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銘投千億鉅資進軍光伏産業
富士康謀轉型
2012-11-01   作者: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富士康國際毛利率跌破1%,2012年上半年,富士康國際凈虧損2.26億美元,總營收25.04億美元,下滑16.37%。2011年,營業額為63億美元,凈利潤僅7285萬美元;2010年凈虧損2.18億美元。
  而由於利潤下滑,富士康不得不轉型,尋求新的增長點。繼而傳來投資光伏電池、LED、鋰電池、雲計算和物聯網等被地方政府看重的新興産業,與此同時,富士康旗下成立的香港軒盛投資也風生水起,相繼在數個國內重點城市取得土地擬開發項目。
  據悉,地方政府曾披露,富士康在山西、江蘇的太陽能投資計劃,就近千億元規模,一度被視作富士康逆勢布局,進行産業轉型的重要環節。
  但是,富士康為何要選擇投資光伏産業?光伏産業在經歷黃金十年的擴張后,如今産能過剩等問題已經讓整個行業陷入困境,再加上歐債危機蔓延和以歐美為首的一些國家的反傾銷反補貼調查,導致國內光伏産業危機迅速擴大。

  國內扶持,美國雙反

  10月23日,在中國光伏會議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2012年底全球光伏裝機大約30-35GW,與2011年相比,年增長率20.4%,而2010年的年增長率為126.08%,2011年為76.4%,光伏肯定不會再有過去爆發式的增長。
  從審批項目上來看,今年國家對光伏項目的上馬審批加速,青海、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等省區將60多個光伏發電項目,100萬千瓦的裝機容量收入“囊中”,而去年全年國家批復的項目僅為36個,裝機容量僅為33.5萬千瓦。
  有業內人士認為,全球光伏裝機經過幾年的爆發式增長後,規模基數比較大,加上經濟形勢的影響,增長幅度放緩也在情理之中。隨着石油、煤炭等礦産資源的日益減少,新能源在總的能源消費佔比勢必會越來越大,未來光伏産業依然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為何選擇投資光伏産業

  一直是將“代工”為主要盈利的富士康如今也在轉型,“代工”大規模發展是産業界的一次小型革命。由於如今成本優勢不再明顯,資源也變得相對匱乏,使得珠三角到了産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富士康“N連跳”事件,暴露出來的不僅是企業與員工的矛盾,實在是這種“深圳模式”背後的中國發展模式正在經受挑戰。有學者認為富士康代工模式在中國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不是沒有道理。
  所以富士康要轉型,但為何瞄準光伏産業?
  有報道稱,從富士康多年的經營發展看,來自於三個方面。第一是在國內光伏産業困境重重的情況下進行布局,可以以較低的成本進入,既有挑戰也是一個巨大的機會。第二是富士康作為一個代工企業,所涉足的領域大多也是競爭十分激烈的,在長期的競爭激烈的環境中已經練就了非常好的功力,就是在各個環節進行低成本管理。第三是低碳能源的需求始終是未來能源需求的方向,光伏産業作為新興能源産業,目前的困境並不妨礙其未來巨大的市場潛力。

  轉型遇挑戰

  據報道,其實早在去年,郭&銘涉足光伏産業的想法就已經初露端倪。
  今年9月開始,重磅消息就不斷出爐了:9月16號,郭&銘完成山西大同新能源項目的揭牌;9月17號,郭&銘又現身江蘇鹽城阜寧縣,出席富士康在當地的光伏基地項目簽約儀式。根據規劃,這兩個項目的總投資高達1000億人民幣(其中山西項目投入900億,江蘇項目投入100億),最終兩大基地的規模為:多晶硅産能10萬噸、太陽能電池及組件達到10GW。
  時隔不到一個月,又有消息稱,10月11日,江蘇阜寧縣招商局確認,富士康位於阜寧的光伏項目尚未投産。郭&銘曾&&,富士康科技集團(阜寧)科技園,將匯聚旗下“光電光伏産業所有的發展項目”。當地政府曾宣布,該項目總投資15億美元,總規劃面積達10平方公里。
  這兩年,富士康相繼宣布,選址佛山作為集團LED生産基地、在成都投資1800萬美元生産鋰電池、在晉城投資1000億元打造精密模具生産基地等。可以看出,光伏電池、LED、鋰電池、雲計算和物聯網等被地方政府看重的新興産業,都被郭&銘作為助富士康集團轉型的重要舉措。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鴻海郭&銘收購夏普談判將重啟 2012-08-06
富士康明年造30萬台工作機器人 郭&銘保證不裁員 2011-11-20
王雪紅兩月入20億美元成&首富 郭&銘降至第五 2011-05-28
郭&銘不應淪為“替罪狼” 2010-05-28
郭&銘“掠奪式經營不可持續” 2010-05-2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