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在等待基本藥物目錄頒佈,這關係着明年企業的發展方向,可快年底了一直沒消息。”一家藥企副總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 2009年8月,衞生部頒佈了《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包括化藥、中成藥共307個藥品品種),這標誌着我國開始啟動了基本藥物制度。按照相關規定,基本藥物目錄每三年調整一次,新目錄本應今年問世。可2012版基本藥物目錄至今尚未&&。業內人士指出,遲遲未&&的原因是基本藥物制度涉及多方利益,而基本藥物目錄需要增補內容較多。 基本藥物是世界衞生組織於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概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的、不可缺少的、滿足人民所必需的藥品。目前全球已有160多個國家制定了本國的《基本藥物目錄》,其中105個國家制定和頒佈了國家基本藥物政策。 我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指對基本藥物的遴選、生産、流通、使用、定價、報銷、監測評價等環節實施有效管理的制度,並與公共衞生、基本醫療服務、基本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 “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的初衷很好,但這一制度上場比較倉促,導致很多方面問題不清楚。”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基本藥物目錄所包含品種全由專家提議,無須企業上報和參與。但每一品種背後都涉及不少企業的利益,因此“上某一品種、下某一品種”很難取捨。 記者了解到,業界反映目前基本藥物制度運行中存在三大問題。 一是“唯低價中標”的原則,導致不少企業棄標。“基本藥物招投標中,福建省的中標價格太低了。為了保護産品價格,我們只好放棄福建市場。”康緣藥業沈經理告訴記者。 雲河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胡松謀以60片一瓶的復方丹參片為例説,由於三七藥材的漲價,生産成本達到5.6元一瓶;加上銷售費用,投標價格應在6.6元以上才是真實和合理的。但有的企業生産的60片一瓶的復方丹參片投標價格僅為2.8元一瓶。“按照這一價格,我們根本生産不了該産品,只有棄標。”他説。 “有時,企業很為難。像圍城裏的人——拼命想進、一旦進了又想退出。”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説,基本藥物目錄讓一些企業很尷尬。 尷尬的原因是對有獨家品種的企業,其品種進入基本藥物目錄後,該獨家産品的價格有保證,企業生産積極性很高,願意進入目錄。但非獨家品種進入基本藥物目錄,品牌等方面沒有任何優勢,只能在價格競爭戰中拼殺。“這是做企業最不願見到的。”於明德説。 一位權威人士指出,當前各地基本藥物招標採購中“低價者中標”現象較普遍,藥品質量等專業指標在中標過程中所佔權重不足,評判標準不夠客觀,不能夠充分體現企業産品質量因素,導致企業間在價格上激烈競爭,使規範經營、誠實守信的企業基本藥物生産積極性不高,逐漸退出基本藥物生産市場,這給藥品質量安全帶來新的風險。 二是基本藥物生産成本與中標價格存在“倒挂”現象。 權威人士指出,由於中藥材等材料價格持續上漲等因素,藥品生産成本、管理成本和質量控製成本也相應提高。但由於藥品價格受到嚴格控制,而各地基本藥物招標普遍採用最低價者中標的政策,導致生産成本與中標價格“倒挂”,這成為當前基本藥物生産企業反映最為強烈的問題。 三是廠家和配送企業沒有積極性,基本藥物經常斷貨。 一位基層衞生院的院長反映,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後,藥品經常出現斷貨的局面。“主要是部分藥品的價格太低了,配送商沒有積極性。”他説。 深圳市海王銀河醫藥投資有限公司運管總監王志宏説,基本藥物價格低、需求量不大,而配送地區都在縣鄉村、配送成本較高,很多企業都不願配送基本藥物。 此外,地方保護主義也影響着基本藥物的配送。“已中標的藥品,本可通過省級醫藥公司或實力較強的醫藥公司直接配送到基層醫療衞生機構使用。可有的地方保護主義嚴重,硬性規定要把中標藥品交由當地的醫藥公司配送。” 胡松謀指出,這些公司經營規模和實力差,一方面收取高額的配送費加重企業負擔;另一方面,因配送能力差,不能保證及時配送和回款,不僅增加了生産企業的經濟負擔,還影響了基層醫療機構及時用藥。 “如同醫保目錄一樣,基本藥物目錄涉及數千家企業的利益和醫療機構的使用。調整品種、調整制度可能是新版基本藥物目錄需要承載的難題。”記者從消息靈通人士處了解到,政策制定者已經意識到保證基本藥物質量的重要性,“唯低價中標”將有所調整;而對“醫保目錄能否與基本藥物目錄合二為一”的呼聲並未採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