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稀土竟有合法發票 監管缺位致正規企業利益受損
2012-10-24   作者:記者 楊燁 張彬/北京報道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本以為是整頓行業秩序“一劑猛藥”,卻讓行業更加“亂象叢生”。《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從多個稀土省份了解到,隨着稀土專用發票的&&,因為缺乏有效的細則管理,實行專用發票逐步“走了味”,甚至成為大量非法生産的稀土産品銷售的“合法外衣”。

  在日前稀土行業內部的一次會議上,多位企業負責人向記者坦言,專用發票管理非常混亂,根本沒有和相應的生産資質、環保達標等指標相結合,目前大量非法生産的稀土産品都可以“堂而皇之”地使用專用發票,專用發票的實施使用不僅沒有起到“設檻”幫助行業優勝劣汰的作用,反而讓一些因為環保不達標等原因“叫停”的非法企業也開始死灰復燃。

  “只要你是做稀土的,有營業執照,就可以去稅務部門拿到專用發票,根本不會審核企業指令性計劃、環保是否達標等問題。”四川一家稀土企業的負責人對記者説,這些“帶票”且價格低廉的“黑礦”(非法生産的稀土産品)非常具有競爭力,市場秩序也被搞亂。相反,一些按照指令性計劃生産且環保達標的正規企業卻舉步維艱。

  行業亂象使稀土市場價格低迷。一位稀土行業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目前實際成交的稀土價格,要遠遠低於網上可以看到的公開價格,整個市場非常混亂。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稀土指數已連續6個月呈下滑態勢,10月18日稀土指數為452點,創下2011年12月以來的歷史新低,較2011年12月6日的最高點1000點下降了54.80%。

  作為北方稀土龍頭企業,包鋼稀土面臨的“經營困境”也説明了行業的尷尬。10月20日包鋼稀土公布了2012年三季報,報告顯示,受累於稀土産品價格的大幅下跌,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7億元,同比下降52%,環比下降28%;實現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降90%,環比下降67%。而此次也是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連續三個季度持續下滑。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由於缺乏相應有力的監管制度,加上巨大的利益驅動,廣東、廣西、湖南、江西等地企業和個人紛紛私挖濫採和違規超採的現象比比皆是,不僅對環境造成巨大危害,同時造成了我國稀有資源的浪費。不僅如此,在稀土供應出現“泡沫”後,更加速了稀土價格暴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進一步解決稀土行業散亂的狀況,國家在6月初開始推出“稀土專用發票”制度,期望通過專用發票的使用,給稀土整個經營鏈條都帶上一個“緊箍咒”,一方面、企業開具稀土專用發票,將和國家每年下達的“指令性開採指標”相統一,嚴禁“超量”稀土流入市場。此外,一些證照不齊全、環保不達標、規模較小的礦山和冶煉分離企業都將不具備使用專用發票的資格。另一方面,冶煉分離企業很可能不會再去購買“無票”的稀土礦,因為沒有市場需求,前期嚴重的私採超採的現象自然將得到明顯改善。曾有評價稱,專用發票制度,是國家對稀土監管力度加大的體現,意味着稀土産品貿易正式納入國家稅收法律體制,對於遏制私採濫挖、體現稀土資源的稀缺性價值起到很大的作用。

  “專用發票實施‘走形’的背後,其實反映出了我國稀土産業政策執行和監管缺失的問題。”不少業內人士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他們呼籲,首先,要盡快&&稀土專用發票使用和管理細則,與環保指標、指令性計劃完成和企業規模等方面挂鉤,明確稀土發票的使用只能是國家監管和産業政策範圍內的合規稀土企業。其次,要加強對稀土專用發票使用以及流向的監管力度,並&&相應的處罰措施,防範流向“黑市”,成為黑色稀土産業鏈條上的“合法外衣”。再次,從中長期來看,專用發票的實施要給規範的企業創造正常的經營環境,並給大企業更多的整合空間,同時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專用發票對市場流通的稀土礦的數量、價格和流向等有了更為全面和準確地掌握,通過有效的調節,保證行業平穩有序,防止稀土價格出現“暴漲暴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寧夏徹查中寧縣非法稀土企業違法生産 2012-10-17
[網民關注]剷除稀土黑色鏈條應與産業整合併舉 2012-10-17
稀土協會稱稀土黑色鏈條危害巨大 工信部將重拳打擊 2012-10-16
工信部開展稀土違法違規行為核查整頓 2012-10-15
經濟手段強化稀土行業管理 2012-10-1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