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梧州:“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亟待突破困局
2012-11-28   作者:記者 孫志平 張周來 潘強/廣西梧州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圖為顧客在廣西梧州市寶石城選購人工寶石飾物。黃孝邦/攝

    位於粵桂交界處的廣西梧州市扼三江匯流之地,歷來被視為桂東門戶。最近30年來,一種十分不起眼的人工寶石在當地扎根做大並成行成市。梧州市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梧州市年産人工寶石約120億粒,産品種類達一萬多種,市場份額約佔全國産量的80%、世界産量的70%,梧州已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但《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隨着生産成本逐漸上升,加上國內外産業形勢的變化,梧州的人工寶石行業正面臨轉型陣痛。

  “世界人工寶石之都”崛起

  天然寶石非常稀少且價格昂貴,普通消費者難以企及,而人工寶石則是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産或製造的用做首飾及裝飾品的材料,其成本低廉且外觀美麗動人,在國內外每年銷售量以數十億件計,是典型的小商品佔據大市場。
  人工寶石産業能夠落戶梧州,緣於一次偶然。1982年,香港寶石製造商人崔福明到梧州考察,之後將位於廣州的小規模寶石加工廠搬到梧州萬秀區北環路小學,通過“校辦廠”、來料加工的形式發展自己的人工寶石加工事業,點燃了梧州人工寶石産業的“星星之火”。隨後,一批台灣寶石商人帶着資金、技術、設備相繼進入。
  梧州市寶石商會會長李桂生回憶説,那個時候梧州市區常住人口大約30萬,而從事寶石加工的外來務工人員就超過10萬人,再加上市區周邊家庭作坊式寶石加工聚集地,數字更為龐大。在梧州市步埠路、西環路一帶,每天早上八九點打磨寶石的嘶嘶聲隨處可聞,一直持續到夜幕降臨,其産生的噪音一度成為居民投訴的焦點。晚上10點左右沿街夜宵攤點則擠滿了剛下班的寶石工人。
  擁有龐大從業人員隊伍的梧州人工寶石産業由此聲譽鵲起,2005年梧州市年加工人工寶石已超過80億粒,銷售總額約佔全國80%,佔世界的40%,其寶石行情直接影響世界人工寶石市場,梧州市因此被中國寶玉石協會命名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

  集中於低端 行業無序發展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裏,梧州人工寶石産業主要集中在切割、打磨等手工初級加工領域,依靠土地、人工、水、電等資源的低成本優勢,梧州成為人工寶石加工的理想轉移地,特別是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梧州豐富而低廉的勞動力資源一度成為支撐這個行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
  隨着人工寶石産業的發展壯大,並逐步向更高層次邁進,加上加工成本優勢逐漸喪失,這一産業的轉型升級也顯得越來越迫切,單純的寶石打磨附加值不高,加上行業內無序競爭,導致行業利潤大幅下降。
  據寶石加工商林斌介紹,過去人工打磨一粒1.5毫米規格的圓形人工寶石大概可以獲得加工費0.11元,後來隨着競爭加劇同樣的産品加工費用已降至0.03元,幾乎難以為繼。大批寶石加工者轉行或者轉移到生産成本更低的地區,梧州市人工寶石加工工人大幅減少,甚至一段時間因為缺乏加工工人寶石行業出現有訂單卻不敢接的狀況。
  近年來,隨着機械化加工的出現,梧州人工寶石市場呈現供過於求的景象,一些商家開始盲目地上馬新機器,寶石産量進一步擴大,再度加劇了這一局面。梧州市寶石商會負責人介紹,按照梧州現有2000&數控寶石自動研磨機計算,一台機器一天的産量相當於過去100人一天的勞動力,折算下來就相當於20萬人的勞動力。鼎盛時期梧州人工寶石年産量可能超過130億粒,但其中大部分是價格與質量都較為一般的統貨。
  以往隨處都能聽見的手工打磨寶石的噪音清靜了許多,大批人員陸續離開梧州,梧州市寶石商會統計顯示,目前梧州市的寶石加工從業人員由原來高峰時期的10萬人大幅減少到目前的3萬人左右。

  “兩頭在外”困局亟待突破

  雖然被稱之為“世界人工寶石之都”,但梧州當地人工寶石産業實際上是“兩頭在外”,最基本的原料生産環節和下游的鑲嵌飾品産業基本上都在梧州市場之外。
  立方氧化鋯俗稱鋯石,是一種人工合成材料,是生産人工寶石最主要的原材料之一,但目前國內立方氧化鋯生産廠家大部分聚集在四川、江西等地,梧州本地的原材料生産企業幾乎為零。梧州每年生産寶石半成品所消耗的立方氧化鋯約4600噸以上,這些原材料幾乎全部來自四川、江西等地。
  梧州市蝶山區寶石産業發展管理局局長余勝説,在過去梧州也有一些上游原料生産企業,但現在已經差不多全部出走。由於本地缺乏上游原材料關聯企業,梧州人工寶石産業缺乏對原料價格以及供給變化的話語權,本地寶石半成品加工企業很容易受到上游企業的影響和控制。
  有寶石加工企業負責人透露,去年80元可以買到1公斤質量不錯的立方氧化鋯,而今年的立方氧化鋯價格已經漲到200元以上。由於價格波動大難以掌控,一度讓企業有單不敢接。
  眾所周知,寶石首飾行業的大部分利潤,都在首飾鑲嵌、飾品等産業鏈的後段形成,寶石産業鏈的下游環節被公認為最有發展潛力的“黃金産業”,而這卻是目前梧州人工寶石産業依然十分薄弱的一環。
  面對行業整體利潤下降的大趨勢,業內人士紛紛把目光投向了寶石鑲嵌業,一些人甚至把鑲嵌業稱之為人工寶石行業的“命門工程”。“由工人打磨出來的人工寶石初級成品可能只能賣2元左右,但如果經過鑲嵌加工成品牌飾品,一般都可以賣到兩三百元,這其中的利潤是相當可觀的。”李桂生説。
  目前,梧州的人工寶石産業,仍處於“初加工的人工寶石多,寶石工藝飾品少;半成品多,專利、品牌産品少;廉價産品多,高附加值産品少;加工多,開發、設計少;技術含量低,缺乏高檔次産品”的階段,制約了整個寶石産業的發展。

  在轉型升級中尋找出路

  來料加工式的人工寶石産業正面臨“成長中的陣痛”。近年來,梧州一方面繼續借助每年舉行的國際寶石節擴大影響力、打造行業品牌,另一方面也大力推行産、學、研結合來不斷提升産品質量和行業的市場競爭力。
  2006年,梧州學院建設起人工寶石設計與加工實驗室;2008年梧州學院組織成立18人科研攻關小組,向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廳申報並承擔了人工寶石粘石、反石、自動刻磨技術及設備研發課題,成功研發了兩種型號的刻面寶石加工快速粘反石機、三種型號的高精度寶石自動刻磨拋光機以及配套設備。
  為做大做強梧州人工寶石産業,通過延長産業鏈提高人工寶石附加值,梧州正在打造梧州市寶石科技産業園和梧州(蒼梧)飾品寶石園産業園兩個不同發展定位的園區産業基地,引導寶石産業在基地發展、促進産業轉型升級、打造上下游産業鏈、形成産業集群,實現寶石産業加快轉型升級。
  李桂生説:“這兩個基地第一是把整個産業鏈完善,第二是有序地進行企業的升級換代。隨着有實力的企業進入,以後要發展的貴金屬,像黃金、鉑金這些産業進入到梧州的飾品製造基地、飾品製造業,這對於整個寶石行業無疑是劃時代升級換代的過程。”
  梧州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王瑛認為,原材料生産、寶石深加工這兩個領域對梧州來説還是新事物,要促成這些産業落戶梧州,不僅需要再造産業發展環境,既包括高標準的建設“兩個園區”的硬體設施,如道路建設、交通通達、污染處理、員工招聘等方面,還要打造産業發展軟環境,在企業用電、用水、用地等方面的實施優惠政策,打造高效的物流配送鏈條,建立人才合理流動與培養機制等,為處於寶石産業“兩端”的企業量身打造最適宜的軟硬體産業發展環境,促成企業根植本地。
  李桂生認為,沒有消失的行業,只有消失在競爭中的不適應者。梧州人工寶石産業的轉型升級是産業發展中不可逾越的一步,現在企業、行業商會、政府三方都在産業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努力形成合力,其前景值得期待。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Rich Jade(富禦)紅寶石冰種翡翠系列珠寶 2012-11-15
以寶石織就的伯爵珠寶腕錶 2012-09-25
梧州國際寶石節11月舉行 2012-09-21
三季報十預增王揭曉 寶石A預增49倍居首 2012-09-11
寶石畫製作:用石頭刺繡的藝術品 2012-08-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