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着家電下鄉政策在十個省市相繼結束,這項在全球動蕩經濟形勢下對中國家電業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刺激性政策將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整個家電業的發展驅動力將回歸到企業自身的原發性增長模式上。從産業發展總體情況看,家電下鄉的政策紅利固然有利於企業拓展農村市場,但筆者認為,家電下鄉政策退出卻意味着更大規模“下鄉”運動的開始。在全球外需市場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如何圍繞農村地區用戶需求創新企業組織發展模式是當前形勢下企業必須重點思考的戰略問題。 自2008年起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使驅動全球實體經濟發展的大規模製造模式面臨着新的考驗,在互聯網經濟快速崛起以及全球市場需求低迷的雙重影響下,整個家電業都陷入了大産業供應與低市場需求的發展矛盾。同時,加之全球主要結算貨幣匯率持續波動對原材料價格的影響,全球大多數家電企業都陷入了業績衰退的境地。對中國家電企業來講,依託全球最具發展活力的市場,在政策性紅利的拉動下,中國家電業全球最大的産品供應能力與農村地區市場需求實現了有效對接,這對保持中國家電業總體體量的相對均衡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家電下鄉時代,中國大多數企業僅僅實現了終端産品向農村地區銷售,而這種簡單的産品投遞只能算作是家電“下鄉”的最初級形態。從本質上看,家電下鄉最根本的不是簡單的産品下鄉,而是實現對農村地區需求結構的差異化滿足。從這個意義上講,此前的家電下鄉更多的是在全球外需市場不旺背景下釋放産業過剩産能的一種途徑,而從産業長遠發展角度考量,只有快速差異化地響應農村地區用戶需求才能持續實現家電“下鄉”,為企業發展提供穩定的市場空間,而這也成為推動企業戰略轉型的有利契機。 中國家電企業加大在農村地區拓展的外圍環境是全球外需市場的不景氣,而隨着全球經濟逐步邁入復蘇軌道,未來中國企業加快全球化擴張步伐勢在必行。但全球不同地區市場的差異性又對企業的網絡布局、研發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要求企業必須具備提供滿足差異化需求産品與服務的能力。由此看來,形成滿足差異化需求的能力已經成為中國家電企業走向全球的一個必備要素,而在現階段,家電“下鄉”或許能夠成為企業打造全球化能力的一個演練場。 中國城鄉明顯的二元社會結構傳導在家電領域便是形成了城鄉不同的産品結構與服務體系,在傳統觀念看來,農村市場對産品要求相對簡單,價格、功能是農村地區消費者關注的關鍵要素。在家電下鄉刺激政策拉動下,大多數家電企業僅僅是將部分相對低端産品投放到農村市場,價格補貼在一定程度上衝抵了消費者對産品差異化功能的需求。而隨着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農村消費者對家電産品的差異化需求將變得更加苛刻,因此滿足農村地區多元化的複雜需求結構成為家電企業長期面臨的戰略問題。 全球不同地區市場與中國農村地區同樣處於一個多元化的需求結構中,因此在全球外需市場尚未復蘇的背景下,以農村地區相對龐大的市場作為打造滿足全球差異化需求能力的演練場成為企業提升綜合競爭力的一種有效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講,家電下鄉政策的退出只是政策性紅利的相對結束,而遠非産品“下鄉”的終結,相反,整個産業的大規模“下鄉”才剛剛開始。 對企業而言,家電下鄉追求的不應該僅僅是産品的銷量,而是能夠持續滿足市場需求、達成産品銷售的能力。無論是開拓農村地區市場,還是走上全球化擴張步伐,家電企業都必須形成獨特的産業發展邏輯與能力。中國家電企業要打造適應互聯網時代的發展模式,必須通過變革組織模式構建能夠快速捕捉並滿足差異化需求的組織發展架構,以農村市場作為走向全球的“演練場”將是企業儲備全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