軟體出口高達3億美元,是2002年的46倍。目前,大連共有1200多家軟體公司,世界500強軟體企業60余家,軟體從業人員超過12萬人。而作為大連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的一個重鎮——大連軟體園正備受關注。
大連西南部,一片生機勃勃的城市遠郊,數百名技術人員在進行着代碼編寫工作,林立的智能化辦公和家居高樓為這座城市一角最引人注目的畫面。連續三天的大雪,讓大連這座現代化濱海城市銀裝素裹,分外清麗典雅。
過去10幾年中,這裡憑藉地緣優勢及人才優勢曾為SAP、惠普、通用、IBM、日本橫河電機等數百家公司提供軟體外包服務,未來10年,這裡正計劃超越班加羅爾成為世界第一的軟體外包城市,並為超越“中國製造”提供一個絕佳樣板。
大連市政府有關人士對記者&&,“我們就是把軟體園區交給了大連軟體園股份有限公司去運營、建設,這是一個民營企業,政府不會參與園區的日常管理。就是政府起到一個輔助、協助、助推的作用,主角是企業民辦。”
大連軟體園股份公司的趙宏帶着記者參觀富有美感和創意的現代化園區,她指着一家叫簡柏特的公司介紹説,當初進入大連時是以美國通用電氣的名義,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末的事情。通用電氣在考察了北京、上海和大連等城市後,進行了非常周密的調研,最後得出結果應該把中心設立在大連。
“當時很多跨國公司希望進一步提高企業運營效率,降低成本,實際上也就是在嘗試現在我們所説的服務外包的商業模式。”趙宏説。
大連軟體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楊冬,是一位年輕的業內資深人士和管理者,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的第一句話就是,“多年來,我深深地感受到,大連市政府一直以來有一個堅定的認識和行為,大力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不斷壯大集成電路産業,使一些嵌入式軟體、工業軟體和微電子裝備在産品上得到了充分的應用,提升了裝備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談到對軟體産業自身的發展,楊冬説,“為IT服務和用IT服務,是我們對IT服務的新定義。這種服務在軟體園已經成為新的承接點。”楊冬&&,IT服務最近這幾年得到快速發展,並且不斷地創新,中國IT服務的發展從客戶身上也能看到例證,“比如製造業的管理,現在製造業的各個産業鏈的環節,都是通過服務外包進行着,從財務的共享中心一直到開展全球工業化的涉及,IT服務也不斷通過企業的創新而創新。
信息化廣泛滲透工業化
大連市經信委的數據也顯示了大連發展軟體和信息業對提升工業化水平的積極功能。近年來,大連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積極在數控機床、風電、核電設備以及太陽能産業等新能源領域,向産業鏈高端提升探索,重點發展了一批高技術含量、高附件值産品,使産業與産品結構更趨於合理。
據介紹,大連機床集團加快十余個系列300多個品種新産品研發生産,使主導産品居於行業領先地位,躋身世界機床行業前20強。機床集團、光洋科技、大森數控、東信自動化等4家企業研製的五(多)軸數控系統開始裝備國産數控機床。
大連市市長助理劉岩對記者&&,“按照國家推進兩化融合的戰略部署,大連市緊緊抓住東北振興和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的雙重機遇,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戰略,加快大連市傳統産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工作.信息化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為老工業基地振興做出了積極的成績。”
大連市經信委副主任唐忠德介紹説,多年來,大連通過實施”百戶企業信息化示範工程”和“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示範工程建設,在石油化工、裝備製造、電子信息、造船等重點行業和領域,涌現了一批信息化應用領先的示範企業,帶動效應明顯;通過企業信息化寬帶商務平台建設和開展“數字企業”活動,重點解決廣大中小企業在信息化建設當中遇到的人才、技術、資金等瓶頸難題,使全市企業信息化建設從典型示範進入全面推廣的新階段;通過推進兩化融合促進節能減排、安全生産,軟體産業自主創新與傳統企業應用對接交流,加強重點行業、區域及産業集群的兩化深度融合工作,進一步促進我市兩化融合工作向縱深發展。
記者的大連採訪時了解到,目前,大連市重點工業企業信息化應用覆蓋了生産經營各個環節,信息技術在工業研發設計、流程控制、企業管理等領域的應用日漸深化,應用效益不斷提高。已有超過90%的機械企業建立了財務管理系統,超過90%的石化企業應用了採購、財務、銷售等系統,ERP、SCM、CRM等信息系統在建材、食品、醫藥等行業應用也不斷深化,兩化融合促進企業創新發展。
“兩化融合”積極效應凸顯
大連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近年來,大連通過“兩化融合”取得了積極效應,提升了産業綜合實力,促進了節能減排。
首先,信息化應用提升了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整體水平,使大連市造船、石化、裝備製造等優勢産業得到了全面升級。如:華銳重工、大柴、華錄、美羅等企業通過推廣信息技術在企業製造全周期的應用,實現高效生産,加強精細化管理,提高了産品質量,突破了競爭力不強的薄弱環節,頂住了金融危機的衝擊。
記者了解到,道依茨大連柴油機不斷開展信息化與工業裝備、生産過程深度融合,促進工業的精益化生産效果顯著。柴油機的生産能力由原日産160&提高到現在日産600&,過程質量實現了産品的可追溯。通過供應鏈的優化,降低了物流管理成本,僅儲備資金一項年降低儲備資金2023萬元。最近3年間共開發變形産品130余種,僅去年一年就開發了79種,基本達到“零庫存”,産銷率連續幾年達100%。
同時,信息化應用帶動了産業鏈做大做強。如;船舶、汽車等裝備製造業産業鏈較長,通過“兩化”融合,提高了産業集群的發展。大連市圍繞船舶行業製造,已形成了大連灣、長興島、旅順口三大造船基地,周邊聚集了眾多的配套産品製造業和服務業,“兩化”融合可以不斷加大自主創新和科技攻關的力度,推進船舶製造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國産化、規模化。
“大連的企業信息化建設,結合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和遼寧省重點産業集群和工業園區建設,堅持以行業應用帶動産業發展,雙向扶持,鼓勵自主創新的工作思路,重點推進船舶産業鏈和互感器産業集群的信息化應用。”大連市經信委有關負責人&&,信息化推進處和軟體處聯手針對造船重工、中遠船務等重點船舶製造企業以及産業配套企業的形象化建設需求,積極推薦大連市IT企業提供服務。最近,在普蘭店互感器産業集群,與普蘭店經信局聯合舉辦“互感器企業信息化應用與軟體企業對接交流會”,促成船舶重工、船舶工業工程公司、船舶重工集團裝備製造公司、中遠船務、大一互、北互等20多家骨幹企業與大連市軟體企業的項目合作。
推進“兩化融合”還促進了節能減排工作。華銳重工的能源管理和開發區循環經濟信息服務平台,已列入國家節能減排重點示範項目,東北特鋼的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得到了國家的重點支持。華銳重工的能源管理項目實施後年節990噸標準煤以上,年經濟效益400余萬元,可在重機行業節能減排創新方面起到示範作用。東北特鋼的能源綜合利用項目建成後生産期內平均可實現1802萬元/年的直接經濟效益,同時可跟蹤各工序生産性消耗,通過優化能源調度、加強成本核算和考核力度,科學制定定額成本,降低生産性開支,每月可降低生産性成本5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