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聯合國糧農組織總幹事若澤 格拉齊亞諾 達席爾瓦10月31日&&,對於規模較小的糧食生産者特別是貧困地區的個體農戶來説,組建農業合作社是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有效手段,此舉不僅有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平等經商。 10月16日是國際糧食日,世界糧食安全委員會通常在10月舉辦“世界糧食周”,因此每年10月都是聯合國糧農組織活動最頻繁的月份。今年被國際糧農界定為“國際合作社年”,這意味着聯合國致力於推動全球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也強調弱勢的小農群體需要團結起來才能確保糧食安全。 糧農組織認為,農業合作社已幫助數百萬小農脫貧致富,如果能夠得到各國政府、民間團體和學術界的有力支持,農業合作社就可以發揮更大作用,為消除貧困和飢餓作出貢獻。達席爾瓦指出,在許多國家,大部分糧食作物由小農生産,但他們缺乏進入市場銷售其産品的機會,缺乏議價能力,還缺乏金融服務。農業合作社可以幫助小農克服這些制約因素,在創造就業、減少貧困、改善糧食安全、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慶祝世界糧食日的致辭中説,他在6月份舉行的“裏約+20”峰會上提出了“零飢餓挑戰”。農業合作社將在應對這一挑戰中發揮重要作用。意大利總統納波利塔諾對此&&支持。他説:“即使在經濟衰退時期,合作社仍能維持利潤和就業水平。因此,這可以為經濟參與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一種促進未來決策的模式,使他們重新思考更加可持續的經濟發展方式,再次將人的因素作為任何經濟進程的核心。” 國際農業發展基金會總裁卡納約 恩萬澤認為,從盧旺達的茶農到尼泊爾的畜牧資源中心,合作社支持小農的實例不勝枚舉,它不僅支持小生産者組織起來,而且還幫助他們獲得更多機會和資源。他&&,國際農發基金與農民合作的經驗多次證明,合作社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 世界糧食計劃署執行總幹事埃瑟琳 庫讚在&&支持合作社建設的同時,強調社會安全保障網對保護弱勢群體的必要性。她説:“在我們的世界裏,許多人仍在為解決吃飯問題奔波。社會安全保障網計劃能幫助最弱勢群體,尤其是婦女和兒童擺脫飢餓和貧困。” 據糧農組織介紹,農業合作社是一種社會企業,旨在協調兩個主要目標,一是滿足成員的需求,二是追求利潤和可持續性。具體而言,“合作社是人們聯合起來為形成共同擁有、民主管理的企業而建立的一種協會,利潤並非其全部目的。合作社關心的首先是人,其次才是利潤,同時幫助成員實現社會、文化和經濟方面的共同願望。” 據糧農組織介紹,合作社實際上是某種成員制企業。世界各地大量成功案例表明,生産者組織和合作社等形式的農村機構,通過幫助小農、漁民、牲畜業者、林農及其他生産者獲得所需信息、工具和服務,使他們能夠增加糧食産量、銷售産品、創造就業機會、改善生計,從而提高全球糧食安全。農業合作社可以是註冊合作社,也可採取其他名稱和形式,例如生産者組織、自助團體、生産者聯合會及聯盟、農會等。洪都拉斯、泰國和貝寧等國通過農業合作社“取得了抗擊飢餓和貧困的勝利”,已成為聯合國糧農組織關注的範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