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資料圖 |
764億港元的市值公司,577億港元的身家分割。
沒有股權之爭,沒有債務違約,市場以為會發生的矛盾一件沒有發生。
這場預謀已久的私人離婚,因及早引入了家族信託,而與公司做了完美的隔離。
中國女首富吳亞軍的離婚,為中國家族企業處理同類事件樹立了一個樣本。
11月20號,吳亞軍離婚的消息無疑讓近期本就緋聞萌動的地産圈再次熱鬧起來。
龍湖地産對外發出聲明:“主席吳亞軍女士與蔡奎先生已經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除婚姻關係。”
股權之爭的前車之鑒猶如昨日,真功夫、土豆的紛爭尚為人記憶猶新,市場對於龍湖地産的擔憂順理成章。消息公布當日,龍湖地産的股價應聲下跌4.2%。第二天,股價繼續下跌2.92%。直到第三天,龍湖股價才開始反彈。
股權之爭並未出現,市場擔心的債務違約問題也變得可能性不大。
11月23日,截至發稿前,龍湖地産股價上漲4.3%。
吳亞軍對於這個平穩的結果應該並不意外。她跟蔡奎的離婚,對龍湖地産而言,短期內幾乎不造成太大影響。股權分隔在上市前已經通過信託完成,而蔡奎也一早退出公司管理,不再過問龍湖集團的運營情況。
如果説吳亞軍的離婚範本平穩到難以複製,那是因為沒有人如她這般未雨綢繆。
滙豐信託介入分家
從信託成立日起,這超200億港元財富已經是蔡奎的獨立財産。
2008年,所有關於上市的準備都已經進行到最後階段。吳亞軍看著自己幾年的籌劃終於一步步開始實現。
6月11日這天,關於股權架構的一系列動作終於塵埃落定。通過滙豐國際信託,吳亞軍與蔡奎各自設立了一個家族信託,將上市公司的股權分別注入其中。
其中,吳亞軍的信託為吳氏家族信託,在當時的持股比例為46.9%。經過一輪配股以及回購之後,目前吳亞軍的信託持股比例為43.18%。
吳氏家族信託的受益對象為若干吳氏家族成員以及一個名為Fit
all的信託,這個信託的受益對象為龍湖地産的員工及管理層,旨在進行股權激勵。作為彼時吳亞軍的丈夫,蔡奎也被視作擁有這一部分股份的權益。
蔡奎的信託名為蔡氏家族信託,目前持股比例為28.79%。其受益對象為若干蔡氏家族成員以及Fit
all。而這一部分股權的權益同時也由蔡奎的前妻吳亞軍擁有。
但是,隨着股權被注入信託的當天起,他們已經是各自分別擁有龍湖的股權。所以,並不是離婚讓蔡奎獲得了超過200億港元的財富,而是從信託成立日起,這部分已經是蔡奎的獨立財産。
人大信託與基金研究所的研究員劉浩告訴理財周報記者,信託為獨立財産,在離婚時不視為夫妻共有,不需要分隔。也就是説,吳亞軍與蔡奎早在2008年6月11日時已經將上市公司股權這一部分財産分割清楚。
成立信託之前,吳亞軍和蔡奎做了另一些準備。早在2007年11月,吳亞軍與蔡奎在開曼群島上註冊了龍湖地産的空殼公司。而龍湖地産的股權由兩家註冊於英屬維爾京群島的公司持有,分別為Charm
Talent 以及Precious Full。到2008年1月,吳亞軍與蔡奎在英屬維爾京群島又註冊了一個名為Longfor
Investment的公司,該公司股權由龍湖地産100%控股。
Longfor
Investment收購了嘉遜發展的全部已發行股本。這一部分正是吳亞軍打算拿來上市的資産。Longfor
Investment收購了嘉遜發展之後,又將股權分別以19.2億港幣和12.8億港幣的價格轉讓給Charm Talent 和Precious
Full。
至此,信託架構已經到了收尾階段。
吳亞軍和蔡奎將滙豐國際信託列為受託人之後,開始着手將各自的股權轉讓給滙豐國際信託的全資子公司。
滙豐國際信託的分支機構幾乎遍佈世界,尤其是在澤西、開曼、維爾京群島等離岸金融中心上。
吳亞軍將Charm
Talent所持有的所有嘉遜發展的股份全部轉讓給滙豐國際信託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全資子公司Silver Sea。而蔡奎也將Precious
Full所持有的全部嘉遜發展股份轉讓給滙豐國際信託在英屬維爾京群島註冊的全資子公司Silverland。
這兩次轉讓以零代價的饋贈方式進行。信託成立之後,吳亞軍和蔡奎都不再直接控制龍湖集團的股權。
事實上,像吳亞軍這般夫妻雙方分開設立家族信託的方式並不是個例。另一個白手起家的女富豪張茵採用了類似的手法。而張茵,開始得比吳亞軍更早。
張茵和丈夫劉名中分別設立了張氏家族信託和劉氏家族信託來持有公司股權。信託持股雖然鮮見於A股上市公司,但是在赴港上市的內地公司中卻很常見。香港的富豪家族,李嘉誠、楊受成、新鴻基地産等皆通過信託來持有上市公司股權。
而滙豐國際信託則參與了眾多家族信託的設立。在澤西、開曼等離岸金融中心,類似的信託公司極為常見。澤西金融發展局的新聞發言人告訴記者,對這些信託公司而言,為客戶保密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不是上市公司的公開資料會顯示股東權益,幾乎難以通過其他途徑獲得家族信託的信息。
在香港,除了企業家採用家族信託的方式來管理自己的財産,一些高凈值人士為了防止自己的後代或者信託受益人不善於打理規模龐大的資産,也會將財産交給信託公司打理,比如説梅艷芳、沈殿霞等人。
財産信託的方式在大陸尚不常見,但是信託業人士向記者&&這將是一個方向。就目前國內法律制度而言,並不存在進行財産信託的障礙。
去家族化
2005年,蔡奎駐守成都,吳亞軍則親自帶了一批人進軍北京。
“龍湖地産的職業經理人制度很完善,沒有子弟兵掌門的情況。”一位地産業資深人士如此向記者&&,在他看來,蔡奎“早已經邊緣化。”
雖然龍湖地産的招股説明書顯示,蔡奎和吳亞軍為龍湖集團的創始人,但是在2009年龍湖集團赴港上市之後,蔡奎就從龍湖的管理團隊中徹底淡出,不再擔任任何職務。而在此之前,蔡奎一直負責龍湖在成都的業務。
2004年是龍湖轉折的開始。之前的十年中,龍湖一直偏安於重慶一地。就是在這一年,吳亞軍開始思變,這一年,吳亞軍第一次在重慶見到了房晟陶。日後,房晟陶將成就自己在房地産界的一段傳奇。
彼時,全國化是糾纏在吳亞軍心上的一個戰略。衝出重慶成為必走的一步棋。而上市,也隱隱約約構成了一個想法。
2005年,變動在龍湖拉開了帷幕。這一年,龍湖首先進軍成都市場,蔡奎出走重慶,駐守成都。之後幾個月,龍湖進軍北京,吳亞軍親自帶了一批人奔赴北京。
數年以後,吳亞軍曾經在文章中回憶説:“2005年時,公司高層對於龍湖是做‘西南王’,還是先做北京、再企圖全國有着重大分歧時,老房是我‘進北京’戰略的最堅定的支持者。”在這個背景之下,蔡奎駐守西南,吳亞軍朝着心中理想,北京而去。
老房,即是上文中提到的房晟陶。後來,吳亞軍回憶説,當時,房晟陶跟她説:“與其只在重慶、成都做十來個項目,不如把十來個項目分佈在北京、重慶、成都,這樣,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價值大得多。”2005年,房晟陶正式加入龍湖,負責龍湖集團的人力資源工作。
儘管當時距離上市還有數年時間,吳亞軍無疑已經在為之謀篇布局。
剛到北京,龍湖在潤楓租來的辦公室裏辦公。從重慶跟隨吳亞軍北上的高管大部分都住在亞運村匯源公寓裏。彼時,龍湖終於在北京拿到了第一個地塊。房晟陶建議吳亞軍從外部招聘北京分公司的負責人。2006年,吳亞軍一直在招人。
吳亞軍可以餓着肚子,中午不吃飯一直跟應聘者聊。如果她覺得可以,她會推薦應聘者去成都再跟蔡奎聊,當然機票由龍湖購買。但是有些人通過了吳亞軍這一關,最後卻沒有通過蔡奎那關。
當時參與應聘的人回憶説,“感覺公司架構是在圍繞吳亞軍轉的,她跟蔡奎在公司的決策權應該是六比四開吧。”
最後獲得北京公司負責人一職的是邵明曉。2009年,龍湖上市時,邵明曉依然是北京的負責人。但是現在,他已經接替吳亞軍成為龍湖集團的CEO。
上市之前,吳亞軍聚集了一批人在麾下,陳凱是其中之一。在加入龍湖之前,他是華潤置地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及副總經理。來到龍湖之後則擔任龍湖集團運營及發展部總經理。目前,陳凱已經從龍湖辭職,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陳凱套現之後回到香港,現在從事股權投資。
龍湖集團上市之後,蔡奎從管理層退出。吳亞軍進北京再謀全國化的戰略也一步步走向成熟。龍湖相繼進入上海、江蘇、福建等多個省份。
根據龍湖的官方資料顯示,龍湖集團的業務分佈在全國十七個城市,公司員工超過7000人。龍湖發展最顯而易見的一個標誌是吳亞軍的財富上漲。
在楊惠妍蟬聯內地女首富多年以後,白手起家,而且同在房地産界的吳亞軍從去年開始坐上了女首富的位置。在離婚消息被爆出之前,吳亞軍今年以約380億的身家再次問鼎中國女首富。而離婚之後,這一位置重新被楊惠妍奪走。
今年5月,跟隨吳亞軍多年的房晟陶提出辭職。對此,吳亞軍並不意外。房晟陶早就向她&&過,希望以後能夠回歸校園,研究宗教或者社會。
然而相交多年,吳亞軍為此特意寫了一篇文章《或相濡以沫,或不忘於江湖》。辭職以後的房晟陶考了GRE,打算去美國申請一所大學研究宗教。
四個女人組建的公司
很長一段時間,她女兒都不知道家裏很有錢,過着普通人家的生活。
事實上,不為外人所知的是,在吳亞軍剛剛下海經商時,丈夫蔡奎並不是她最初的合作夥伴。最早組建龍湖的時候,吳亞軍的合作夥伴是另外三個女性朋友。因此,龍湖的老員工稱龍湖為“四個女人組建的公司。”
後來龍湖的發展越來越好,蔡奎就結束了自己的公司來到龍湖和吳亞軍一起創業。最早與吳亞軍一起創辦公司的朋友,有的已經離開了龍湖,也有繼續留下來的。
作為管理者,吳亞軍身上的女性特質註定了她與男企業家不一樣的地方,也帶給了龍湖區別於其他企業的情懷。
接觸過吳亞軍的人士向記者&&,吳亞軍並不是一個強勢的女強人形象,相反,她非常溫和,也非常細心。注重細節就成為龍湖的一個特質。
2004年時,房晟陶作為龍湖的人力資源顧問第一次調查走訪龍湖之後,他總結龍湖的優點時説:“有理想,愛幹活,愛操心,關注細節,對好産品有追求。”
吳亞軍被外界傳為“王石的女弟子”。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萬科成為國內品牌開發商,為此,吳亞軍特意飛到深圳向王石請教。
王石在參觀過龍湖的樓盤之後也曾給予極高評價。傳聞説,王石一行進入樣板間參觀,出來時發現進房前脫下的鞋子已經被一雙雙整齊擺好。王石被龍湖這種注重細節的品質而打動。
2004年時,王石曾經公開&&:“可以去重慶問一問,龍湖不是最大的,但肯定是最好的。”
雖然吳亞軍從未接受採訪,號稱“三不人物”——不簽名、不上鏡、不接受採訪,但是流傳的關於吳亞軍注重細節的例子卻不少。
對於公司員工來説,吳亞軍是一個大方的老闆。據業內人士透露,龍湖的高薪在業內有口皆碑,“管理層都是百萬以上年薪,配車配房。”而前文提到的房晟陶有一個外號叫“房千萬”,得於他的年薪一度接近千萬。
吳亞軍自己透露她還曾經勸過房晟陶要理財,但是房晟陶卻&&:“錢夠用了,多了不是啥好事。”吳亞軍自己也曾&&過,她所擁有的財富不過是紙上富貴。
吳亞軍的女兒已經出國求學。在女兒出國前的一段時間裏,吳亞軍盡量減少出差,陪在女兒身邊。曾經很長一段時間,她女兒都不知道家裏很有錢,過着普通人家小女孩的生活。
吳亞軍本人也出生於重慶一個普通家庭。小時候,她家住在一個類似四合院的大院裏。與大院裏其他小孩子不一樣的是,吳亞軍自小成績優異,因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她並不經常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
高考時,成績優異,她考到西北工業大學,學習了魚類這個頗為冷門的專業。在經商之前,吳亞軍的最後一份工作是《中國市容報》的編輯。現在,這份報紙早已停刊,但是因為有了吳亞軍,報紙的名字仍然被廣泛提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