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2月18日,記者從國土部獲悉,未來將重點監測管控土地市場異常波動城市,並針對大房企和大地塊建立跟蹤督察制度,以穩定房地産用地供應抑制異常地價。 國土部解釋稱,這是因為“最近一些地方土地市場有所波動”。具體則是,進入11月後,部分城市集中推出一些優質地塊,引起一些房地産企業激烈競爭,造成土地均價有所回升。 綜合各地土地市場信息,11月以來“地王”頻出。11月27日,北京、上海土地市場同日出現“地王”,樓面價均超過3萬元每平方米;11月28日,深圳新的總價“地王”誕生。11月30日,南京再現全國總價“地王”。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10大典型城市土地成交均價為2580元/平方米,環比增長18%,比去年同期增長10.1%,持續同比正增長,更創下22個月新高。該機構進一步預測12月土地成交價格仍將維持高位。 而業界普遍認為,由“麵粉價決定麵包價”的原理,土地市場的過熱會推高整個樓市的預期,從而抬高房價。 恰在18日上午,幾乎與國土部同時,統計局發布11月70個大中城市房價變動情況。數據顯示,11月新房價格環比上漲城市由上月的35個增加至本月的53個,且漲幅進一步擴大。 國土部土地利用管理司司長廖永林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未來將在“統計局發布房價指數的全國70個大中城市中”,重點選擇三類市場出現異常波動的城市進行動態管控。 這“三類城市”具體為: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交易價格指數同比或環比連續3個月上漲的城市;住宅或商服用地供應量偏離過去5年平均值、地價同比或環比上漲的城市;以及近3個月以來出現住宅或商服用地較高異常地價的城市。 國土部要求這些城市在穩後市、控異常、防波動等方面進一步落實國務院調控要求,以保持土地市場穩定,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運行。 廖永林介紹説:“為防範利用地價異常信號炒作,或借機提價售房,有針對性地選取得力措施,避免在住宅、商服用地供應中出現異常的高價地,將作為一項重要措施”。 其中,在努力保持地價信號平穩,避免出現所謂“地王”誤導市場。國土部要求各地對總價較高的地塊,實行分割處理,劃為多宗地供應;對地段較好、單價較高的優質地塊,綜合採用多種競價方式或招標出讓;對那些可能出現過度競爭的地塊,選用“競地價、競配建”等多種競價方式。 對於可能出現的“高價地”,廖永林強調,各地還可以通過進一步嚴格市場准入條件、暫停交易等方式,防止具有不良行為的企業、違規資金進入市場,避免過度競爭、惡性競爭形成高價地。 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地價與房價雖無直接關聯,卻互相牽制。而2012年11月底、12月初十余城市“地王”頻現,對購房者預期帶來很大的影響,這些“地王”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周邊地區房價上漲。胡景暉認為,國土部此次&&這些措施,與部分城市年底房價出現異動頗有關聯。 此外,國土部&&將在原來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上建立起“房地産大企業和大地塊監管專欄”,要求各地建立本地名單,跟蹤督查履約建設情況,每月匯總更新。 廖永林進一步解釋説,大企業是指行業內排名靠前且在本地區影響較大的企業,大地塊是指單宗供地規模超過一定規模的地塊。大企業和大地塊的開發建設情況,對房地産市場具有較強的引領帶動作用,這類項目能否按期開、竣工形成有效供給,直接關係到國家房地産調控政策的落實。 記者注意到,在國土部同日公布的“部分房地産大企業購地情況”、“部分房地産大地塊情況”兩份名單中。分別囊括了保利、萬科、中海等大型房企9月以來的主要拿地情況以及天津、南京、佛山等城市近階段出讓的“大宗地塊”。 據廖永林介紹説,國土部將重點監控各地出現的“地王”等異常地塊。“近期將對江蘇省江蘇省南京市下關區濱江2號地塊開展公開調查。”資料顯示,該地塊是中冶置業不久前拍下的“今年全國總價地王”,屬於商住混合用地,總出讓面積36.42146萬平方米,綜合容積率為1.99,掛牌起始價達56.2億元。 此外,針對北京市近期剛剛掛牌的一宗“準地王”地塊,廖永林&&也正在密切關注和調查,“我自己剛剛去實地看過這宗地塊以及周邊環境,為了不影響招拍挂進度,具體調查情況暫時不能公開。” 除了這些措施,國土部&&,接下來還將繼續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和其他房地産用地違法違規行為的清查力度。 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副總工程師鄒曉雲分析認為,正是由於地價和房價在年底前的上漲趨勢,促使國土部此次&&一系列旨在穩定土地市場的措施。“這也再次釋放了房地産調控政策將持續從嚴的信號。” 受國土部此次新措施&&的影響,地産板塊在18日午後集體大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