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份CPI同比上漲1.7%,創33個月以來新低,短期內通脹無憂。與此同時,PPI6個月以來環比漲幅首次轉正;10月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産增速均較9月份有所上升,進一步印證並強化了經濟企穩回暖信號。
分析人士預計,在此背景下,短期內政策仍將保持延續性,難有進一步放鬆動作,公開市場操作仍可能是主要的貨幣政策工具。
本輪通脹周期見底
昨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份CPI同比上漲1.7%,漲幅環比回落0.2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稱,食品價格環比漲幅轉負,非食品價格環比略有回落,翹尾因素小幅下降,是10月CPI同比漲幅繼續小幅回落的主要原因。
“近3個月CPI同比漲幅處於築底階段,預計未來兩個月可能出現上行,11月份翹尾因素反彈與雨雪天氣因素帶來食品價格走高將結束CPI的本輪築底。”在連平看來,本輪通脹周期已到底部。
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CPI漲幅自去年7月曾觸及6.5%的高點,但隨着央行一系列調控政策實施,今年來CPI漲幅持續回落,進入三季度一直維持在1%-2%左右的低位徘徊,底部已經逐漸形成。分析人士普遍認為,未來隨着經濟回暖,通脹可能溫和上升。
此外,隨着經濟回暖,PPI周期也開始探底。10月份,PPI同比下降2.8%,同比跌幅較此前的3.6%進一步收窄,而環比則上漲0.2%,為6個月以來環比漲幅首次轉正。
連平&&,儘管近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未有明顯上漲,但在國內經濟企穩、國際流動性適度寬鬆的影響下,國內PPI周期築底也已完成,小幅回升的態勢將在年底前得到持續,明年將進入溫和上行過程。
宏觀數據繼續回暖
事實上,進入9月份以來,經濟已經顯露回暖跡象,而10月份諸多經濟數據繼續回暖更加印證並且強化了這一判斷。10月份投資、消費和工業生産增速數據均較此前有所回升。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消費增速為14.5%,較9月份回升0.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6%,比9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而前10個月固定資産投資累計增速為20.7%,較1-9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
滙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上述數據顯示國內需求企穩並有所回升,未來隨着穩增長政策持續見效,經濟增速有望在明年回升至8.5%左右。”
針對未來宏觀政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儘管通脹進一步回落為政策放鬆提供了空間,但多種跡象顯示中國經濟正在企穩回升,短期內政策仍將保持延續性,難有進一步放鬆動作。
為了“穩增長”,央行今年內曾兩度降息並兩度下調存準率,但自7月份最近一次降息後,央行再無動作,只是頻頻動用正、逆回購來調節市場流動性。
在8日進行的十八大中央金融系統代表團媒體開放活動上,央行行長周小川稱,由於國內經濟正向好發展,明年政策應該會在今年政策基礎上保持一定的延續性,同時也會保持足夠的針對性、靈活性。
對此,屈宏斌認為,儘管未來通脹壓力可能回升,但回升空間有限。貨幣政策仍應繼續保持目前流動性相對寬鬆的狀態以支持經濟回暖,公開市場操作仍將是主要政策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