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應是生存之本 爭搶洋品牌鍍金非上策
2012-11-08   作者:記者 史麗/整理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據報道,在剛剛閉幕的第112屆廣交會上,向中國企業“出售或者出租意大利老品牌”的意大利商人羅曼傑羅諾克獲得了巨大成功:在15天裏,他一共接待了近800位中國商人,達成各類購買或租賃品牌意向超過100個,“從傢具到服裝、皮包,什麼品牌都有人想要”。
  網民認為,從頭開始培育品牌不是件容易的事,中國企業爭搶“洋品牌”,是給自己的産品“鍍金”的便捷通道。儘管可以提升知名度和身價,但並非上策。企業一旦缺乏自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勢必會受制於他人。

  是否受益尚待觀察

  網民“陳寧遠”認為,此次廣交會上中國企業熱購意大利品牌吸引了相當多的眼球,這不僅因為曾經出過轟動一時的達芬奇傢具“挂羊頭賣狗肉”事件,還因為逐漸富裕起來的中國人近些年越來越熱衷在海外購買各種各樣的洋品牌,更因為海外發達國家市場經濟體系較為成熟,一些品牌戰略、品牌信譽、品牌開發設計強過中國本土企業。但此次廣交會突然興起了中國企業購買洋品牌的熱潮,似乎很難獲得國人認同。
  網民“冰天雪地”認為,“瘋搶”意大利老品牌,對於中國企業而言,成本並不低廉。而來自各方的信息顯示,儘管一些中國企業購買品牌的目的是為了獲得良好的出口渠道,但大部分中國企業還是“目光向內”,希望給自己的內銷增添特殊“光環”。洋品牌漂洋過海的背後,中國消費者將會受益還是折損,依然有待觀察。

  創新精神不應缺失

  網民“山右京客”認為,購買租賃外國品牌,對中國企業而言成本並不低廉,那為什麼一個個企業還要“瘋搶”呢?這一方面是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出口份額,另一方面也説明不少企業看好國內奢侈品市場,但我看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中國企業缺乏應有的創新精神,缺乏自己的核心技術,缺乏自主品牌的競爭實力。於是就只能亦步亦趨、忍辱負重,擔着自己的挑子,為人家賣東西了。中國最近幾十年的發展,世界矚目。但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仍缺乏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網民“王先慶”認為,瘋搶“洋品牌”的現象不只對國內製造業構成影響,並且對整個中國市場都很不利。它的隱憂至少有三個方面,第一,它會繼續惡化對國有品牌信心不足的現狀,30多年來,我們一直以加工貿易為主,這種現象的背後是對自有品牌的信心不足。現在已經進入品牌時代,如果不注重自有品牌建設而去以這種方式獲得,那麼對自有品牌的信心會繼續受到抑制。第二,在目前加工利潤率越來越低的情況下,還去購買別的品牌,繼續受制於人,會導致渠道建設長期滯後。第三,這會使中國製造業與品牌建設的脫離程度繼續加大。

  自主品牌應是生存之本

  網民“清科”認為,靠洋品牌“鍍金”之後的産品,其實意在國內市場。購買品牌本身並無對錯之分。
  網民“王先慶”還認為,實際上,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實可兼顧,廣東有些企業已經做得不錯,這取決於企業是長期發展還是短期急功近利,主要看戰略上怎麼選擇。我們可以先買一個品牌,但是千萬不要忘了還要研發自己的品牌。自主品牌始終是企業的生存之本。
  網民“陳寧遠”也認為,有道是“一流的生意賣規則,二流的生意賣品牌,三流的生意賣産品”,收購品牌是一個高明的生意,某種程度上,它反映了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結構性的轉型。其實許多洋品牌的實際製造商就是中國人。中國人改革開放打拼了三十多年,自己沒有品牌,收購外來品牌以形成産品生産和品牌的實至名歸,這沒有什麼不妥的。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雀巢等多個洋品牌奶粉上調價格 2012-07-11
明治奶粉再提價最高超20% 洋品牌內外價差超1倍 2012-05-23
可口可樂“被迫”換貨 洋品牌為何恃寵而驕? 2012-05-04
洋品牌為何也愛“國標” 2012-05-04
調查稱洋品牌質量標準中外有別致光環失色 2012-05-0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