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修正案擬刪除徵地補償30倍上限
2012-12-24   作者:余曉潔 林暉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4日提請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刪除了現行法第47條中按照被徵收土地的原用途給予補償,以及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的總和不得超過土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産值的30倍的內容。
    草案第47條第一款明確規定:“徵收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應當依照合法、公正、公開的原則制定嚴格的程序,給予公平補償”。
    “現行徵地補償制度是由土地管理法確定的,最關鍵的條款是第47條。”國務院法制辦主任宋大涵在作草案説明時説:“分兩步走,先集中精力對第47條進行修改,待土地管理法修正案通過後,由國務院制定條例。”
    宋大涵&&,從補償原則看,原47條的規定沒有綜合考慮土地年産值以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土地區位、供求關係以及土地對農民的就業和社會保障功能。從補償標準看,“30倍上限”規定過死,不適應不斷變化的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各地不同情況。
    草案指出,徵收農民集體土地補償安置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依照國務院制定的具體辦法,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規定補償安置的具體標準。
    我國現行土地管理法自1986年公布以來,歷經1988年第一次修正、1998年8月全面修訂、2004年8月第三次修正。隨着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推進和物權法的公布實施,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受到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當前最突出的問題是在徵地補償工作中存在徵地程序不完善,法定補償辦法存在缺陷,標準偏低且規定過死,被徵地農民長遠生計保障不足,一些地方違法違規徵地、強佔亂佔農民土地的現象時有發生,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問題。”宋大涵説。
    宋大涵&&,改革徵地制度遵循三條原則:正確處理工業化城鎮化建設和保護被徵地農民合法權益、保護耕地的關係,更加突出保障被徵地農民合法權益,促進城鎮化健康發展;正確處理政府依法徵地和農民參與權、話語權的關係,更加嚴格地約束政府徵地行為;正確處理統一性和差異性的關係,在法律確定徵地補償基本原則的同時,充分考慮地區差異。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土地管理法修訂擬力推農地入市 2011-11-22
兩部委通報處理有關地方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責任人員 2011-07-07
土地管理法修訂停滯兩年後重啟 2011-04-19
關注住宅法就要關注土地管理法 2008-03-07
制訂“住宅法”,先修《土地管理法》 2008-02-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