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海外拓展之路近日頻頻遭受阻擊。除了傳統的境外安全風險,以“國家安全”之名進行經濟管制的政治壁壘,也開始越來越多地牽動中國企業的神經。 “海外市場前景廣闊,但總體來説風險大、難度高,最首要的就是政治風險。”浙江華東工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海外業務部主任呂聯亞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感慨萬分。
近年來,利比亞、敘利亞、蘇丹等國動蕩的政局已讓不少在當地投資的中國企業嘗到了苦頭,而在一些看似安全的周邊區域,中國企業也碰到了麻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傳統意義上的安全風險,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海外拓展投資時遇到的更大挑戰來自於頻頻上演的政治壁壘。 美國國會10月8日發布報告,稱華為、中興兩家中國公司威脅美國“國家安全”,建議阻止其在美開展投資貿易。 此前,美國外資委員會叫停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在美國俄勒岡州的4個風電廠項目,美國總統奧巴馬9月底正式命令禁止上述項目,理由同樣是莫須有的“國家安全”。 要想避開“動蕩”突破“壁壘”,中國企業“出海”需要內外兼修、多維入手應對,在保證自身合法合規經營的同時,做好投資前的審慎考察、運營中的多路線商業運作,實現與當地社區利益捆綁。 “中國企業往往缺乏對自身密集投資地區潛在風險的敏銳感知。”商務部研究院副研究員蔣姮指出,“企業不僅需要對投資地區的政治環境、法律法規、風土文化充分考察,同時還應該對合作夥伴的商業信用、利益關係深入了解”。 此外,中國企業不能再走單純與東道國政府交往的上層路線,要多路線運作。蔣姮分析,中國企業往往不注意協調其與當地民眾、社區、反政府勢力等各方與政府平行的利益,因此難以在政治風險和經濟利益之間尋求平衡。 對於更加隱蔽的“政治壁壘”,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認為,中國企業首先應該樹立積極態度,化被動為主動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為抗議美國武斷禁止風電項目,三一集團關聯公司羅爾斯已於9月中旬將美國外資委員會告上法庭。10月初,三一集團又與羅爾斯一起遞交訴狀,將美國總統奧巴馬追加為被告。 三一集團這一舉動被梅新育稱為“里程碑式案件”。他認為,此前中國企業遇無端指責往往知難而退,“令對手不戰而勝”,而三一集團敢於起訴美國政府海外維權,意義非凡。 當然,除了主動積極的態度,中國企業還應建立最廣泛的“反貿易保護主義統一戰線”,加強與東道國各相關方的交流和利益捆綁。 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周銘告訴記者,無論走向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企業要想真正實現投資安全、利益最大化,就必須了解、順暢當地投資主流所掌控的社會渠道,與各利益相關方融合。 “中國要更多地發揮大國作用,為國際社會樹立商業環境、規則規範。如果越來越多的國家採用中國提供的規範,我們的企業在海外就會越來越少地感覺走入異國環境,這對我們是一種好事。”梅新育強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