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泰富的項目投産並未趕上好時光。相反,眼下的中信泰富,基本陷入尷尬境地:不開工,成本很高,但開工的話,又掙不到什麼錢。
11月19日,中信泰富對外宣布,公司位於西澳的中澳鐵礦項目第一條生産線及公共設施的帶料試車已開始,選礦廠開始生産精礦粉。
此時,距離中信泰富拿下這個項目已經過去6年之久。
由於最初設想過於理想化,這一項目多次延期,投資成本也從原計劃的42億美元飆升到今年中期的78億美元。
而眼下,鐵礦石市場已大不如前,項目即便能夠投産,也會陷入兩難境地:不開工,成本很高,但開工的話,又掙不到什麼錢。
和君諮詢分析師解雷向本報記者&&,鐵礦石價格若出現進一步調整,且跌破項目的現金成本,公司很可能未來選擇停産,項目將無法産生回報。
誤判惡果:6年數度延期
2006年3月,中信泰富豪擲4.15億美元,分兩次從澳大利亞富豪Clive
Palmer(Mineralogy公司的負責人)手裏買下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採權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權。
次年1月份,中信泰富與中國中冶集團簽署建設合同,預期工程需要三年,2009年投産。按照原計劃,該項目總投資為42億美元。
但上述預估太過樂觀了。
這一項目如今已經建設6年,中間被迫3次延期,不僅工期大大延長,投資也超出原計劃的80%甚至接近1倍,截至今年6月底,開支涉及78億美元。“餘下項目主要費用開支不會超過100億美元。”中信泰富董事會主席常振明曾表態。
12月6日,我的鋼鐵網研究中心主任曾節勝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中信泰富開始選擇這個項目的時候,是建立在“未來價格不斷上漲、資源不足”預期之上,“不但購買成本比較高,其他一些問題比如物流成本、海水淡化等也都準備不足。”
彼時,中國的各項投資計劃刺激着鋼鐵業的發展,也點燃了鐵礦石的旺盛需求,礦價持續高企。而中信泰富在澳洲拿礦時,又對當地的設計、環保等要求估計不足,規劃設計偏於理想化。
在解雷看來,在澳洲內陸開礦,一般存在水、電和路三個主要問題,而這個項目在那邊受到的限制比較多,“基礎設施是一方面,還有水,然後是勞工問題。”
據他介紹稱,目前澳洲一個礦工每小時工資超過20澳元,而國內勞工如果在過去,普通工人一年20萬元就會有人搶着去幹。“澳洲等國家會嚴格限制中國勞工的進入,因為這對當地人們的就業沒什麼好處。”
投産前景:運回一噸虧一噸?
千呼萬喚始出來。中信泰富的第一條生産線終於開始帶料試車。
在中信泰富看來,這是項目所取得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下面還要進一步進行調試,並在料堆區儲存足夠量的精礦粉。“第二條生産線本來計劃在12月底投産,不過考慮到聖誕節的緣故,則可能推遲到明年一季度。”中信泰富方面曾向媒體&&,第二條生産線的安裝已進入最後階段,預計在2013年5月開始帶料試車。
但,中信泰富的項目投産並未趕上好時光。相反,眼下的中信泰富,基本陷入兩難境地:不開工,成本很高,但開工的話,又掙不到什麼錢。
在項目不斷延期過程中,風風火火的鐵礦石市場已在發生改變。“現在整個鐵礦石市場比較偏弱,這個項目的營運成本很高,經營壓力很大,礦區要賣的話已經掙不到什麼錢。”曾節勝説,未來鐵礦石的供給將面臨過剩,礦價也低於原來預期。
根據測算,目前澳洲一般的礦山噸成本在30到40美元,而中信泰富的噸成本將近100美元,已經基本掙不到錢。“今年鐵礦石價格跌到這種程度,像中信泰富的那個項目,現在即使能生産,運回一噸也是虧一噸。”解雷説,開採成本加上運費後,它的礦石已經沒什麼優勢。
曾節勝認為,未來,中信泰富的局面可能還會比現在更難。“如果低價購買的還可以等一等,但如果是高價買來的話,再等下去的話,虧的可能更大。”
除了鋼鐵的需求增長在減緩,受前幾年高礦價的推動,海外一些新項目的産能未來幾年將陸續釋放,對礦價都會形成抑制。
此外,這項已經耗資78億美元的項目,最近遇上了新的麻煩:澳大利亞磁鐵礦項目主要賣方Mineralogy公司突然提出中信泰富違約,擬單方面終止採礦權和礦産租賃協議。不過,西澳高等法院批准了中信泰富申請的禁止令,公司曾要求禁止Mineralogy單方面終止採礦權和礦場租賃協議。在法院就爭議問題作出裁決之前,該禁止令一直有效。有關聆訊預計將在2013年進行。
中信泰富&&,爭議不會影響中澳鐵礦項目的日常運營及建設。公司及相關企業一直遵守協議,將採取所有必要的手段來保護公司的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