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山區一個養豬大戶的“循環經濟”實踐
2012-12-18   作者:記者 何天文 胡星/貴陽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滿山的果園、清澈的水庫、休閒的山莊、整潔的廠房、清新的空氣,眼前的景色很難相信這裡是一個大型養豬場。
  這個佔地80畝、年出欄生豬1萬頭以上的規模養殖場,坐落在貴州省遵義縣團溪鎮兩路口村,四面青山環抱。《經濟參考報》記者最近走進這個養殖場看到,一大片廠區僅與辦公樓一墻之隔,儘管山風息息,但卻少有農村養豬的刺鼻氣味。
  “養豬場建起來後,能夠保持周邊原生態的良好環境,得益於構建在‘變廢為寶’基礎上的山區循環經濟。”養殖場董事長萬俊説,目前養豬場和果園形成了一條“豬糞便入沼氣池,沼氣發電、燃燒,沼渣和沼液施入果園”的産業鏈。
  發展循環經濟是萬俊的無意之舉。10多年前他是當地的種植能手,擁有180畝果園。他發現施農家肥長成的水果,比用其他肥料的味道更好,保存的時間也更長,於是在果園旁邊建起了“遵義縣&萬養殖場”,“當時主要是解決果園肥料問題,沒想到養豬場規模越做越大,循環經濟發展得越來越好。”他説。
  養豬場每天産生的糞便約80噸,通過有自動收集功能的排糞口,糞便進入兩個巨大的沼氣池。沼氣池旁有小型發電設備,夏天沼氣用來發電,解決了養豬場的日常用電和飼料加工用電。冬天沼氣用作燃料,解決了養豬場和辦公區的取暖問題。
  沼氣利用之後會産生大量的沼渣。萬俊專門請貴州大學的科技人員前來“支招”如何處理沼渣。經過幹清分離後,清的沼液進行5次沉澱,用來沖洗圈舍和澆灌農作物。他説,每年養豬場都要向周邊農戶免費提供幾千噸沼液用於農作物灌溉,“農民特別喜歡沼液,澆到地裏農作物長得好又沒有公害”。
  幹的沼渣則要加上糠谷等填充物再次發酵,最後做成有機肥施到果園裏。果園裏種了7000多株果樹,包括梨樹、楊梅、李子等,“這麼多年沒有施過一滴化肥,長成的水果質量很好,水果上市後價格高還供不應求。”萬俊説。
  《經濟參考報》記者看到,果園林下,萬俊還養了4000多只不喂飼料的“生態雞”。除了人工喂養糧食,養殖場還將豬的胎盤等副産品加工成動物蛋白進行喂養,再次實踐“變廢為寶”的循環經濟。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貴州部署“兩節”價格監管 低收入群體可獲適當補貼 2012-12-17
貴州:3年內將培育8家百億元信息龍頭企業 2012-12-17
貴州“以獎代補”支持裝備製造業加快發展 2012-12-12
237隻重倉基金損失近60億 貴州茅&急召電話會議維穩 2012-12-11
國家開發銀行將貸款百億支持貴州小城鎮建設 2012-11-30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