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鎮化産業支撐引熱議 專家建議發展現代製造業
2012-12-06   作者:王穎春 徐文擎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專家認為,未來城鎮化進程仍離不開房地産支撐,但過度依賴房地産推進城鎮化的老路已經走不通,未來新型城鎮化的産業布局,應依地域不同而有所側重。已經在中國各地實施多年的産業園區模式,或許可以成為重要的經驗加以借鑒推廣。

    可推廣産業園區模式

    “過去10年的城鎮化進程,並非由房地産一個産業支撐。但未來10年,城鎮化的進程,尤其是中小城市的建設仍會對房地産行業有需求。”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
    在北大經濟學院院長曹和平看來,“重點不是什麼産業支撐新型城鎮化,而是過去五六年間興起的産業園區模式已經發展到一定規模,完全可以吸納大量農村人口,支持城鎮化的進程。”
    他認為,現在各地的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區,實際都是産業園區的表現形式,兩萬多家産業園區已經在全國實現了行業的全分佈,只是依地域發展特色而有所不同。因此,産業園區模式應該成為未來城鎮化發展的支撐方向。
    回顧過去城鎮化的軌跡時,他認為,農村人口在城市和農村之間的“候鳥式遷徙”是一種根本上的阻礙,而産業園區的出現,為城鎮化的發展帶來新契機。産業園區因為多在城鄉結合部或要素配置的地理中心,這裡的土地容易輸出、整理和優化,有利於按照城市的要素資源進行配置。
    “園區徵用農民的土地,成為城市的邊際,實際操作過程中出現了回遷房,回遷房的發展恰好成為農民向城鎮轉移的巨大推動力量。”曹和平預計,未來10年,全國270萬個村莊有90萬個要消失,成為新的産業園區用地,其中存在着巨大的産業發展機會。因此,産業園區應成為城鎮化下一步發展的大方向。

    現代製造業將成重要推動力

    北京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何維達認為,單純依靠房地産支撐城鎮化進行的模式已經不可持續。未來新型城鎮化的産業支撐,應分為縣級和市級兩個層次來區別分析。
    在縣級層面,城鎮化應依託農業基礎優勢,推進現代農業的精耕細作,即在有條件的地方實現機械化、規模化和産業化,同時注重環境改善和資源節約。另外,要想保障農民在城鎮化中獲得利益,還需在農村推動現代商業尤其是現代物流業的發展。
    在城市一級層面,何維達認為過去十年製造業和房地産行業是城鎮化進程的重要引擎。“單純認為房地産業支撐了城鎮化的進程,這個説法本身就值得推敲。從數據上看,製造業對GDP的增長貢獻其實更大。只是房地産行業比較容易受到大家的關注。我認為,未來10-20年,轉型後的現代製造業,將是城鎮化進程中重要的推動力。”
    他特別強調,城市要建立起更高層次的現代工業體系,以此支撐起縣一級城鎮化的規模農業發展。“現代農村住宅建設也應成為未來10—20年農村城鎮化的大方向。”
    “當然,産業支撐不能跟每個城市具體的情況脫離,具體哪些産業對城鎮化能形成支撐作用,要看不同市縣的具體情況。”何維達&&。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徐憲平在《面向未來的中國城鎮化道路》中提出,到2030年中國城鎮化率將達到65%左右,這意味着有3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工作和生活。
    徐憲平説,目前城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是農村居民的3.6倍,將3億農村居民轉為城市居民,按現在城鄉居民實際消費水平計算,中國居民生活消費支出將新增3.5萬億元,佔目前居民消費總量的26.3%。同時,滿足人們進城需要的城市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住宅建設等,更具有廣闊的增長空間,將為擴大內需提供最強大、最持久的內生動力。
    對於投資者而言,這可能將是一條持續幾十年的投資主線。華泰證券策略分析師馮偉認為,城鎮化將首先增加對住房、道路、電網建設等基礎設施的需求,直接拉動的行業包括建材、工程機械、鋼鐵、建築工程等行業。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各地新區建設加碼提速 探尋城鎮化新模式 2012-12-06
城鎮化將再次激發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2012-12-06
明年經濟政策指引投資方向 城鎮化概念股遭爆炒 2012-12-06
城鎮化將再次激發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 2012-12-06
城鎮化不能演變成“造城運動” 2012-12-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面設置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協議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甲101號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證01004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