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資訊統計顯示,成立九年多以來,海富通基金共計發行成立了25隻基金(包括分級基金),卻有18隻基金在成立之後規模經歷了不同程度的“瘦身”。
在海富通基金旗下的15隻開放式偏股型基金(包括QDII)中,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只有3隻基金相對成立之日規模呈現增長態勢。其中,成立於2011年的海富通大中華精選(QDII)首發規模達8.22億份,但今年三季度末凈值僅剩7748億元,兩年不到縮水比例達到90.57%。去年底成立的海富通國策導向在新基金髮行低谷中獲得5.53億份的首募成績,但隨着“幫忙”資金的迅速撤離,短短三個季度後僅剩5596萬元凈值,縮水比例高達89.89%。
統計還顯示,海富通上述15隻開放式偏股型基金中,有10隻自成立以來規模縮水超過50%。這10隻基金成立時共計首募166.38億元,而到9月末僅剩35.08億元。
股基遭遇弱市,規模下滑或許還有理由,但債基規模同樣縮水就令人頗為不解了。統計顯示,海富通穩健添利A成立以來規模縮水87.66%;穩健添利C成立以來規模暴跌94.83%;海富通穩固收益在2010年11月底成立之時規模尚有26.97億元,但兩年時間不到便下滑87.52%至今年三季度末的3.37億元。
在業界看來,海富通基金部分産品規模大幅縮水的背後,是投資者對於其投研團隊不穩定的憂慮。
(摘自《每日經濟新聞》、《第一財經日報》、《證券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