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務院批准設立的第二批國家級高新區之一,大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已經走過了20個年頭,而目前這一國內唯一依託石油和石油化工産業而建立的高新區,隨着大慶經濟由單一的資源型經濟向多元化經濟轉變,也正以新的源動力,推動着大慶城市轉型的“第二次創業”。 在大慶高新區,記者不僅看到了大慶傳統的石油化工裝備及外包服務産業鏈條,還發現近年來引入的汽車、新材料、資訊交易服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等新興科技産業鏈。據介紹,近年來,大慶高新區依託自身優勢重點發展了石油和天然氣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機械製造、農牧産品精深加工、醫藥六大主導産業,建設了一批科技含量較高、規模較大、有發展潛力的工業項目,規模以上骨幹企業達到144家,年收入5億元以上的企業17家。 創新離不開人才,人才智力要素可謂是創新的“源頭”。在這一點上,大慶高新區通過大力引建高等教育資源,打牢了科技創新基礎。據悉,大慶高新區先後引進建設了東北石油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3所高等院校。投資興建4.5萬平方米的科研、實驗、辦公等設施,先後引進建設了黑龍江省科學院大慶分院、黑龍江省農科院大慶分院等13家科研院所和農副産品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石油化工技術研發中心等31個省級以上研發中心和實驗室,為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科研&&。 在集聚人才的基礎上,大慶高新區進一步加強了創新&&和載體建設,促進高新技術成果轉化。據悉,大慶高新區先後獲批建設了國家級創業服務中心、國家級生産力促進中心、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區和國家級火炬計劃軟體、石化、新型複合材料及製品、石油石化裝備製造4個特色産業基地。高新區自主創新孵化體系也在不斷完善,建設了石油化工、精細化工、電子信息、服務外包等5個開放式公共技術服務&&,科技創業園、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歸國留學人員創業園、大學科技園等創新載體。實施了鋼骨架塑料複合管、鋅鋁稀土合金等140多個産學研合作項目。高性能PBO纖維、人類重大疾病檢測單克隆抗體等一批搶佔科技前沿的科研項目即將實現産業化。 與此同時,大慶高新區不斷完善資金、技術、培訓、中介和信息五大孵育體系,強化創新孵化載體建設,提升創新創業服務功能。新建新興産業孵化器、化工專業孵化器、文化創意産業孵化器,孵化場地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300多家,累計畢業企業400多家。建設石油石化裝備製造、高端裝備製造産業放大器面積30多萬平方米,引導企業建設了年産1000&套3.0兆瓦風機塔筒等70多個市場前景好、技術含量高、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項目,同時吸引美國愛科大馬力拖拉機、挪威格蘭農機具、山東金億等一批高端裝備項目入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