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視角]蘋果將生産線回遷美國更多着眼於政治
2012-12-20   作者:劉洪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本月初,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宣布,從2013年開始,蘋果將投入1億美元,把部分電腦生産遷回美國。若此,這將是10多年來蘋果生産再度回歸美國本土。而十多年前將電腦生産線由加州轉移到中國,做出決定的也是時任蘋果公司首席運營官的庫克。
  遷也庫克,回也庫克。蘋果“回頭路”的背後,有美國“再工業化”的大背景,但至少從短期來看,區區1億美元,更多是向白宮表達善意的政治舉措。而這種政治性,某種程度上也説明美國“再工業化”的難度。
  就一個政府而言,好的公司,標準大致有兩條,第一納稅多,第二雇傭的人多。就目前美國國情看,失業居高不下,白宮“灰頭土臉”,第二條更重於第一條。
  蘋果目前正式員工大致6.3萬,美國本土4.3萬人,海外2萬人。其他為蘋果産品設計、製造和組裝的約有70萬人,基本都在海外,其中大部分是中國的工人。儘管蘋果&&,它已在美國雇傭了歷史上最多的員工,但相比通用汽車、通用電氣等數十萬員工的規模來看,蘋果就顯然“忒不夠意思”了。
  2011年初,蘋果的傳奇掌門人史蒂夫喬布斯還在世。他和其他硅谷領軍者和總統奧巴馬共進晚餐,席間,奧巴馬就忍不住問喬布斯:“要想在美國製造iPhone,需要投入多少?”奧巴馬的意思再明顯不過:蘋果你應該回到本土,雇傭更多的人。 
  喬布斯則直言不諱地回答:“這些工作回不來了。”為什麼回不來?《紐約時報》曾在一長篇分析文章中指出,這不僅是因為外國(其實就是中國)勞動力廉價,而且“蘋果公司高官認為,外國工人的靈活性、勤勞與工業技能,以及海外工廠的巨大規模已大大超過了美國同行,以致‘美國製造’對於大多數蘋果公司的産品來説已經不再是一項可行的選擇。”
  有一個例子,在iPhone最初生産過程中,蘋果公司突然更換了屏幕,當新屏幕抵達工廠時,已經是午夜,“一位高管立刻叫醒了公司宿舍的8000名工人,每名工人分到一塊餅乾和一杯茶,被引導到一個工作站,不到半個小時就開始12小時輪班,將玻璃屏幕安裝到斜面手機框架之中。”在96小時內,這家工廠就日産1萬部iPhone手機了。這家工廠,就是中國的富士康。
  其實,“中國製造”過去幾年幾乎包攬了世界上的電子産品,還有一大根源,那就是産業鏈優勢。隨着越來越多電子企業在中國設廠,所有零配件可就近取得,這使得在中國生産成為理所應當的事情。
  喬布斯英年早逝,庫克接班,蘋果至少仍保持着強勁發展勢頭,這自然使得白宮進一步施加壓力。最終,庫克退一步,決定蘋果在紐約州生産部分電腦。受壓的並非只蘋果一家,在美國“再工業化”大旗號召或施壓下,Google、通用電氣、卡特比勒、英特爾等大公司在過去一年也都公布了將部分高端製造業務回遷至美國的計劃。
  這真會成為美國“再工業化”的起點嗎?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但我們也要看到,回流的美企中,有多少是自發抑或是政治施壓的結果,被美國政府施壓,或者向中國等投資地施壓。從全球化發展趨勢看,這種回流更可能是一種“逆流”,短期內可行,長期看得不償失。至少庫克本人就對此存有疑慮。他坦言,要將全部蘋果製造業務從中國回遷到美國,絕非易事。“坦白地説,價格倒不是多大的問題,問題是技術之類的。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些製造業的相關技術已棄美國而去。不一定是人才的問題,但美國的教育制度已不再培養這樣的人才,這是從頭開始的問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從偉大滑至平庸,蘋果能否避免? 2012-12-12
産品購物季大賣蘋果股價卻下跌 都是年關惹的禍? 2012-12-12
蘋果股價下跌都是年關惹的禍? 2012-12-12
蘋果地圖軟體錯誤導致數名澳洲駕駛者陷入險境 2012-12-10
蘋果擬將部分在華生産線搬回美國 2012-12-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