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前10個月文化貸款增幅超四成
2012-11-07   作者:蘇雪燕 劉詩平  來源:新華網
 
【字號
    過去難以得到貸款的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如今經過評估也可以得到銀行融資支持。
    記者在採訪時了解到,作為大力扶持的新興産業之一,工行通過創新抵押方式、拓寬服務領域,積極支持文化産業貸款。截至2012年10月末,工行對文化産業的貸款餘額已達942.6億元,較年初增加282.4億元,同比多增189.77億元,超過2010、2011兩年貸款新增的總和,貸款增幅為42.77%。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蘇繡的代表性傳承人姚建萍向記者説:“文化金融的創新為蘇繡的傳承與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空間。近期,我的3件蘇繡精品《父親》《苗家少女》《亭亭玉立》經過評估獲得1309萬元的評估價,通過藝術品質押,獲得了銀行500萬元的貸款,工行又為我的刺繡藝術館定制了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給予了我2280萬元的流動資金貸款。有了資金支持,我可以投入更多精力進行創作,並積極進行蘇繡藝術的宣傳和傳播工作。”
    工行蘇州分行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説,2010年蘇州工行與市政府簽訂了合作協議,工行承諾五年內對蘇州文化産業融資額投放不少於100億元。截至目前,蘇州工行針對文化産業的貸款投入餘額為65億元,其中30億元為今年新增額,主要用於文化企業的流動資金、支持文化小企業的需求。
    “為了更好地服務於文化企業,我行還創新設立了‘文貸通’項目,引進擔保公司,文化企業不需要傳統的擔保抵押方式就可以獲得貸款支持。”蘇州工行的負責人説。
    工行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文貸通”之外,工行還創新了多種融資方式服務於文化産業的特殊金融需求。例如,針對電視劇製作企業推出了“影視通”電視台項下應收賬款保理業務,為《鑼鼓巷》《借槍》等電視劇的拍攝提供了貸款支持;針對中小文化企業推出了藝術品質押貸款、“文化擔保公司擔保”、以及以訂單融資、國內保理、應付款融資、預付款融資等系列融資模式,為3000余家中小文化企業提供了貸款支持。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莫言獲獎推動文化的産業化 2012-11-06
追憶北京舊書文化的黃金時代 2012-11-06
[網民關注]10月有188名高管離職 折射股權文化缺失 2012-11-05
2012中國文化品牌評估報告在廈門發布 2012-11-01
文化傳媒行業料維持高成長 2012-10-31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