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參考報》記者2012年12月5日從商務部獲悉,近期蔬菜價格開始進入季節性上漲通道,預計未來菜價將整體上行,同時在部分地區個別品種仍可能出現滯銷。與此同時,商務部已開始建立長效機制解決近期出現的蔬菜“賣難”難題。 據商務部市場運行和消費促進司監測處處長陳平介紹,今年以來,我國農産品市場供需總體平衡,運行基本平穩。除部分地區、部分品種蔬菜價格波動較大,整體看價格呈“W”型走勢,即一季度價格高位運行,二季度價格逐步回落,三季度價格先揚後跌,四季度以來價格先抑後升,開始逐步進入上行態勢。 歲末年初,蔬菜價格的上行趨勢還將繼續,陳平預計,蔬菜市場將主要呈三大趨勢: 一是市場供求總體穩定。在政策支持下,南方反季節蔬菜種植面積比去年有所增加,北方設施蔬菜規模基本穩定,預計全國蔬菜市場供需總體平衡。 二是價格呈季節性上行趨勢。入冬後北方大部蔬菜生産進入淡季,而節日需求等因素將支撐蔬菜消費需求增加,加之北方大部反季節蔬菜供應將主要依靠設施蔬菜或南方主産區供應,生産、運輸等成本增加,將帶動菜價整體上行。 三是部分地區個別品種仍有可能出現階段性滯銷。首先,前期出現滯銷的大白菜、蘿蔔等經收儲後,銷售壓力緩解,春節後在消費回落、春菜上市等因素作用下,如不及時上市銷售,或易發生庫存積壓。其次,今年南方蔬菜種植面積有所增加,産量將明顯增長,集中上市時或易出現“賣難”。再次,今年或易出現低溫雨雪等異常天氣,將影響蔬菜運銷。 “目前的問題是農産品價格波幅過大,頻率過高,小生産和大市場存在的矛盾是産生問題的根本原因。”商務部市場建設司副司長孔令羽説,為從根本上解決農産品“賣難”,商務部圍繞“減環節、降成本、提效率、增效益”的目標,着力長效機制建設,構建以農批對接為主渠道、農超對接為發展方向、直供直銷為補充、網上交易為探索的鮮活農産品現代流通體系。具體包括:加強農産品産銷鏈條建設;加強流通設施建設;加強信息體系建設;強化調控體系建設等措施。下一步,商務部將與相關部門密切配合,研究制定綜合措施,在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上,高度重視農産品流通的公益性特徵,加強政府扶持引導,努力緩解大市場與小生産的矛盾,盡快建立穩定市場的長效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