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標準各搞一套 城鄉收入差距分析結果南轅北轍
2012-12-08   作者:周小苑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為統一城鄉收入統計標準和測算方法,國家統計局12月1日起啟動新一輪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將把此前一直沿用的“農村人均純收入”指標替換成“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並在明年4月按照新標準重新測算城鄉收入差距。專家&&,城鄉收入在統一統計口徑後,將更加準確反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水平,在此基礎上統計出的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將更為權威。

  有關差距説法五花八門

  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日前發布報告稱,我國城鄉之間的收入比系數最近兩年持續下降,從2009年的3.33:1下降到2010年的3.23:1,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在減緩,目前已到縮小拐點期。此外,城鄉中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快於高收入群體,意味着城鎮和鄉村內部相對收入差距也在縮小。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此前發布的報告也指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增速繼續快於城鎮居民,城鄉收入差距連續三年呈縮小態勢。
  然而與此相反的是,許多專家學者和老百姓卻普遍感覺收入差距不僅沒有減小,反而在擴大。財經評論員余豐慧&&,雖然中國城鄉之間的收入比系數最近兩年持續下降,但僅以此來得出中國收入差距趨勢減緩是偏頗的。事實上,收入差距越來越大成為百姓關注的社會主要問題之一,期盼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盡快&&成為百姓的共同心聲。
  有專家指出,城鄉收入差距現在成了整個社會的“羅生門”。“羅生門”原為佛教禪經中的故事。後來佛教傳入日本後,與日本當地傳説融合,有了“位於人間與地獄之間的城門”的含義,現指每個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編造自己的謊言,令事實真相不為人所知。

  統計口徑城鄉差異大

  對於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兩種截然不同的説法,到底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為什麼能得出不一樣的結論?專家認為,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統計口徑長期以來存在不同的標準,農村居民收入差距過去一直以人均純收入計算,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計算方法存在差距,兩者並無完全一致的可比性。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曾指出,計算全國居民統一的基尼系數需要一個基礎條件,即推動城鄉住戶調查的一體化,先取得全國統一的居民可比收入。由於全國沒有居民收入指標,過去算出的基尼系數並不可靠,所以沒有發布,而由於計算方法變化,實際測算的城鄉收入差距可能會變大。
  “我國城鄉收入差距趨勢減緩的基礎是不穩固的。”余豐慧認為,一個非常淺顯的道理和規律是,在經濟增速下滑,企業利潤負增長的前提下,很快將帶來職工收入的下降,最終利益受損最大的還是弱勢的低收入階層,終將導致收入差距更大。此外,農村居民收入增長率連續幾年高於城市居民收入增長率,主要是農村外出打工者收入推高了其收入水平。而隨着珠三角、長三角出口中小企業不景氣和房地産行業回歸常態,農村勞動力打工收入將會逐步回落。因此,農村沒有本地産業、企業、沒有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崗位的收入是靠不住的,也是極為不穩定的。

  統一標準才具可比性

  專家&&,城鄉收入差距到底是多大首先取決於城鄉怎麼定義,人口怎麼劃分。雖然按照常年居住地劃分居民人口是一個國際通用的統計口徑,但是在中國存在着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億萬農民工在城鎮打工的特殊國情下,簡單搬用就會對真實的城鄉人口和分配關係産生混亂。此外,按照原來的指標口徑,城鎮居民買房不計入消費,而農村買房、造房是計入消費的,如果不統一口徑,只是簡單比較也會造成統計的偏差。
  而12月1日開始實施的城鄉一體化住戶調查,統一了調查指標、樣本抽取、數據生産、數據發布,實現了城鄉住戶調查的統一、規範和一體化。其中,城鎮居民居住自有房屋,將計算租金凈收入,即自己目前房租按照市場價出租的收入去掉過去購房分攤的成本,即增值的部分也將納入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而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在原先人均純收入的基礎上減去轉移性支出和財産性支出,過去“農村人均純收入”指標將被“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代替,與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具有可比性。
  在此基礎上,明年4月份國家統計局將按照統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標測算新的城鄉差距,同時給出全國居民收入指標和反映貧富差距的基尼系數。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抑制險企擴張衝動不能一罰了事 2012-12-06
百姓收入如何翻番? 2012-12-06
構建“低生存成本型”社會 2012-12-05
收入倍增關鍵是擴大中産階層比例 2012-12-04
收入倍增,重效率更要重質量 2012-12-03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