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仍有四大難點 監管體制待完善
2012-10-25   作者:何宗渝 王飛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從2003年到2011年,全國國有企業營業收入從10.73萬億元增長到39.25萬億元,上繳稅金從8361.6億元增長到3.45萬億元,凈利潤更從3202.3億元增長到1.94萬億元,年均增速達到25.2%。
    受國務院委託,國務院國資委主任王勇24日向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國務院關於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情況的報告》時説,國有企業改革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充分證明,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是可以有效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有企業改革發展道路必須繼續堅持。
    但他同時指出,國企改革仍處於過程之中,需要進一步解決的體制、機制、結構和歷史問題仍然很多。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依然任重道遠

    全國90%以上的國企完成公司制股份制改革,2011年央企公司制股份制改制面達到72%,多數國企建立了股東會、董事會、經理層和監事會等機構,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逐步深化……黨的十六大以來,一系列市場化改革,使國企經營機制發生了重大變化。
    王勇也坦言,國企改革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還有相當差距。
    近年來,部分地方國企和50家央企進行了規範董事會試點。“這從根本上解決了企業‘一把手’説了算的問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董事長王會生説,現在企業要進行重大投資,必須拿出充分理由説服董事會,這無疑更有利於企業的科學決策和風險防範。
    但王勇&&,目前董事會的考核和外部董事的選拔、任用和評價機制還不完善,國資監管機構、董事會和經營管理層之間的關係還需要進一步理順。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一鳴指出,國企改革是為了更好地與市場經濟體制兼容,取得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因歷史沿革、體制機制和認識不足等原因,還有很多難題有待破解。

    發展方式仍然粗放,布局結構還需調整

    自改革脫困“三年攻堅”以來,全國已有5010戶國有大中型企業和資源枯竭的礦山有序退出了市場,同時國企和國有資本逐步從中小企業層面和一般生産加工行業退出,使國企的戰線大大收縮、布局結構得以優化。
    據統計,在39個工業行業中,有18個行業國企總産值佔比已低於10%,而上榜《財富》500強的國企從2003年的6家增至今年的54家。
    但王勇指出,目前國企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布局結構還需進一步調整。
    “國有企業目前大多仍分佈在傳統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比重比較低。一些行業産業集中度較低,資源配置效率不高,核心競爭能力不強,重復建設、惡性競爭、資源浪費、環境污染等問題還沒有很好解決。”王勇説。
    同時,與國際先進企業相比,國企研發投入強度還比較低,不少核心關鍵技術仍受制於人;國企跨國經營指數遠低於國際水平,缺乏與國際化經營相適應的高素質人才隊伍,一些企業境外經營風險意識不強,境外重大經營風險和資産損失時有發生。

    監管體制有待進一步完善

    “以前對國企的管理是‘九龍治水’,分為管人、管事、管資産等若干條線,企業也沒有經營指標、業績考核和激勵約束。”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説,各級國資委的成立,初步實現了出資人職能的一體化和集中化。
    各級國資委成立後,逐步建立起委託代理關係和激勵約束、責任追究等機制,推動國有産權透明管理、進場交易,強化審計和外部監督,改革經營者選任制度和收入分配製度,建立並逐步完善了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
    但王勇坦陳,國有資産管理中政企不分、政資不分的問題仍然存在,一些地方政府對企業日常經營活動的干預有增加的趨勢;經營性國有資産還沒有實現集中統一監管,資源配置分散,經營效率低下;出資人職責和政府公共管理職能的分離還不到位;收入分配管理、資本經營預算、境外資産監管等方面的制度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從職責上看,一些地方國資委出資人三項主要職責不統一、不到位現象仍然比較突出,面上監管職責非常薄弱;個別地市國資委的主要工作集中在企業改制、處理信訪上,國有資産監管職責沒有得到落實。”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黃淑和説。

    各種社會負擔依然沉重

    “中央企業還有醫院、學校和管理的社區等辦社會職能機構8000多個,對這些機構的費用補貼每年多達幾百億元;中央企業現有離退休人員523.6萬人,還有困難職工等100多萬人,企業為此需要承擔大量管理和其他負擔;廠辦大集體改革難度加大,解決國有企業廠辦大集體問題需要付出很大改革成本。”在報告中,王勇以央企為重點,指出了當前國企承擔的沉重社會負擔。
    “我們在改革過程中已經剝離了大部分企業的社會職能,但各種長期積累的離退休人員管理、困難群體幫扶等負擔還是很重的。”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説,“這些問題不解決,國企就難以‘輕裝上陣’、公平參與市場競爭;若為企業卸掉這些‘包袱’,又需要支付非常大的改革成本,拖得越久改革成本還會越高。”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國企改革須有自覺 2012-10-25
重啟國企改革正當其時 2012-05-28
國資委副主任:大國企改革方向是公眾化市場化 2012-04-03
國務院:國企改革居今年改革任務之首 2012-03-23
國企改革不進則退 2012-03-08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