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在廣西南寧、柳州等地調查發現,當地汽車非法改裝現象氾濫,一些沒有取得汽車改裝資質的企業大肆從事車輛非法改裝,形成了維繫汽車底盤生産廠商、非法改裝企業、車輛經銷商、購車人的利益鏈條。
非法改裝行為不僅偷逃了國家大量稅款、影響了合法車輛改裝企業正常生産,還給道路交通安全帶來巨大隱患。
車主想怎麼改就怎麼改
按照國家工信部、公安部要求,車輛生産企業要嚴格在《公告》批准的整車産品生産地,完成整車産品的完整製造過程。而記者在南寧、柳州、玉林調查發現,這一規定並未被執行,市場上存在大量只有駕駛樓和底盤、沒有車廂的不完整車輛售賣。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南寧市安吉大道的廣西汽車市場,福田、江淮、東風等多個品牌的運輸車輛在這裡銷售,而展品多數是未裝車廂的汽車底盤。
“買了這汽車底盤,車廂該到哪去做?”記者走進江淮汽車南寧特許經營店進行暗訪,並&&對一款“江淮威鈴”運輸車感興趣。
“你可以自己找地方做,也可以到我們公司推薦的地方去做。如果要保障質量,最好到我們推薦的工廠去做。”一名叫玉亮的銷售經理説。
“自己找地方做的車廂能夠保證在車管部門上牌嗎?”記者問。
“你按照我們合格證上的長寬高做,是可以上牌的。”玉亮説:“最好在我們推薦的地方做,上牌就會更有保障。”
玉亮告訴記者,購買汽車底盤再找車廂廠加裝車廂,不僅可以把車廂做得更加適合客戶使用需求,還可以為客戶省下車廂部分的車輛購置稅。因為雖然發票上開的是整車,而發票上顯示的價格只是客戶購買汽車底盤的價格。
記者決定到這家汽車店推薦的車廂廠一探究竟。玉亮很快叫來一名叫崔球的業務員,帶着記者來到附近一條巷子隱蔽處的“萬鴻車廂廠”。
記者稱買車用於大米運輸,載重量大,質量要好一點。崔球根據記者的需求列出材料單,報價1.63萬元。他説:“如果價格再低一些,質量就難保障了,但都可以做。”
崔球告訴記者:“下單之後三天就可以形成整車交付,我們一個月可以生産上百個車廂。現在是淡季,也接其他品牌的底盤做,旺季時只接江淮底盤。”
同樣的情況在柳州同樣存在。記者在知情人士的帶領下沿着柳州市南環路查看,一路上有不少打着“製作車廂”、“車廂維修”招牌的路邊店,數量在20家以上,知情人士稱這些店都是從事非法改裝的。在一家名為“宏峰車廂維修部”門口,擺放着兩個車廂半成品,一名工人在焊接,記者提出要製作一個長12米的福田卡車的車廂,老闆娘報出的價格是2.6萬元,並稱六天可以交貨。
記者發現,相當部分汽車非法改裝廠都設備簡單、設施簡陋,如柳州市南環路上的“宏峰車廂維修部”、“創新車廂維修部”,只有一兩名工人拿着電焊在露天進行焊接。
同時,也有一些上規模的企業改裝數量驚人。記者在知情人士帶領下來到位於柳州市南環路的“祥發汽車配件製造公司”,車間旁停放着數十個汽車底盤,車間內正在熱火朝天地生産。“這樣一家工廠,一年可以改裝上千台運輸汽車。”知情人士説。
“這些工廠明顯是在從事車輛非法改裝,屬於整治範圍。”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信委裝備工業處副處長蘇超然聽了《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的暗訪情況後説。
車輛非法改裝危害巨大
自治區工信委裝備工業處負責人向《經濟參考報》記者介紹,非法改裝的存在不僅偷逃了國家稅款、影響了有資質的改裝企業正常生産,還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粗略估計目前廣西每年有約四萬台次的車輛進行非法改裝,銷售額超過50億元,違反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嚴重擾亂了正常的經營行為。”南寧一車輛改裝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非法改裝對提供底盤的生産企業來説只生産、銷售底盤卻開具整車增值稅發票,屬於虛開發票及偷逃稅款行為;對經銷商和承接改裝行為的非法加工廠來説,改裝部分基本不開具發票,造成稅款嚴重流失。
這名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每個車廂價值兩萬元,每年四萬台次的非法改裝量計算,在增值稅、企業所得稅、車購稅等多個稅種上給國家稅收造成的損失超過10億元。
除此之外,非法改裝未經國家批准,改裝的産品不通過相關的質量認證即流入市場,存在不可忽視的安全隱患。近年來,因車輛非法改裝造成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屢見不鮮,同時也為超限超載運輸打開了方便之門。
“如果非法改裝不嚴格查處,還將對汽車工業健康發展造成嚴重影響。”一汽車生産企業負責人説,非法改裝擠壓了市場空間,已讓正規改裝企業難以為繼。
業內人士説,對於車輛生産廠商來説,售賣底盤這樣未完成整車産品完整製造過程的産品,更適合市場需求;對於非法改裝企業來説,可以從中獲得改裝收益;對車輛經銷商來説,可以獲得推薦製作車廂的回扣;對於購車者來説,可以省掉部分購置稅。一個多方獲利的“利益鏈條”成為非法改裝滋生和壯大的土壤,但受損的是國家利益和合法企業的利益。
相關部門須加大整治力度
去年以來,廣西多家合法改裝企業曾多次向有關部門反映廣西車輛非法改裝氾濫並存在嚴重危害的情況,並聯合致信自治區政府,要求有關部門各司其職對非法改裝現象進行嚴厲打擊,受到自治區政府領導的重視。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信委、質量技術監督局、工商局、公安廳、國稅局、地稅局等六部門於去年9月聯合下發《非法改裝汽車專項整治工作方案》,由自治區工信委牽頭各部門進行治理,但這一現象依然如故。
“雖然各部門都可以打擊非法改裝,但非法改裝的漏洞仍然沒有堵上,非法改裝依然愈演愈烈。”業內人士&&很無奈。
今年3月,廣西“非法改裝汽車專項整治領導小組”下發通知,明確了《涉嫌從事非法改裝汽車活動的企業名單》,並由自治區工信委牽頭進行整治。
蘇超然説,今年5月,自治區工信委牽頭南寧、柳州兩地執法部門進行檢查,發現《名單》上的這些企業均涉嫌非法改裝,並責令整改。
今年9月,自治區工信委組織相關部門又對涉嫌非法改裝的企業進行了抽查和復查。自治區工信委裝備工業處負責人稱,自治區工信委欲借此舉震懾相關汽車生産企業。
然而,記者暗訪發現的南寧“萬鴻車廂廠”等均在《涉嫌從事非法改裝汽車活動的企業名單》之列,而目前仍在從事車廂生産。記者進一步了解到,除南寧市安吉大道、柳州市南環路非法改裝工廠大量存在以外,玉林環城路、北海市建城路、貴港南梧二級公路都存在較大量的非法改裝工廠。
相關人士呼籲,有關部門應各司其職,切實加強對非法改裝行為的整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