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以稀為貴。當茅&酒被人為炒作成為稀缺商品時,它的價格早已脫離實際價格。
2011年底,茅&酒價格最為癲狂的時期,白酒二級經銷商楊寧(化名)以每瓶1800元的進貨價批了近100箱茅&酒。與當時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樣,楊寧認為茅&“只漲不跌”的神話將繼續,因此即使佔用了百萬資金也在所不惜。
豈料,僅僅不到一年,市場已今非昔比,如今茅&的零售價也早已在1800元之下,更不用説一批價已降至1300元左右。看見市場形勢不妙,楊寧現在急於出手手頭的茅&酒,但即使1300元也無人接手,只能在手中“套牢”。
事實上,和楊寧同樣遭遇的茅&酒投資人並不在少數。在10月15日於福州舉辦的一個酒業論壇上,現場嘉賓透露,很多資金是在茅&批發價高達1900元時接的貨,到年中批發價降至1300元左右的時候,快繃不住要“斬倉”了,所幸9月份貴州茅&提價信息暫時提振了投資人信心。
但這被形容為“白酒業最後一針雞血”的提價之後,茅&酒投資炒家們的信心還能維持多久?茅&酒的價格在明年還能重回2000元之上嗎?
民間囤積2萬噸
2006年~2011年,茅&酒持續大幅漲價使囤茅&的酒商和投資客賺得盆滿缽滿。然而,今年以來,茅&酒終端及批發價都有了大幅度的下跌,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
“眾多投資客囤積待漲的心理致茅&酒社會庫存長期高企,而今年底到明年,隨着投資人的逐漸理性,茅&酒終端價格將繼續回調,回歸1500元以內的理性價格。”資深白酒流通業內人士王萬全告訴《投資者報》記者。在王看來,茅&酒的理性價格為1200~1300元。
王萬全透露,按照業內的共識,茅&酒的社會庫存或達到茅&酒一年的供應量,約300~400萬箱,若加上經銷商的渠道庫存,或達茅&酒兩年的供應量,約2萬多噸。
茅&酒每年的供應量是多少?實際上貴州茅&從未公布茅&酒市場供應量的官方數據,不過貴州省省長趙克志去年透露過一組關於茅&銷量的數據:“以2011年為例,今年計劃生産量29000噸,搞得好可以做到3萬噸,但是今年投放市場的茅&只有11000噸,也就是説,5年以前的産量就是今天的銷量。”
《投資者報》記者查閱貴州茅&往年年報發現,5年前的2007年茅&白酒産量為20214.4噸,其産能在今年釋放,扣去系列酒的量,則今年茅&主品牌酒供應量約不到1.5萬噸。
酒類諮詢專家鐵犁的估算與王萬全及趙克志大致相同。
鐵犁告訴《投資者報》記者,茅&酒去年供應量約1萬多噸,去年社會庫存約7000~8000噸(1噸酒約2000瓶),經銷商庫存約6000~7000噸,今年因價格下跌而使社會投資客甩掉了不少囤貨,但經銷商庫存卻增加了約4000噸。按鐵犁的估算,茅&的社會庫存及經銷商庫存也約2萬噸。
實際上,據王萬全提供的數據,五糧液的主品牌酒每年供應量為1.2萬噸,與茅&酒相近,但其廠外庫存卻比茅&酒少了幾倍,約4000多噸,其中經銷商庫存3000多噸,社會庫存1000多噸。這還是今年形勢不好庫存有所增加後的數據。
“茅&酒價格是否會繼續下行關鍵要看明年3、4月份後,如果屆時其價格依然堅挺,則茅&挺過艱難期,如明年經濟形勢依然不見好轉,投資客大量拋售庫存,則茅&價格體系將極其危險,終端價極有可能會跌至1200元上下。”鐵犁分析稱。
又一輪“鬱金香泡沫”?
有分析人士指出,茅&多年來巧妙利用價格杠桿穩固其地位。在終端和渠道上,茅&通過控量保價、斷貨提價等手段不斷製造産品稀缺的態勢,進而作為提價理由,拉開與二線品牌的差距,變産能劣勢為産品稀缺優勢。同時,茅&還通過炒作陳年酒價格等手段,以給消費者造成茅&具有較高收藏和投資價值的印象,以此佐證其高端形象。
茅&酒的投資客們也就是靠着這樣的“茅&神話”一直囤酒待漲,形成了畸高的社會庫存。人們普遍認為,除了部隊、政府團購外,真正被社會消費者喝掉的茅&少之又少。
如果僅是這些社會庫存或許並不為過,畢竟茅&酒能保質較長時間,有資金實力的人還是願意佔用資金多囤幾年。但是隨着茅&酒不斷擴産,供求關係改善後,其價格還會繼續如此高漲嗎?
“我一聽到茅&酒要擴産到5萬噸,我頭都疼了,這些産能以後大量釋放到市場上,茅&酒可能直接就跌到800元了。”盛初諮詢董事長王朝成在近日的一個論壇上&&。在他看來,高端白酒的關鍵在穩價控量。他透露,9月提高出廠價後,茅&酒批發價有所回升,但節後就再未見回升甚至開始下降。
貴州茅&2011年年報&&,計劃到2015年,茅&酒基酒産量達到45000噸,系列産品産量達到60000噸。比2011年的茅&酒及系列産品基酒39532.62噸高出不少。
王萬全透露,他身邊現在很多手中有茅&酒的二三級批發酒商都是負資産。“手中貨品價值低於進貨價,資金使用率低,現金流面臨風險。”王感嘆,“年産量僅有1-2萬箱的拉菲酒的價格近兩年都大跌三成了,茅&酒的跌價幅度或將差不多。”
“茅&炒作泡沫漲到一定程度早晚要破的,當年的荷蘭鬱金香球莖市場就是血的教訓。”一位投資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