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獲得的一份報告顯示,2012年3季度,中國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總體財務安全狀況快速下降,其下降量級和呈現的風險程度前所未見,總體財務安全指數和同比下降幅度分別創下了4年來最低值和最大降幅。 該報告採用了Themis純定量異常值信用模型,使用的是2008年至2012年3季度我國全部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財務數據。報告顯示,在20個非金融類行業中,2012年三季度財務安全指數同比呈現全面下降特徵,其中12個行業下降幅度超過10%,下降行業比例和降幅也是近4年來最大的。其中,房地産業財務安全指數下降了35.32%,下降幅度最大。此外,降幅超過20%的行業還有:倉儲行業、批發業、建築行業、多种經營業和公共事業行業。 2012年3季度,在納入統計的1689家樣本中,存在較大或重大財務風險的上市公司有475家,佔所有上市公司的28.06%,這一比例比2011年年報分析時上升近5%。從A股主板和中小板情況看,2012年3季度主板和中小板財務安全指數均出現超過10%的降幅。 報告稱,包括房地産、倉儲業和建築業在內的三個行業資産系數指標出現嚴重異常,資産規模遠高於銷售收入數倍,表明上述行業極易出現系統性風險;包括房地産、電信業等在內的6個行業的上市公司經常收支指標出現惡化,將對企業經營活動、財務狀況造成重大影響,嚴重危及企業償債能力和持續經營;20個行業上市公司的成本指標指數均呈現異常,企業成本上升速度遠高於銷售收入上升速度,企業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嚴重腐蝕企業的獲利能力,並對企業的利潤和企業的正常運營造成嚴重影響。 除此之外,包括食品行業等在內的8個行業3季度借款指標出現異常,表明其銀行借款使用效率低下,企業借款未使用到正常的經營活動中,借款被用於彌補損失和無效活動。企業借款使用效率低下反映出實體經濟經營困難,銷售乏力,利息負擔沉重。另外,包括房地産等在內的4個行業債權債務周轉指標出現異常,表明部分企業由於資金壓力巨大,償付債務速度明顯放緩,另一些企業出現大量應收賬款無法回收,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並影響該行業的上下游行業的資金狀況。 商務部研究院信用評級與認證中心主任韓家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當前實體經濟的財務安全狀況不容樂觀,應進一步採取措施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減輕企業稅負,加大營銷和創新力度,提高質量和效益,防止實體經濟財務風險進一步加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研究員項安波也&&,雖然短期內經濟趨穩,但基礎還不牢固,企業生産經營環境仍亟待改善。中長期來看,企業的商業環境能否得到根本改善,企業信用體系能否得到完善,企業能否實現轉型發展,這將決定企業財務風險和債務問題能否得到根本性的有效控制,並保證我國中長期經濟增長動力的可持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