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你可能不知道,一款圖片美化軟體,居然要求獲取通話記錄;一個歷史小説閱讀軟體,也要讀取用戶位置。越來越普及的智能手機,名目繁多的應用軟體,讓我們在盡享樂趣的同時,可能不知不覺間就暴露了自己的地理位置、通訊錄、短信甚至手機使用習慣。
小小的手機應用軟體,背後隱藏了怎樣的秘密?悄悄流出的個人信息,會被用在何處?我們的個人隱私,究竟該怎麼保護?
用戶隱私,授不授權都難保
如果不是偶然打開手機定位設置,網站編輯小謝絕對想不到,每天上班路上都要玩的“切西瓜”游戲,居然也可以時刻跟蹤她的位置。
“地圖、導航、團購,這些要求定位都還可以理解,可是切西瓜游戲、閱讀軟體、拍大頭貼軟體、美圖秀秀,你要我的位置幹嗎?”小謝説,她不記得安裝軟體時有授權提醒。
不過,即使有授權提醒,很多用戶也沒當回事。在安裝手機軟體時經常會看到提示,軟體會讀取手機的通訊錄、GPS等信息,如果不點確認,就無法安裝軟體。“為了一個權限總不能不裝軟體了吧。”天津大學軟體學院大三學生陳如意説。但是很多推送廣告投放之精準,讓他懷疑與手機隱私洩露有關。
某手機安全公司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移動端用戶隱私洩露問題持續惡化,個人信息安全已成為當前手機用戶面臨的主要威脅之一。
相比於可以通過殺毒系統查殺的隱私竊取類惡意軟體,越來越多要求“過度授權”的正規軟體,對用戶來説更是防不勝防。比如,人人網手機客戶端要讀取用戶通話記錄,飛信是可以看到往來短信內容的,微信“搖一搖”要暴露精確的位置信息。
開發者稱這在業內是普遍現象,可出售獲利
對於真正的用戶授權,南開大學信息技術科學學院副教授史廣順介紹,應該是提供可選擇的設置,比如一些新聞客戶端為了方便用戶提供很多額外功能,用戶則可以自主選擇打開還是關閉某項功能,從而同意或者拒絕提供通訊錄等關鍵信息。“而現在的很多軟體,看似正規,實則不良,僅僅通知用戶要授權,否則就不能安裝軟體。”史廣順説。
網秦手機安全專家鄒仕洪介紹,目前市面上一些手機應用,可以獲取的用戶隱私為通訊錄、短信、照片、平時手機使用習慣、地理位置等。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軟體要求獲取用戶個人信息?
“個人信息對於應用開發者來説也是一種用戶資源。”手機應用軟體開發者朱南(化名)説,某些應用獲取個人信息是為了幫助開發者改善産品,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比如,微博、人人、微信獲取位置,能精準地推送信息;還有一些則是用於商業用途,這些信息常常未經用戶同意就透露出去。
“應用開發者獲取的個人信息是可以賣錢的,需要用戶資料的人都有可能買走用戶的信息,這在業界是普遍現象,很多都是明碼標價的。”朱南説。
大成律師事務所律師杜永浩認為,在約定之外利用獲取的用戶信息牟利,涉嫌侵犯用戶隱私,可以依法追究其民事責任,嚴重的還可能構成犯罪。
潛在風險巨大,監管審核存空白
為什麼這麼多軟體都要求“過度授權”,又有哪些潛在風險?
史廣順分析,目前國內付費應用軟體市場狀況不理想,對開發者來説,收費了沒人用,免費又難以為繼,某些免費軟體因此鋌而走險。
鄒仕洪説,短信、通訊錄、照片都是個人極其私密的信息,如果被暴露出去不僅使得本人受到影響,同時還會影響身邊的家人和朋友。不法分子可以通過用戶的手機使用和上網習慣來分析出用戶喜好,對用戶發送相關産品的垃圾短信和騷擾推銷電話。
更可怕的是,“許多用戶是使用一個賬號密碼來上網,如果洩露其中一個,可能會讓不法分子借此對用戶進一步進行盜取,例如登陸電子商城的賬號密碼,直接盜走用戶賬戶內可用的現金。此外黑客可以用戶的名義,向親朋好友發送詐騙信息騙取錢財,例如冒充用戶騙取手機充值卡或游戲點卡。”鄒仕洪説。
既然有這麼大的潛在風險,為何不能避免明顯不合理的授權?鄒仕洪説,目前某些不正規的第三方商店和開放平台在對非官方應用的管理、審核中仍存在較多弊端和漏洞。
此前據媒體報道,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研究團隊曾抽查安卓系統7個應用商城的300餘款應用,發現其中58%存在洩露用戶隱私的行為,其中25%的程序還將洩露信息進行了加密發送,使得在進行安全性審查時,確認其內容和傳送目的地變得非常困難。
史廣順説,到底有多少軟體在不正當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機構給出準確數字,這也反映出監管缺位和審核空白。即便像蘋果iOS這樣的封閉系統,由於審核規則不明確,人工審核效率不高,部分帶有不合理授權要求的軟體也會僥倖過關。
手機“越獄”安全無保障,專家建議用正版
為避免手機信息被過度獲取,騰訊移動安全實驗室手機安全專家陸兆華認為,提高隱私保護意識,養成良好的下載習慣是當務之急。他建議,盡可能到軟體官網下載正式版軟體。
鄒仕洪提醒,一些手機安全軟體可以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個人隱私保護服務,防止用戶在上網瀏覽和下載安裝應用時誤入陷阱,洩露個人隱私。
史廣順認為,也要逐步培養手機用戶的付費習慣,從手機硬體消費者成長為軟體消費者。“比如説,‘越獄’版的蘋果系統,手機安全毫無保障,還是有很多人寧可花錢也要把正版系統刷成‘越獄’的,就不怕個人信息洩露嗎?與其花‘越獄’的錢,還不如付費下載正版軟體。”
專家建議,應用商店和各類軟體平台應加強監管,加大審核力度;同時,完善相關法律、提高維權意識也應提上日程。
史廣順説,目前手機安全領域幾乎是無法可依,還是比照個人計算機領域信息安全在管理。而實際上,手機已成為實體世界和數字世界連接的門戶,對個人的影響實在太大了,手機安全需要大幅提高。另外,完善行業認證規範標準,也是當前的可行之策,比如,所有涉及手機金融的軟體,都由統一機構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