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63億元投資被指配合政府忽視股東利益
2012-11-13   作者:記者 羅麗娟 杜鵬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字號

  深滬兩市市值最大的白酒公司——貴州茅&上市以來在“進化”的過程中卻與政府利益互相糾葛,使得茅&的股東利益並未最大化,當地政府和經濟卻受益匪淺,此次史上最大的資本開支——63億投資,只是其中一個縮影。

  配合地方政府而為

  自2011年以來,貴州茅&投資總額達137億元,僅2012年前10個月,計劃投資額已達109億元。
  但記者調查發現,公司多項投資項目在運營過程中時有當地政府的身影出現,且和公司所在地貴州省和仁懷市財政計劃相融合。
  在政府的指導下,貴州茅&的計劃投資額大增,最近63億投資計劃中市政公路工程投資項目被指“為政府買單”,大幅增加的土地預收款為當地財政帶來豐厚的收益。
  2011年,貴州省發布“十二五”(2011-2015)規劃,要求“十二五”期末貴州茅&控股股東貴州茅&酒廠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茅&集團”)實現茅&酒(不含系列酒,僅為貴州茅&一家公司所生産,下同)産能4萬千升。
  因茅&酒多為53度,還有部分為48度、 38度、 33度不同低度酒,按照酒水密度計算,1千升53度白酒=(100053%0.8)+(100047%1)=894千克=0.894噸,加上低度酒的水密度更大,綜合計算,那麼1千升白酒約為1噸。即貴州省對茅&集團的産量要求為:2015年實現白酒産量50萬噸,茅&酒産能4萬噸。
  為響應仁懷市政府的號召,茅&集團迅速做出反應,2012年7月16日,茅&集團黨委書記、貴州茅&董事長袁仁國出言道,今年茅&集團將確保茅&酒産量達到3.3萬噸,系列酒産量4.2萬噸;到2015年,茅&酒産量將達到4.5萬噸,系列酒産量7萬噸以上,實現銷售收入800億元。
  可見,年産能增加2000噸的貴州茅&正加大步伐積極配合政府規劃。
  “在政府指導背景下,貴州茅&開始大幅擴張。”資深白酒分析人士葉資本如是説。
  記者查詢貴州茅臺曆年公告得知,自“十二五”規劃下達的首年2011年以來,茅&相繼通過董事會發布投資公告達7條,計劃投資金額共計136.77億元,截至目前,實際投資額僅16億元。也就是説,未來幾年,貴州茅&還將繼續大規模地支出資金。
  其中,貴州茅&史上最大的計劃資本開支在近期發生,2012年10月24日,貴州茅&發布公告稱,將投資63億元建設多個項目。

  “公益”茅&

  但記者調查發現,這63億的投資額中有多項投資計劃將榨取茅&的利潤,投資結果或將有違貴州茅&的國酒稱號。
  根據貴州茅&63億投資公告其中一項投資顯示,公司擬投資建設茅&循環經濟科技示範園壇廠園區、茅&廠區道路工程(下稱“茅&至壇廠公路”),項目建設地點為茅&廠區、壇廠園區,項目投資金額約為6.3億元,項目全長約10.5公里,採用一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寬20米,平均投資額6000萬元/每公里。
  記者從多方查詢到,一級公路為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的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折合成小客車的遠景設計年限,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1500-30000輛。
  對於這個投資項目,有業內人士&&“太貴”,他引述一位造價工程師的話説,目前市面上一級公路造價不包括土地成本,成本約為1000萬元/公里。
  因貴州一級公路稀少,記者無法查閱到仁懷市公路造價資料,僅參考省內和南方省份公路造價資料後了解到,離仁懷市300多公里的麻江縣城至碧波白秧坪一級公路(二標段)BT建設項目,全長5.927公里,設計速度60公里/小時,路基寬度32米,中標價為1.94億元,平均造價3271萬元/公里。
  江西319國道蓮花縣境內的壘裏衝至升坊段一級公路全長為10.121公里,路基寬度24.5米,投資近1.35億元,均價1334萬元/公里。
  多位業內人士&&,市政40米寬的一級標準公路均價在2000萬元/公里。 記者採訪的當地農民告訴記者,壇廠園區至茅&廠區之間路段皆為平地,因此不算山嶺重丘區,故不會産生技術上的附加費用。
  因茅&投資公路路寬僅為20米,按照市政一級公路平均造價2000萬元/公里保守估計,該條壇廠園區至茅&廠區的公路建設成本應為2.1億元。
  徵地成本方面,記者查閱到仁懷市廣播電台在今年4月份播出的節目顯示,該項目在動工之初已完成茅&至壇廠公路11公里的土地、房屋、林業和涉農設施的清點登記工作,兌現補償款上百萬元。
  因當地農民的壇廠地塊恰好被政府徵收,記者從多位當地農民處了解到,仁懷市政府對壇廠一帶的土地徵收價格為33140元/畝,有的價格更低。
  按照長度10.5公里路寬20米徵地價格33140元/畝得出,貴州茅&建造壇廠園區至茅&廠區的一級市政公路徵地成本為1044萬元,高出仁懷市廣播電台給出的官方數字。
  兩者相加,大約可以算出,茅&至壇廠公路建設成本共計約2.2億元。
  而貴州茅&對該公路的計劃建設成本為6.3億元,高出實際成本近3倍。
  即使按照最高規格的公路造價計算,該價格也過高。記者就此和買方研究員溝通後,其&&,該公路造價偏高,不排除非經濟因素的存在。
  記者了解到,茅&至壇廠一級公路是2011年4月貴州省委、省政府領導在仁懷調研時確定的重大工程項目,原設計公路全長24.651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17.33億元。
  貴州茅&負責出資建設其中的壇廠到茅&酒廠10.5公里的路段。
  “市政公路模式分為EPC和BT兩種,一般為政府投資,或為施工方出資,極少有非施工企業投資的例子。”上述買方研究員對記者如此&&。至於原因,貴州茅&酒廠榮譽董事長季克良對記者&&,“廠區部分,應該由企業來操作。”
  記者還從當地農民處了解到,“該項目已於2011年12月破土動工,已建好的約有400米。”在政府主導動工後的半年,貴州茅&才接手參與建設,並公告此事。
  “市政工程應由政府主導完成,不應由企業來接手,且站在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如由企業建設也應事先公告,企業這種行為是不規範的。”一位業內專家指出。
  除此之外,貴州茅&的土地預付款從2008年起驟增,也讓當地政府日益富裕。
  截至2012年6月30日,公司預付款總額為30.10億元。其中,預付款金額最高的單位為仁懷市財政局10.75億元,其次為習水縣人民政府和仁懷市地稅局共1億元,均為預付徵地拆遷款和上繳徵地拆遷稅金。
  “仁懷市地方財政收入的60%直接來自茅&,間接貢獻達80%以上。” 仁懷市委書記房國興曾經指出。
  “貴州茅&控股股東是茅&集團,茅&集團控股股東是貴州省國資委,所以當地政府控制茅&是正常的。茅&當然要為當地政府服務,這一點是必然的。”葉資本對於茅&與政府關係密切如此解釋。但也有投資者提出了反對的意見,一位投資者&&,“貴州茅&寧可把賺來的錢用來污染環境,也不會留給股東。”
  保量難保質茅&擴産正在大肆進行,但對於擴産的異議一直沒有中斷過。上至赤水河污染、中至原材料需求壓力、下至市場競爭均是茅&擴産過程中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2010年9月,一份關於赤水河流域水資源環境的權威報告顯示,赤水河上游因過度墾殖、濫砍亂伐和土法煉鋅,森林覆蓋率已從1950年的35%左右下降到現在的20%左右;隨着水土涵養能力下降,赤水河最近20多年的水量已減少了6.5%,上游沿岸和支流紛紛建起煤電、化工和礦産等重污染企業,嚴重影響了水質。
  由於貴州茅&&産白酒所用的水均需來自赤水河,因此赤水河污染使得茅&酒的生産環境受到嚴重威脅。
  2012年5月,貴州省人大常委會將對赤水河保護情況進行執法檢查,對破壞生態環境的將當即處罰,並責令其限期整改。
  季克良曾經説過,國酒茅&具有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原産地域保護産品的三重品質屬性;公司高管也曾&&,“最好的地域用來産茅&,”足以證明,地域保護對茅&的重要性。
  記者根據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化管委會共同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8356-2007》(下稱“《標準》”)條文得知,茅&酒的生産必須在規定的區域內,對水質、原料、空氣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在規定的區域之外生産的酒不能叫做“茅&酒”。
  但記者調查發現,在63億所投項目中,“中華片區第一期茅&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設施項目”主要生産茅&酒,根據計劃,該項目投資總額約為41.39億元,擬新增5800噸/年茅&酒基酒生産能力,新增8000噸/年制曲生産能力,新增23740噸貯酒能力。
  項目建設地點在茅&鎮的中華村和太平村。
  但記者對比Google最新衛星地圖後發現,此次投資地中華村和太平村並不在《標準》規定生産茅&酒的區域內。
  《標準》對産地的要求明確,並有具體的地圖圈出了茅&酒的生産範圍。地圖中,茅&酒生産産地範圍南端離鹽津河小河電站2.5公里,西接赤水河,北端為茂春酒廠。中華村和太平村在此區域範圍之外。
  當地村民也告訴記者,中華村和太平村相鄰,離茅&酒廠約有5公里的距離。
  “如果不是在規定範圍內生産茅&酒,那麼將因為環境不同而導致酒的品質不同,這樣的酒不能叫茅&酒。這個實驗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已經做過,均告失敗。”一位白酒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但季克良&&,上述兩村在茅&版圖範圍內,並已申報至國家質監局。
  按照貴州茅&發展規劃,2012年茅&集團將確保茅&酒産量達到3.3萬噸。擴産之下的貴州茅&是否能承受原料壓力還不得而知。
  據了解,貴州茅&酒生産原料主要為高粱、小麥。高粱下沙、小麥做曲。其中,《標準》中對生産茅&酒的高粱産地要求為貴州省仁懷市境內,少數産地為東經105度、北緯27度附近與仁懷相鄰的川南地區。
  一位白酒勾兌師對記者説,“茅&酒與高粱用量比例為1:2.5。” 也就是説,2012年茅&如若達到目標産量33000噸,茅&酒需要82500噸的高粱作為原料。
  記者調查農業部資料得知,2012年仁懷市高粱産量將超過6萬噸,同比增加9%。即使仁懷市所有的高粱全部用來做茅&酒,這個數字也與茅&酒原料需求相差22500噸。
  按照貴州茅&發展規劃,在今年3.3萬噸茅&酒滿産的情況下,到2015年3年間,茅&酒的産量每年要增加4000噸才能完成任務。
  “但是如果茅&酒産量一旦大幅擴張,還將面臨下游消化受阻的壓力,茅&的‘奢侈品’地位將不保。”眾多業內分析師對記者這樣&&。
  茅&擴張還在繼續,記者發現,此次63億投資計劃中,除去以上所述兩個項目,還包括“茅&循環經濟科技示範園壇廠片區第一批建設工程項目”、“茅&規劃展示中心”、“科技大樓”、“品鑒中心”、“中華片區第一期茅&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設施項目”等五個項目,其中“中華片區第一期茅&酒技改工程及配套設施項目”為技改項目,其他四個項目均為主業外的附加項目。

  茅&&東是否實現利益最大化?

  政府號召一出,公司立即也相應推出了大規模的産能擴張計劃。這已經充分表明,公司以前給出的關於茅&酒不能大規模擴産的理由是無法站住腳的。
  那麼在近十年來的白酒黃金發展時期,符合股東利益最大化的做法應該是儘早實現茅&酒産能的大規模擴張,而不應該是在政府的規劃下做出決定。
  如此這般,股東們無法最大程度分享白酒行業的盛宴。
  隨着土地購置、設備採購等成本的不斷上升,公司産能擴張的時間點越晚,那麼公司的單位産能投資成本就會越高。“十一五”期間茅&酒每年新增産能2000噸,實際投資金額分別為7.25億元、6.77億元、7.18億元、11.54億元、6.34億元,噸酒成本分別為36.23萬元、33.87萬元、35.92萬元、57.72萬元、31.71萬元。而本次項目的噸酒投資成本高達71.36萬元,遠遠高於“十一五”期間的平均投資成本。如果公司能夠從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出發,能夠盡量早的擴大産能,那麼投資者就不必承擔這些遠超過去平均水平的成本。
  儘管茅&分紅一直比較高,2011年度公司每股分配4元,佔當年凈利潤47.4%,但相對於目前股價的收益率仍不到2%。
  做一個極端假設,以公司如此高的ROE,社會的財富會不斷被公司吸收,如何回饋社會呢?招商證券朱衛華認為,公司賬上富餘現金高達180多億元,未來還將不斷增加,未來向股東提高分紅率是必然的平衡選擇。
  公開資料顯示, 2007-2011年的貨幣資金分別為47.22億元、80.93億元、97.43億元、128.89億元、182.55億元,今年剛公布的三季報則顯示公司貨幣資金高達186.9億元。
  此外,作為白酒行業的後起之秀,洋河股份10月18日稱,擬制定公司股份回購的長效機制,將在滿足一定條件下,長期實施股份回購計劃,計劃分兩期執行,時間從2012年到2014年。按其回購計劃測算,一期回購金額或不超過8億元。
  作為白酒行業龍頭,無論貨幣資金還是發展前景都向好的茅&是否應該向洋河學習,積極踐行股東利益最大化原則。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不能靠茅&五糧液引領中國經濟 2012-11-08
茅&酒11年間漲價9倍 2012-11-07
茅&價格大降 民間投資客囤貨兩萬噸巨虧 2012-11-05
茅&漲價跟風者寥寥 白酒業或迎來景氣拐點 2012-10-31
茅&因商標權糾紛起訴鎮上十余家酒企 2012-10-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