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早上,8點剛過,橋上霧濛濛的,背着鐵鏟和榔頭的散工已在橋頭等活兒,背簍背着小孩的女人瑟縮地站在一家牛肉粉館門前,啜食一碗米粉。這裡是湘西邊城吉首。
過橋後向郊外再走10里地,群山腳下,藏着一家當地人稱“湘泉”的酒廠,倣古大門上看不見廠名,卻筆法張揚題着“大展鴻圖”四個大字(編者注:“鴻”字原文如此)。南方陰濕的冷風夾着細雨,把院內的橫幅一半揉成細卷,剩下還能看得出字的另一半寫着:“不重視質量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
這淒風冷雨中的酒廠,就是處於“塑化劑事件”風口浪尖的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酒鬼酒公司”)。
通過在長沙、吉首兩地的採訪,《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被曝塑化劑超標後,酒鬼酒的本地經銷商連遭客戶退貨,急盼酒廠退款;而酒廠雖未停工,卻主要在進行內部改造,有該廠員工還透露,公司正在趕制産品送國家質檢總局。
醜聞引發退貨潮
11月28日,長沙天色陰沉,萬家麗路物流市場附近,經銷商趙金林(化名)坐在辦公室的蘋果電腦前,點燃一支藍嘴芙蓉王香煙,他用打火機輕輕磕着桌子,對記者説:“出了這樣的事情,誰心情都不蠻好。”
趙金林是酒鬼酒在長沙的經銷商。他新裝修的店約有200平方米,二樓是辦公室,一樓門店的櫥窗裏,仍擺放着“麻袋”包裝的酒鬼酒。
9天前的19日,有媒體報道稱,上海天祥質量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在媒體送檢的50度酒鬼酒産品中,檢出3種塑化劑成分,其中毒性最大的鄰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濃度為1.08mg/kg超標。根據衞生部發布的《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添加劑使用衞生標準》GB9685-2008,DBP通過包裝物遷入到食品中的特定遷移量或最大殘留量為0.3mg/kg,該媒體判斷50度酒鬼酒DBP“超標”260%。
當天,趙金林就接到了一個退貨電話。一個團購客戶以“擔心影響健康”為由,將訂好的20箱酒鬼酒堅決退掉。
在中國台灣,知名品牌的飲料、果汁曾爆出塑化劑污染醜聞,因其可能影響生殖能力、導致兒童性別錯亂,一時間令人談“塑”色變。
一日之內,消息的傳播引發連鎖反應。有媒體轉引中國酒業協會的一份文件稱,全國白酒産品基本都含塑化劑成分(中國酒業協會當日發表聲明,稱有關媒體的引用“斷章取義”、“歪曲內容”。)酒鬼酒公司則回應稱,産品已送檢,白酒本身不含塑化劑,並申請公司股票停牌。
11月21日,湖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披露,湖南省産商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對50度酒鬼酒樣品進行檢測,其中DBP最高檢出值為1.04mg/kg。該局已督促企業查明原因,認真進行整改。
質監部門的檢驗結果和整改命令讓酒鬼酒公司的處境更加被動,不得不在一份聲明中對給公眾造成的“困惑與誤解”致歉。不過該公司稱,經國家質檢總局、衞生部、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認定,DBP最高檢出值1.04mg/kg的酒産品,在適量飲用的情況下,“不會對健康造成損害”,且由於沒有酒類塑化劑限量標準,故“不存在所謂‘塑化劑’超標的問題”。
最新的媒體報道稱,酒鬼酒公司總經理夏心國承認,去年6月,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曾要求相關企業查清白酒中塑化劑的産生來源,酒鬼公司當時的確接到過中國酒業協會的相關通知,但排查工作沒有落實到位。
“發現的時候沒超標。”11月30日上午11時,酒鬼酒公司一名高層在電話中對本報坦言,“去年6、7月份,酒協和衞生部發文件要求企業排查塑化劑,當時我們就在做工作,發現裏面有,但是檢測下來是不超標。”
“當時塑化劑檢測的數據是不固定的,這種物質很怪,同一個樣本,今天檢測是一個樣,幾個小時後檢測又是一個樣,的確是存在技術上的問題。”他説。
經銷商退款陷相持
“原來天天有客人拿貨,現在連看都沒人往那邊看了。”趙金林説,11月19日後的一週內,預訂或購買了酒鬼酒的6個客戶選擇了退貨。“酒鬼酒有塑化劑”的消息已傳遍長沙城的每個角落。
情急之下,趙金林給酒鬼酒總經銷打電話,要求將11月10日預付的幾十萬酒款退回。趙金林説,由於他沒有拿貨,且對方看在關係好的份上,答應月底退款。
趙金林告訴記者,由於酒鬼酒在湖南省內暢銷,已經打款幾百萬的經銷商不在少數,況事發突然,眼看元旦春節臨近,加上白酒經銷對流動資金要求極高,經銷商們便如熱鍋上的螞蟻,紛紛要求退款。
11月27日,長沙大小經銷商對本報&&,酒鬼酒公司説還沒有解決方案,沒有答覆是否退貨,也沒有答覆打過去的貨款能不能退,就説先等着。
“原則上經銷商要退貨公司就收,不要求退貨的公司也不處理(召回)。”也就在11月27日這一天,酒鬼酒公司連續召開的兩場機構投資者電話會議上,公司副總經理、董秘張儒平如是説。
張儒平還&&,經銷商手中的庫存大約價值5000萬元,50度酒鬼酒在公司的銷售佔比約10%,公司正針對負責灌裝50度酒鬼酒的老包裝車間進行設備更換,等整改完畢後,12月初會有權威的説法出來。
記者在吉首火車站看到,“熱烈祝賀2012酒鬼酒經銷商大會勝利召開”的巨幅廣告牌已立在其大門的正上方。張儒平所説的“12月初”,指的就是12月5日的經銷商大會。
看得見的塑料統統換掉
30日上午9時,一輛寫着“湘泉一中”字樣的微型麵包車開進公司大門,這是員工往返酒廠和市區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幾名年輕的女員工從車上急匆匆地跳下來,朝辦公室飛奔。其中一名員工向記者透露,公司勾酒中心11月29日加班至晚上7點,正臨時趕制一批樣品,而包裝中心部分員工則在11月30日上午8點提前上班(平時是9點),完成包裝後,公司會將它們送到國家質檢總局。
在位於辦公樓一層的質量部和檢測中心,記者看到,穿白色工作服的檢驗人員正緊張地議論着什麼,而辦公樓後面的公司文化墻對面,一排水泥廠房顯得有些古舊,高墻的窗戶很高,濃烈的酒味從裏面飄溢出來。
對於媒體報道的酒廠全面停産的消息,酒鬼酒公司曾於11月27日予以否認。
“湘四車間”、“湘六車間”,共有8個車間連成一排。生産基酒的車間內,吊車將裝滿煮好的高粱的酒桶高高吊起,移至卡車車鬥上方,站在下面的工人用鐵鏟鏟去地上散落的高粱。一旁用席子蓋住的一個個發酵池裏,煮過的高粱正在發酵。
“不是什麼大事,股票也復牌了,沒什麼好擔心的。”一名身穿藍色短袖T恤的年輕工人放下鐵鏟,掏出一支煙點上,説酒廠一直未停産,工人都在正常上班。
隨後,他彎腰指向地上水槽內的管道説:“這是鐵的,剛才那個酒桶是不銹鋼的。”
對於車間裏的塑化劑來源,酒鬼酒公司初步鎖定的是三大可疑器物,即自動包裝線上的小塑料管、塑料酒瓶塞和去年包裝車間整修時,臨時使用過的一段長達10米的塑料輸酒管。
11月25日,夏心國曾&&,由於對塑化劑來源百思不得其解,公司正採取“笨辦法”,將車間裏看得見的塑料東西統統換掉。
同樣在11月30日,在酒鬼酒公司的員工食堂,一正提着大包饅頭走出的山東籍員工透露,最近幾天,負責管道的他一直忙着“換管子”,將塑料管改成不銹鋼管。也有其他包裝車間工人&&,自己近幾天的工作,是更換設備中的塑料製品。
在酒鬼酒公司宿舍區門口,一位帶着孫子準備出門的老人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在酒廠上班,大家都知道塑化劑的事情,她並不擔心兒子的工作會受到影響。
難得一見運酒車
“怎麼沒影響哦!原來很多旅游車進去參觀,一天幾十輛,這幾天一輛也沒看到。”11月30日上午10時許,在酒廠門口賣了一年多油餅的馬阿姨一邊吃着賣剩的炒粉,一邊告訴記者,原來頻繁有旅游大巴進廠參觀,近一個星期很少見了。
同樣不見了蹤影的,還有運酒的大卡車。馬阿姨説自己在酒廠宿舍區開了20年店,全廠上千人都能認識,對酒廠很熟悉,運酒的卡車每天都從這個大門進出,原來來往的卡車很多,這幾天卻也很少見到。
記者隨後在大門口守候了一個多小時,除紅色車身的公司中巴外,沒有看到一輛運酒卡車&&。
馬阿姨還説,她開的旅館裏有一個租戶,是山東白酒經銷商,住宿的三個多月期間,生意都很好,每天都要往山東發幾車酒鬼酒,塑化劑事件發生後,該經銷商沒有生意做了,一週前回了山東老家。但馬阿姨説,他交了幾個月房租,這幾天打電話詢問酒廠是否還在放假。
馬阿姨的丈夫在酒廠包裝車間工作,她説丈夫最近仍正常上班,只是沒有包裝酒,而是做管道改造,將塑料的裝酒桶和輸送管道換成不銹鋼的。
走在吉首街頭,裝着立體酒鬼酒瓶廣告牌的煙酒專賣店比比皆是,記者走進政法路的一家店看到,酒鬼酒佔去了櫥窗的大半。
“肯定要退貨的,這麼大的酒廠。”女老闆説,“50度的貨肯定是要退的,酒廠會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她一旁的男老闆坦言,近幾天,50度的酒沒什麼人買了。而這家店隔壁的女老闆,在向記者推銷酒鬼酒時,復述了電視新聞裏一些專家的説法:“這點量的塑化劑,對身體沒什麼影響的。”
武陵東路賣煙酒的王老闆則並沒想去退貨,同許多本地白酒零售商一樣,她覺得湘西人不可能因為這件事就不再喝酒鬼酒了。
專題:酒鬼酒塑化劑風波“醉倒”白酒股和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