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地改革“四大懸念”待解
補償標準 補償方式 交易主體 房價影響
2012-12-06   作者:記者 宋振遠 劉敏 馬超/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徵地矛盾已成為影響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新一輪徵地改革引發廣泛期待。徵地補償會提高多少?農民能否成為徵地交易主體?會不會助推地價和房價……記者圍繞一系列懸念採訪了權威專家。

  補償標準能否隨行就市?

  【焦點】目前農民主要反映徵地補償水平太低,改革徵地分配製度已成為共識。
  【觀點1】中國城郊經濟研究會名譽會長包永江:按現行法律規定,徵用一畝農地僅補償幾萬元,但政府用於工商業開發後,地價就漲幾十倍之多,這一徵地“剪刀差”引發越來越多的城鄉衝突。新的徵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提高補償標準,如果提高10倍,農民一畝地就能拿到幾十萬元補償,這樣農民可以“帶資進城”,既能縮小城鄉收入差距,又可加快城鎮化進程。
  【觀點2】國務院研究室農村經濟研究司巡視員葉興慶:一旦被徵地,失地農民應當參與增值收益部分的分配。提高補償標準的依據是什麼?應當根據各地城市化和收入水平“因地制宜”,不好用數字直接量化。
  【觀點3】中國社科院研究員黨國英:農村集體土地大體分為耕地和農村建設用地。徵用後者,應按城市建設用地的市場價格補償,哪怕補償額能讓農民在城裏買一套別墅都正常。關鍵是要賦予農民跟地方政府“討價還價”的權利,通過談判來確定徵地補償標準。

    是“一次到位”還是“細水長流”?

  【焦點】“要地不要人”是不少地方的徵地補償方式,這種一次性補償的做法,曾製造大批種田無地、上班無崗、社保無分的“三無農民”,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究竟怎麼分配徵地收益更符合國情?
  【觀點1】國家發改委城市與小城鎮中心研究員袁崇法:不能簡單説哪種分配方式更好,關鍵是政府要尊重農民,給出多種方式讓農民自主決策。一些農民想進城創業或是還債需要大筆資金,就會選擇一次性“結清”;有些人希望有長遠收益,就覺得“入股分紅”更合適。另一方面,提高徵地補償後,政府可通過徵收土地交易稅調節農民收入,這一稅收將主要用於新農村建設和改善民生。
  【觀點2】葉興慶:面對一次性發放的補償款,不少農民缺乏理財的觀念和能力,導致一些地方頻頻出現奧迪“趴黑活”“賭博村”等現象。徵地入股分紅在少數地區已有試點,應當適時推廣。
  【觀點3】黨國英:除了徵地收益分配,還有一個對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政府一定要拿出部分徵地收益給失地農民上保險,也要將就業安置等問題通盤考慮,把徵地“紅利”更多讓給農民。

  能否明確農戶是交易主體?

  【焦點】按照現行法規,土地使用權歸農民,而産權屬於村集體,在這種“雙主體”制度下,強勢“集體”往往會導致失地農民“被代表”或“被同意”。徵地改革如何尊重農民的“話語權”?
  【觀點1】袁崇法:村集體的土地産權是虛置的,幾個村幹部能代表農民嗎?因此,農戶的土地承包權才具有實際的“物權”屬性。這樣看,徵地改革應明確農戶為交易主體。村集體的職能應體現為徵地或流轉的“組織服務”功能,它不能替農民處置承包土地。
  【觀點2】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錫鋅:可以堅持村集體對土地的交易主體地位,但它不能損害農民利益。農民的土地承包權是永久續簽的,這實際上制約了村集體的權力。一些地方因村集體賣地而與農民發生衝突,實質上是村民自治權沒有得到真正貫徹。
  【觀點3】黨國英:有些人反對讓農民成為交易主體,認為那樣會弱化村集體,這種教條主義不符合市場化改革的要求。英國的土地名義上是國王的,買賣都要找國王簽合同嗎?徵地改革應當配套推進,決不能再搞行政強徵或強拆。

  會不會推高房價?

  【焦點】有人擔心徵收補償標準提高,地價和房價會“水漲船高”,進而加重“房奴”負擔,結果會不會這樣?
  【觀點1】葉興慶:社會上有這種擔心,特別是大城市土地稀缺性強,徵地價格提高或許會增加城市化成本,進而給平抑房價帶來困難。但這會倒逼一些城市提高新增土地和存量房産的利用率,政府也會因此提供更多的保障性住房。
  【觀點2】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這種擔憂缺乏現實依據。從土地開發成本看,多數地塊徵地成本不足總成本10%,難以對房價造成實質性影響。其次,從法規層面保障被徵地人的權利,可加快農用地的流轉速度,緩解城市建設用地需求壓力,進而緩解房價上漲壓力。
  【觀點3】北京大學教授姜明安:提高徵地補償標準,地價和房價可能不升反降。目前地方政府壟斷徵地導致“土地財政”,並推高地價和房價。如提高徵地補償標準,就相當於提高被徵地農民的議價權和話語權,多主體間有競爭,反而會平抑高房價。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張海冰:提高徵地補償對中國經濟和股市是利好 2012-11-29
國務院修改徵地制度補償標準或再提高 2012-11-29
國務院修改徵地補償標準 或至少提高10倍 2012-11-29
“為徵地款假結婚”是不是詐騙? 2012-08-31
國土部官員談徵地糾紛:現有補償安置制度存問題 2011-11-06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備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