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産稅徵收範圍不宜過大 宜定位為“富人稅”
2012-12-03   作者:記者 張小潔/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社科院近日發布報告建議,對人均住房超40平方米部分徵房産稅。一些參與“經濟參考微話題”的博友認為,該建議所定標準缺乏科學性,房産稅的徵稅範圍過大,將加重百姓生活負擔。有博友指出,房産稅覆蓋面不宜過大,應將其定位為“富人稅”,把徵稅對象限定為擁有多套住房的少數富裕人群。

  社科院標準被指加重民生負擔

  這份由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財政政策報告》稱,應及時推廣上海、重慶經驗,對我國人均住房超40平方米部分徵房産稅。無論住房為何種産權性質,均應按評估價格徵收稅率較高的保有環節房産稅,且新增商品房和現有存量房均納入徵稅範圍。
  博友“風之眼眸”是少數支持者之一,他認為,“三口之家120平方米不小了。再大了上點稅可以接受。”
  更多博友則認為社科院這套按人均面積徵稅的方法過於簡陋,缺乏科學性。
  博友“楊根飛”&&,合理的房産稅應當按套論。少數人坐擁十幾套或數十套房,多數人卻買不起,對擁有二套以上的房産徵稅才是正道,這才能使他們增加持有成本,迫使他拋售,才會使房價真的降下來。
  博友“陳濤的官方微博”指出,按人均面積來徵收房産稅,不論地區差別,不論家庭差異,不公平更不合理。比如,在北京、上海,一般要人均住40平方米可能比較難,可是要在小縣城就很容易實現。再比如,有的人是單身居住,那麼他永遠只能住一個單間而不能住套房嗎?
  有博友擔心,如此苛刻的標准將加重民生負擔。
  博友“夏群”稱,即便一家三口住着130平方米的房子,但他們可能是正被房貸壓得喘不過氣來的“房奴”,增加他們的住房負擔,於心何忍?
  “只要別人是自住,你讓老百姓住寬點不行啊。”博友“千樹尋”寫道。

  房産稅不應成“創收”渠道

  針對社科院提出的標準,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在其認證微博上分析稱,當前我國城鎮人均住宅面積33平方米多點,40平方米納稅線偏低,將城鎮3至4成家庭都包括進去了。
  博友“鄧浩志”抱怨道,要嚴防打着“穩定房價”的旗號徵收房産稅,實際上一些房産稅徵收方案覆蓋範圍大,總額高,已經沒有控房價什麼事了。
  博友“考股人”警示道,不能讓房産稅成為政府新的創收之道。

  房産稅宜定位為“富人稅”

  “房産稅不是不能收,關鍵是看你怎麼收。”博友“一切還如舊時好”如是&&。
  稅收設計取決於徵稅目的,一些博友認為,房産稅應限定向少數擁有多套住房的富裕人群開徵。
  博友“大話西游SUV”明確&&,“房産稅應是富人稅。”
  “房産稅的意義在於增加囤積房子的成本。”博友“真實話”認為,“土地資源是有限的,很多人買不起一套房子,怎麼能容忍少數人佔有大量房子?”
  博友“滴水欲成氣”則&&,藏富於民,不是藏富於富人。房産稅就是要向少數富人徵稅,這才是真正的藏富於民。
  網友的看法與一些學者的觀點不謀而合。楊紅旭也在其認證微博上提出,暫時可參照上海做法,人均60平方米以上徵稅,佔全國城鎮家庭的15%左右,等於是向富人徵稅!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人均用房超40㎡適合徵稅? 房産稅改革方向漸明 2012-11-30
徵房産稅要謹防誤傷 2012-11-30
“按量”徵房産稅背離徵稅初衷 2012-11-29
房産稅只能優化整合絕非只增不減 2012-11-29
房産稅,不能再“只聽樓梯響” 2012-11-2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