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糧售糧大戶:豐産不等於豐收 保護效益是關鍵
2012-11-06   作者:記者 張玥 柴海亮/呼和浩特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網
 
【字號
  黨的十八大召開前夕,《經濟參考報》記者驅車穿行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廣闊的“豐收”大地上,探訪被國務院評為“2011年全國種糧售糧大戶”的劉全、樸成奎。他們期盼十八大後,國家的強農惠農政策要以保護種糧的比較效益為出發點,使糧農既增産又增收,既豐産又豐收。
  《經濟參考報》記者來到內蒙古突泉縣太平鄉馬吉拉湖村時,正趕上當地秋收時節的第一場雪,40歲的劉全站在地頭指着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這場雪再遲來五六天,我就‘顆粒歸倉’了,之後就坐在家裏等着數錢了。”
  世代務農的劉全是“種糧售糧大戶”的執著追求者,2009年,他開始通過土地流轉等方式租種500畝地,並逐年增加,2012年種植近3000畝,其中2200畝種了玉米,剩下的種了綠豆和高粱。“今年我家的玉米畝産可達到600公斤,豐收是‘必須’的!”站在田間話豐收,劉全一臉的喜悅,“國家扶持糧食生産的政策這麼好,我覺得種地致富也能是條出路。”
  劉全把租種的地集中成大片,配套建設現代化灌溉設施,實行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作業,規模化加機械化,糧食生産就有了效益。
  但説起自己的下一步發展規劃,劉全有些猶豫。“我覺得種3000畝地,基本是自己能力的極限了。”劉全説,這年頭種地,兩頭操心,一頭是不斷上漲的成本,另一頭是難以預測的風險。
  據劉全粗略計算,2011年自己種了1800畝地,每畝凈收入約300元,今年雨水好,畝産比去年增加了約100公斤,但今年燃油、種子、人工、農藥化肥、土地租金等成本又都增加了,能否達到去年的畝均收益還不好説。“增産不等於增收,豐産不等於豐收,持續高漲的成本正在蠶食糧食生産的比較效益。”
  另一個2011年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內蒙古扎賚特旗音德爾鎮鮮光嘎查朝鮮族村民樸成奎也有同樣的擔心。鮮光嘎查有300多戶農戶,種地的只有6戶,其他的基本都在韓國打工,一年一人能掙10多萬元人民幣。
  “如果種糧效益連打工都不如,當然沒有幾個人會去種糧。”樸成奎説,近兩年來,他家每年租種的水稻田都在3200畝以上,通過種植、加工綠色有機大米,效益還不錯,但壓力也很大。“種糧售糧大戶從開春起天天投錢,因為沒有質押物貸款很難,成本一漲,雪上加霜,如果再遇上重大自然災害,一把就玩完。”
  劉全、樸成奎認為,今年全國糧食生産迎來“九連增”,種糧售糧大戶功不可沒。期盼黨的十八大之後,國家能加強金融服務,提高種糧售糧大戶的生産能力;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增強種糧售糧大戶抵禦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第一現場]種糧大省:40歲以下散戶種糧積極性幾乎為零 2012-09-21
種糧大省:40歲以下散戶種糧積極性幾乎為零 2012-09-21
[第一現場•科學發展基層行]種糧大省:40歲以下散戶種糧積極性幾乎為零 2012-09-21
種糧大戶的兩個“想都不敢想” 2011-11-09
[第一現場]種糧大戶的兩個“想都不敢想” 2011-11-09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