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原主任王健&&,應該將個人所得稅起徵點調高至一萬元,以此增加百姓可支配收入,從消費的角度推動經濟增長。
一些參與“經濟參考微話題”的博友認為,公眾對提高個稅免徵額的認同感緣於他們對減輕稅負和增加分配公平性的訴求,然而,簡單地調整免徵額也許難以實現上述目的。有博友指出,實現個稅的調節功能,應着眼於推進整體設計,而非局部改良。
提高個稅免徵額是趨勢
減輕個人稅負,提高個稅免徵額似乎是最直觀的辦法,這令王健的倡議在網絡上獲得了強大的輿論支持——在由新浪網發起的微博調查中,它得到87%的網友讚同。
博友“very嬌”是“萬元免徵額”的支持者之一,他在微博上寫道:“個稅起徵點提高惠及的都是依靠工資吃飯的工薪階層,是真正惠及中低收入者的民生舉措。這樣來調節收入差距,也許無法從根本上縮小差距,但起碼為縮小差距奠定了基礎!支持這個舉措!”
同樣&&“強烈支持”的博友“子浩少爺”認為,中國的稅已經很重,提高個稅免徵額有利於佔據消費主要地位的中産階級不斷擴大。
有博友對“萬元”免徵額的額度設定是否合理尚存疑問,但他們也&&,提高個稅免徵額是必然趨勢。
博友“海邊吃蝦”稱,提高個稅起徵點是趨勢,這和通脹趨勢是一致的。博友“廣東地黃”也指出,中國現在的方向是減稅。
僅調免徵額中低收入者獲益有限
提高個稅免徵額是否能真正惠及中低收入者?即便在那些讚同的博友中,亦有不少人意識到,簡單地提高個稅免徵額未必能讓低收入者獲得實質性好處,進而解決收入分配問題。
博友“蔡樹波”&&,“個稅起徵點提高至萬元的同時,絕大部分工薪階層的工資水平是否可以逼近萬元呢?現在很多工薪階層的工資水平都在5000元以下,如果不提高工資待遇,單純地提高個稅起徵點的意義就不是很大。”
而在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提出“提高個稅起徵點有利於高收入人群”觀點後,有博友提出了相似的看法。博友“理財講師田家廣”認為,起徵點的提高,真正受益的是富人,其減稅的幅度最大,雖然普通老百姓也有減稅,但幅度沒有富人大。
博友“李老憤青”指出,關鍵在於要進行稅制的根本改革,調整免徵額只是一種改良,沒有用的,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差距不斷拉大。
個稅改革需整體設計
有博友指出,對於個稅改革的討論不應總糾結於個稅免徵額,應着眼整體設計,譬如調整稅率稅階,推行按家庭徵稅,建立合理的退稅機制等。
“應該推行按家庭徵稅。如果一家四五個人就一個人工作,工資過萬也夠嗆吧?”博友“秋水856”寫道。博友“WallaceHao”也&&,希望能盡快根據家庭整體收入來徵稅,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
博友“喜洋洋於輝太郎”認為,更應該推出減稅策略,比如結婚了減多少,有老人贍養減多少,有一個孩子減多少,兩個孩子減多少,捐給慈善團體多少錢也應該相應的減多少稅。
還有博友建議,提高起徵點的同時可一併調整稅階,逐層大幅提高稅率。
此外,有博友提出,須與個稅改革同步推進收入監控體系建設。博友“西北壹郎A”&&,我國收入監控體系嚴重落後,灰色收入大量存在,而灰色收入的擁有者大多是富人和權力者。“先把個人所得稅徵實了再説吧,現在個稅等同於工資稅。”博友“oredipus”説。
敬請關注經濟參考報法人微博,參與微話題討論,@經濟參考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