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歐洲為什麼歡迎張瑞敏的衝擊?
2012-12-25   作者:羅清啟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海爾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先生最近在歐洲兩大著名商學院IESE和IMD關於“人單合一”模式的演講引起了歐洲政商以及理論界的熱切並且是嚴肅的關注。歐洲為什麼會歡迎一位中國企業家去衝擊他們?張帶去的不是創業故事而是全球首個應對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管理模型,所以説歐洲歡迎的不僅僅是張先生,更深層次的歡迎是他所代表的時代。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是非人畜動力的、標準化的機器大規模地進入生産現場,它解決的關鍵問題是棉紡織品在全球範圍內,在質量成本與交貨期三個緯度來替代亞洲的世界級的産品。這場革命建立了以碳基燃料為動力的機器體系對亞洲低價勞動力的替代,在組織形態上人讓位於機器,産品技術的創新與生産機器的創新成為主流常態,這種生産模式直接刺激了現代大規模知識體系(大學形態)的誕生,這些位於生産現場上游的技術力量和生産現場的機器體系成為産業創新的主導。現代的、大規模的組織內在形態由此産生,圍繞生産機器産生的金字塔形的科層體系産生了。
  其實,大規模的機器(生産設施)介入生産實際是知識壟斷的組織形態表現,歐洲在用大機器設施塑造經濟組織的組織形態的同時也塑造了現代經濟的金字塔形態,這個宏觀範圍的金字塔體系從上到下是由知識體系到工業體系再到消費體系的組合組成的。一直以來微觀組織與社會宏觀組織的金字塔架構被看成是組織現代化的標誌。
  直到今天,歷史還沒有結束對第二次工業革命不吝嗇的以及最高規格的褒獎。其實,從管理邏輯進化的角度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意義被誇大了,這次革命史無前例地把我們從未見過的技術與産品插滿我們的生活,但是,從組織管理的成果來檢索的話,組織管理的邏輯沒有絲毫的變化,第二次工業革命奉獻給我們的只是些變大了的金字塔。管理學家與企業家在金字塔內進行幾十年的顛來倒去的組織管理技術創新,或者説是組織管理工具的創新,但這些所有的創新都被金字塔架構所約束。
  第三次工業革命將帶來什麼樣的革新?答案很多疑問也很多。西方最著名的論斷是傑裏米裏夫金做出的:新的網絡技術與非碳基能源系統結合將開創新的工業時代。
  筆者並不認同這種論斷,筆者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實際已經到來,它與前兩次工業革命有着本質的不同:前兩次是技術革命,而這一次是組織形態的革命,前兩次革命發生在社會的知識體系與工業體系當中,而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範疇發生了質演變,也就是社會知識體系與工業體系的對象(消費者)成為本次革命的主導力量,消費者實際上已經開始推倒社會知識體系與工業體系的圍墻並已經成為這兩個體系的一部分。
  原來的兩次革命都是知識體系與工業體系控制下的新技術的替代,而組織管理在這兩次革命的歷程中僅僅走了兩步:從管理組織到管理組織組合也就是所謂的供應鏈管理,從管理歷史看所有的管理創新都在這兩步形成的範疇內做管理技術的微調。當消費者推倒組織(知識體系、工業體系、消費體系)圍墻的時候,社會傳統的知識體系工業體系以及消費體系已經展開了混雜的分佈式的分佈。
  我們原來所有的管理原理和工具都是管理封閉體系的金字塔的,當組織的主體緯度、時間緯度、空間緯度都被完全放開的時候,我們發現所有的傳統管理理論和工具都失效了,組織的體積正在變成難以預想的大,組織已經不是一個緩慢的、規則的系統,而成為一個場化的、平台化的非線性過程,管理的邏輯從“把什麼管住”變成了“讓什麼去管”。
  筆者認為組織過程比組織更能準確地表達未來的組織形態,而張瑞敏先生帶領海爾正在實踐的“人單合一”模式實際就是面對新的組織過程(筆者不願意稱呼組織,更願意把現在的新型組織稱為組織過程,現代組織實為前兩次工業革命的文物)創造出的管理系統模型。當世界經濟進入分佈式的組織過程的時候,對分佈式過程的壟斷將取代以歐洲為代表的對知識體系與工業體系的壟斷,而此時歐洲整個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仍然都沉睡在金字塔式的套娃裏,從哲學的角度看,世界從來不存在經濟競爭存在的只有經濟邏輯的競爭,歐洲把張瑞敏的模式看成了一种經濟邏輯,所以歡迎張瑞敏的衝擊就成為一種充分的必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海爾集團要約收購新西蘭家電龍頭企業 2012-09-18
海爾搜索電視HaiTV引領彩電業進入3.0時代 2012-08-30
海爾突擊更改能效數據 2012-08-28
海爾張瑞敏領銜“中國管理20人” 2009-05-25
張瑞敏的危機觀:危機常態化 應對無窮時 2009-05-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