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臨年底旺季,貴州小飛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小飛酒業)總經理呂小飛,正忙着與周邊省份的商家洽談鋪貨事宜,在其辦公室擺放最多的樣品還是公司主打的各種年份“小飛賴茅”。
其實,小飛賴茅與賴氏家族、茅&,沒有半毛錢關係。對於“打擦邊球”的評論,呂小飛並不認同。他説,我們只是沾了‘賴茅’的光而已。
沾“賴茅”光的何止小飛酒業,在茅&鎮、仁懷市、貴陽市、甚至全國各地,眾多中小白酒企業正在享用着“賴茅”的酒香,這已是“賴茅”市場60年來第二度混亂。
“賴茅”品牌的最終歸屬目前尚無定論,但其背後牽涉幾十億規模的市場利益卻讓人欲罷不能。混戰幾時休?《每日經濟新聞》近日展開了調查。
記者發現,“賴茅”魚龍混雜、氾濫成災,皆因商標歸屬不明。而商標歸屬不明,又與茅&1953年獲得“賴茅”商標之後,在距今的近60年裏,沒有將其投入使用有關。
近日,“賴茅”商標的官司,在政府的調解下又出現了轉機……
從起訴到政府介入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經獲悉,因貴州賴世家酒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賴世家酒業)不服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評委
(以下簡稱商評委)“賴茅”商標歸屬茅&的裁定結果,起訴商評委一案,目前已經由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北京一中院)受理。
2012年7月30日,商評委就“賴茅”商標的問題作出了商評委字[2012]第33395號《關於第4570381號“賴茅”商標異議複審裁定書》(以下簡稱《裁定書》),這份文件最終對茅&此前申請的存有異議的
“賴茅”商標核準註冊。
顯然賴世家酒業對於這樣一個結果並不滿意,在8月19日收到該《裁定書》之後,因不服上述《裁定書》,將商評委起訴到了北京一中院。
據賴世家酒業方面透露,該案件將主要針對兩個焦點問題:新中國成立之後被異議商標“賴茅”商標權的歸屬問題;茅&申請註冊被異議商標“賴茅”,是否屬於《商標法》第三十一條所指,以不正當手段搶先註冊他人在先使用並有一定影響商標的情形。
商評委在《裁定書》中指出,判定新中國成立之後“賴茅”商標權歸屬,“既要考慮歷史同時也要兼顧現實,既不能脫離本案的歷史狀況,也不能忽視現實情況”。新中國成立之後,恒興酒廠的全部資産折價劃歸茅&,“賴茅”商標作為恒興酒廠資産的組成部分,隨全部資産折價劃歸茅&,“其産權明晰”。
在賴世家酒業董事長賴世豪眼中,商評委並沒有依據自己給出的相關證據進行判定,並且“無權對未註冊商標的權屬問題進行認定”。
對於第二個焦點問題,商評委在《裁定書》中指出,自1988年12月茅&在酒商品上提出“賴茅”商標的註冊申請。期間經過續展,至2005年3月“賴茅”商標被撤銷止,“近二十年的時間貴州茅&酒廠一直被作為‘賴茅’商標申請人及註冊人為公眾所認知。”
“(茅&)自1953年至今近60年,都未將該商標(‘賴茅’)投入使用,即使在取得該商標的專用權之後其仍未使用。”在行政起訴狀中,賴世家酒業這樣描述到,“既然市場流通領域沒有出現茅&&産經營的賴茅酒商品,相關公眾就無從認知茅&是該商標的權利人”。
同時,商評委還指出,即使茅&“在申請註冊‘賴茅’商標之後並未使用該商標,但是鋻於貴州茅&酒廠一直享有‘賴茅’商標專用權,其有權禁止他人使用‘賴茅’商標。”
賴世豪指出,近60年都沒有使用“賴茅”商標,在他看來茅&註冊“賴茅”商標,不是為了自己合法使用,而是禁止包括賴世家酒業在內的其他同行使用。
本以為會在近期開庭審理的案子卻峰迴路轉。“我們將會在近期撤訴。”關於上述案件的發展情況,賴世豪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因為目前貴州省相關部門已經介入調解這件事情”。
但賴世豪並沒有透露和相關部門的溝通情況,也未透露今後將與茅&達成什麼樣的初步意向,對“賴茅”商標未來的使用情況也是三緘其口,只是反復強調“一切聽從政府安排”。
第二次“賴茅”商標戰爭
貴陽三橋綜合批發市場,貴陽市內最大、配置最齊全的超市商品採購配貨中心,這裡成為當地小作坊白酒的天堂,與“茅&”和“賴茅”沾邊的産品隨處可見。
記者走進一家門店&&想購買賴茅酒,店家便指着種類紛繁的賴茅酒産品向記者介紹不同價位的産品。幾家鋪面了解下來,打着“賴茅”名頭的産品價格,大部分每瓶在30元至100元之間,還不乏每瓶9元的。
“9元錢一瓶的‘賴茅’?我們酒廠光是加工包裝都不止這個價格,還要算上人工、生産等各個環節的成本。”貴州賴永初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賴永初酒業)相關負責人不可思議地&&。
“賴茅”商標之亂在業內已是有目共睹,實際上目前“賴茅”商標的混亂局面已經是第二次了,而第一次的混亂還要追溯到1988年。
1988年12月29日,茅&首次在酒商品上提出
“賴茅”、“王茅”、“華茅”商標的註冊申請。其中“王茅”和“華茅”的商標在1989年10月30日獲准註冊,而“賴茅”商標卻因貴州省懷仁縣賴氏酒廠(賴世家酒業前身)對其提出異議而未能獲得授權。
1996年6月27日,經過了異議以及異議複審,國家商評委以商評字(1996)第1480號終裁認定“賴茅”商標於新中國成立之後已折價劃歸茅&所有,並且産權關係明晰,同時核準“賴茅”商標的註冊,註冊號為627426號。
正是在1988年至1996年這個“賴茅”歸屬並不明晰的空窗期間,茅&和相關主管單位也無法對
“賴茅”商標進行有效的監管,一時之間出現了以賴氏酒廠、賴永初酒業為主的許多自稱是“賴茅”嫡傳的廠家。而在賴氏酒廠將市場逐漸做大之後,包括貴州省內乃至全國範圍內的中小白酒企業都紛紛殺入,造成了“賴茅”商標的第一次亂象的出現。
隨後,1998年7月3日,商標局在《關於茅&註冊商標問題的批復》中,明確批復“賴茅”商標是茅&的註冊商標,其商標專用權受法律保護。“賴茅”使用混亂的情況也開始好轉並且得到遏制。
雖然茅&得到了“賴茅”的商標,但是賴家的後人顯然並不認同這樣的結果,幾年後他們找到了破綻。
2003年7月3日,深圳市賴永初酒業經銷有限公司以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為由,申請撤銷茅&獲准註冊的第627426號“賴茅”商標。2005年3月16日,商標局以茅&酒廠連續三年停止使用第627426號“賴茅”商標為由撤銷該商標註冊。
有意思的是,從1953年貴州省懷仁縣人民政府通過贖買、沒收、接管等方式將仁懷茅&鎮
“成義酒坊”、“榮和酒坊”、“恒興酒廠”三傢俬營釀酒燒坊,收歸國有並在此基礎上成立貴州茅&酒廠至今,都未能見到“賴茅”商標投入市場使用。
但是,沒有生産過賴茅酒産品的茅&,並不願意輕易將“賴茅”商標拱手相讓。
2005年3月29日,茅&在酒(飲料)等商品上提出第4570381號
“賴茅”商標註冊申請,商標局經審查予以初步審定公告。而茅&和賴家後人爭奪“賴茅”商標的二次戰爭由此拉開,公開資料顯示
“申請人賴世家公司以及賴永初酒業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
第二次“賴茅”商標的混亂也是始於2005年,至今“賴茅”商標爭奪尚未塵埃落定,全國各地不少企業也紛紛想趁此機會分一杯羹,並且不斷攪亂這個市場。
仁懷市工商局徐副局長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坦言:“目前我市還有一些酒廠借助‘賴茅’的商標在從事生産和銷售的行為,這是因為這個商標的最終歸屬權還未能有定奪。”
對於“賴茅”商標為什麼長時間沒有啟用的問題,茅&知識産權保護部相關負責人婉拒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
不過,在白酒專家鐵犁看來,茅&似乎有難言之隱。1958年至1978年間,茅&出現連續十多年的虧損,到1978年才開始扭虧為盈,而隨後發展也並不快速。1988年至2005年期間,全力打造茅&酒的品牌也讓其無暇分出更多的精力去開拓“賴茅”的市場。
鐵犁坦言,“現在就算是茅&將賴茅的商標拿回來了,就短期來看,運作‘賴茅’品牌也不會對目前茅&的整體市場起到多大的推動作用,王子酒系列做了10年有餘,現在也只能算是一般。”
從茅&近日公布的三季報中發現,茅&其他系列酒品僅僅佔到高度和低度茅&酒的8%,2012年前三個季度高度和低度的茅&酒銷售收入為120億元。
“賴茅”涉及幾十億元的利益鏈
“賴茅”商標一天未能塵埃落定,依附在這棵大樹上吸取利潤的企業和龐大的利益鏈條就還將存在。在貴州白酒專家萬興貴看來,“賴茅”商標折射出的正是目前仁懷市內乃至貴州省範圍內醬香型白酒的發展困境之一。
“賴茅酒的這個亂象,不僅僅只停留在‘賴茅’商標的爭議基礎上,我們當下之所以高度關注‘賴茅’商標的爭奪,是看到了‘賴茅’商標背後所蘊含的巨大的商業價值。”萬興貴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的採訪時指出。
“據估計,全國範圍內借用‘賴茅’這個名稱來牟取利益的企業的生産總規模在幾十億元左右。”賴永初酒業相關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這樣説道。
如果“賴茅”商標的歸屬一直無法解決,那麼貴州尤其是茅&鎮目前醬香型白酒無序的狀態就難以治理。現在賴茅酒的亂象給整個醬香型的白酒帶來了一定的隱患,損壞了整個醬香型白酒的品牌形象。
萬興貴指出:“隨着茅&的價值不斷提升,市場上的賴茅酒紛紛稱自己是茅&酒的前身,但是市場上質量千差萬別,這對茅&也是一種傷害。”
“目前我們能做的就是勸告這些酒企儘早生産別的品牌的産品。”上述仁懷市工商局徐副局長指出,“等茅&正式擁有‘賴茅’商標,歸屬明晰之後,其他白酒企業如果再生産‘賴茅’産品,就是違法的行為。”
小飛酒業總經理呂小飛坦言,“目前我們主推的新白酒系列和
‘賴茅’系列各佔公司總銷售額的50%,隨着時間不斷推移,新的白酒系列的佔比也在不斷增加。”
一直以來對外宣稱自己是
“賴茅”嫡傳的企業,也面臨同樣的風險。賴世家酒業和賴永初酒業雖然宣稱“賴茅”已經早早退出了公司的主推清單,或許在賴氏家族成員中,“與其爭,不如合”的念頭也漸漸成型。
“我們私下也和茅&酒廠的相關負責人溝通過此事,一旦茅&酒廠收回‘賴茅’的商標,我們仍然可以採用合作的方式生産‘賴茅’的相關酒品。”賴永初酒業相關負責人這樣&&。“即使茅&酒廠收回之後並不生産相關的酒品也沒有關係,只要他們能夠很好地保護這個品牌。但是如果茅&&份有限公司將這個‘商標’授權給除賴永初酒業之外的白酒企業生産‘賴茅’的商品,我們可能將採取法律途徑來維護我們的正當利益”。
“賴茅”商標歸誰?賴氏酒企家鬥從未停止
在和茅&爭奪“賴茅”商標的同時,賴家後人的內部矛盾從未停止。主角包括賴世家酒業、貴州賴永初酒業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賴永初酒業)、賴世綱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賴世綱酒業)等白酒企業。
這些賴氏後人誰是“賴茅”的真正擁有者呢?賴氏白酒産業的歷史要追溯到清朝的道光年間,目前賴家人的先祖賴正衡,清朝道光年間,擔任軍營統帶職務,被調來貴州省仁懷縣截擊太平軍。事後辭去軍職,便在茅&村創辦“茅&燒春”酒坊。不過酒坊隨後在戰亂中被毀,賴正衡也舉家遷至黃平縣,死後其幼子賴宗貴定居貴陽並開設“賴興隆商號”,並生有兩子一女,除次子賴嘉榮之外其餘一子一女均早逝。
賴嘉榮隨後接管“賴興隆商號”並生有三子,分別為長子賴永初(賴永初酒業董事長賴世強之父)、次子賴貴山
(賴世家酒業董事長賴世豪之父)、幼子賴雨生。而賴茅的爭議也由此開始。
在採訪過程中,雙方各執一詞,紛紛出示相關地方志、茅&酒廠誌,或是找茅&酒廠老廠長、展示賴茅老酒等為自己驗明正身,並且都堅定地認為自己才是最有資格擁有“賴茅”商標的賴家後人。與此同時,有血緣關係的他們,私下並不經常來往。
《懷仁縣誌》有記載指出,1929年,貴陽市商人周秉衡在茅&村開辦“衡昌酒房”。1941年,貴陽賴永初接管周氏“衡昌酒房”並更名為“恒興酒廠”。生産的酒先名“衡昌茅&”,後名“賴茅”。同時,賴世家酒業提供的相關工商登記證據顯示,貴州省懷仁縣賴氏酒廠(賴世家酒業前身)是在茅&鎮上最早開始生産“賴茅”産品的白酒企業。據賴世豪透露,目前公司還珍藏了最早的賴茅酒。
不論賴茅酒是怎樣來的,可以肯定的是“賴茅”的商標和“恒興酒廠”並不是祖上傳下的家業。同時,關於“賴茅”這個商標的稱呼究竟從何而來,雙方也是各執一詞。可以確定的是“恒興酒廠”是在20世紀30年代從商人周秉衡處購買的“衡昌酒房”改名而來,而目前“恒興酒廠”這個商標已經被賴永初酒業註冊。
除了這兩家最有力的“賴茅”商標爭奪者之外,據賴世綱估計,除十幾家和賴家有着各種關係的“嫡系”酒廠之外,全國範圍內有近400家和賴家不相關的白酒企業都在借
“賴茅”商標為自己的公司牟取利益。
目前正在忙於和國家商評委打官司的賴世豪來説,現在最主要的還是要解決好“賴茅”商標的歸屬問題,至於家裏面的這點事,“還是等這個官司打完了再説吧”。
相關新聞
價格防線失守 茅&穩價“通牒”底氣不足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茅&高管們不得不説服經銷商們穩住價格底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18日召開的茅&經銷商大會獲悉,茅&向全體經銷商發出了最後“通牒”——如私自降價,將堅決剔除出經銷商名單。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穩價通牒”折射出茅&對未來業績的底氣不足,經過一連串“黑天鵝”事件,以及在限制三公消費的政策籠罩之下,茅&業績褪色已成大概率事件。
目前,僅佔茅&銷售量不到3%的全國31個自營店,對53度飛天的執行價格仍為1519元,而實際上,這一價格防線在其龐大的經銷商體系中,早早就已失守。《每日經濟新聞》獲悉,53度飛天茅&在國內多地的市場零售價已降至1300元~1400元。
白酒營銷專家鐵犁指出,茅&堅守價格底線的想法不錯,但“最終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茅&:亂降價“殺無赦”
往年,茅&一年一度的經銷商大會都不會選擇和五糧液撞車,但是今年卻和五糧液在同一天,兩家的經銷商大會分別在中國的東部和西部同時召開。僅僅這一點在業內人士看來就已經意味深長。
江西省酒類流通首席諮詢顧問楊承平對於這種“撞日子”的情況&&,因為兩家酒業巨頭都要求“老總與會”,可以想象的是,“同時運作兩個品牌的經銷商們苦於分身乏術”,經銷商也被迫“站隊”。
茅&今年的經銷商大會,“控價”成為關鍵詞之一。即使目前是往年白酒消費的旺季,和去年年初控制價格上漲過快過高相反,這次的控價則是希望穩住經銷商們的過度降價行為。
今年以來,高端白酒接連受挫,經濟形勢下滑、限制三公消費禁令等使高端白酒銷量大受影響,飛天茅&更是從年初最高點的2300元直落到1600元左右,之後也一直難有起色。近期曝出的塑化劑風波更是將酒企推至風口浪尖,飛天茅&的價格相比去年同期也有所回落。
在會上,茅&&面先是公布了一系列的銷售數據,以提升經銷商的信心。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11月,茅&集團實現白酒銷量51229噸,同比增長20.97%;實現含稅銷售收入324億元,同比增長44.97%;實現利潤182億元,同比增長51.51%。
然而緊接着,茅&的高管向全國的經銷商發出了“最後的通牒”。
茅&集團董事長袁仁國提出,經銷商必須堅挺飛天茅&53度白酒産品1519元的價格,其中團購價必須在1400元以上,對於亂價的區域,大區經理將遭降職處分。
同時,茅&總經理劉自力也&&了類似的意思。他&&,茅&堅定品牌信念,堅定市場價格,通過自營店的建立,確定了茅&飛天53度1519元的價格標準,並強調這個價格已經考量了多方面的因素。他強調,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間,廠商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堅挺茅&價格,“不能做殺雞取卵的歷史罪人”。
從“逼迫”經銷商站隊開始,到向經銷商下達保價的“通牒”,種種跡象表明,目前飛天茅&的價格已經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每日經濟新聞》從多個零售渠道獲悉,53度飛天茅&在國內多個地方的市場零售價已降至1300元~1400元左右。
專家:控制價格只是一廂情願
實際上不僅僅是飛天茅&,茅&系列酒的銷售情況也並不理想。劉自力在經銷商大會上指出,“系列酒在部分省較去年相比下滑嚴重,甚至停滯,情況不樂觀。”
此前就有茅&的經銷商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時坦言,因為介於目前的銷售情況,預計2013年他所銷售的茅&系列酒的訂單將比2012年減少40%。
高企的庫存,對經銷商的壓力不言而喻,因此,茅&&面的種種保價言論,在業內人士看來,更似是一廂情願。
“茅&的這種想法是好的,對於價格的把控也是其維護品牌形象的有利之舉。”白酒營銷專家鐵犁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的採訪時指出,“不過最終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還是有一定難度的。”
在白酒營銷專家趙又祥看來,亂價和假貨對於市場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這也是消費品市場中的兩大頑疾。“這兩方面必須牢牢抓住,不然辛苦打下的市場很快就會丟掉,而如果價格不能控制的話,茅&的産品價格都朝800多元到1000多元的區域集中,就沒有差異化了。這對茅&來説不是個好事,因為名酒必須要保持清晰的價格梯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