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這個行業曾給尚德電力(STP.NYSE,以下簡稱“尚德”)創始人施正榮帶來了無盡榮耀,但如今卻讓他深陷險境。
自2006年施正榮成為中國新首富後,他身上籠罩了太多的光環:他催生了中國光伏産業的迅猛發展,引發了這個産業龐大的造富運動;他身後跟隨者眾,曾一度被寄予希望成為日後世界首富的有力競爭者。而今,這些美夢戛然而止,終成幻影。
自去年以來,尚德的形勢急轉直下。如今,該公司的負債總額已達到35.82億美元,資産負債率已高達81.8%,尚德市值已從上市之初的49.22億美元跌到如今的1.49億美元,華爾街投資機構Maxim
Group對它的目標價評為0美元,該機構的解釋是,尚德的股票一文不值,它唯一的出路就是破産重組。
尚德的糟糕現狀,讓無錫政府無法坐視不理。一位當地政界人士透露,施正榮面臨兩條選擇:一是,政府出面購買該公司明年3月到期的總額高達5.75億美元的可轉債,然後經國開行注資救助,但前提是需要施正榮將全部個人資産做無限責任擔保;另一個則是,上市公司尚德退市,然後將其子公司——核心資産無錫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無錫尚德”)國有化。不過,據悉這些方案目前都被施正榮所拒絕,他的計劃是將無錫尚德破産,從而保全上市公司。
無錫政府和施正榮已到劍拔弩張的對峙階段。上述知情者説:“無錫尚德情況已不能再拖延下去,不排除政府會強勢介入接管。到時,施正榮的出局將成必然。”
對抗——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
無錫政府方面,目前的想法是讓上市公司尚德破産或退市,讓施退出所有在無錫尚德的股份,然後讓無錫國聯來重組已經資不抵債的企業。而施的想法則是放棄無錫尚德這個“殼”。
無錫市與施正榮的矛盾正在公開化。
江蘇省國資系統的一位人士透露説,政府原本是想購買尚德明年3月到期的5.75億美元的可轉債,同時讓銀行介入對尚德貸款,以此來救尚德,當地政府希望施正榮以個人資産做無限責任擔保,但被施拒絕了。
“這讓當地政府高層很憤怒,”上述人士&&,“今年上半年,無錫政府就曾想讓施正榮退出個人及家族在無錫尚德的所有股權,由國資背景的無錫國聯出面接盤,但被施拒絕,而今購買可轉債讓施做擔保又被拒絕,這開始讓無錫市失望透頂。政府猜測,尚德的債務問題可能已遠超他們所知,所以施才不敢以個人資産做擔保,施是決心要放棄無錫尚德這個"殼"。”
一位已離職尚德的人士透露,施之所以讓無錫尚德破産,主要是因為此前的借債行為多以無錫尚德名義進行,無錫尚德是債務主體。若能讓無錫尚德破産,將能抹掉銀行債務,保全上市公司尚德。此外,尚德還包括了洛陽尚德硅片公司、國外工廠及分公司,這些將構成上市公司新的主要框架。
“其實對施正榮而言,無論是無錫尚德,還是上市公司尚德都只是他龐大資産的一部分而已。”上述已離職尚德人士認為,施之所以拒絕政府重組無錫尚德,原因在於,屆時公司將面臨政府查賬,這可能會讓尚德與他的亞洲硅業等私人公司間的內幕交易水落石出,也可能會讓一些外人所不知的壞債曝光。
據記者了解,無錫尚德由施正榮於2001年1月建立,是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為一體的外商獨資高新技術光伏企業,主要從事晶體硅太陽電池、組件、光伏系統工程、光伏應用産品的研究、製造、銷售和售後服務。其後,尚德電力通過施正榮2005年設立在英屬處女島註冊離岸公司Power
Solar System Co,
Ltd(簡稱:尚德BVI),間接控制無錫尚德100%的股權,無錫尚德也是上市公司的主體。
據記者了解,這些年間,施正榮已成立了若干以個人名義控股的私人公司,其中包括2006年在青海成立的亞洲硅業;2008年成立的上海尚理投資有限公司,同年尚理投資還入股上市公司豫金剛石、華錄百納;施正榮還與雅戈爾投資、無錫新區創新創業投資集團共同成立無錫領峰創業投資公司等,而其在海外的資産亦難以估算。
一位江蘇當地政界人士向記者&&,政府不可能同意讓無錫尚德破産,因為這不僅事關數萬工人的就業和社會穩定,而且若無錫尚德破産,無錫市十多年打造的城市名片也會瞬間倒塌。“無錫目前的想法是讓上市公司尚德破産或退市,讓施退出所有在無錫尚德的股份,然後讓無錫國聯來重組已經資不抵債的企業。”
“目前,雖然施正榮尚在控制企業,但在博弈中地方政府已佔上風。”上述江蘇政界人士透露,施在無錫市如今支持者甚少。自原市委書記毛小平今年上半年被“雙規”之後,施已失去一位重要支持者。
毛小平是施正榮的伯樂。2001年,施正榮在中國內地轉了七八個城市尋求投資無果,後來遇到了時任無錫市主管工業的常務副市長毛小平。在毛的安排下,當地的小天鵝集團、無錫高新技術風險投資公司等6家國企共攜600萬美元資金入股,而後無錫又幫助尚德爭取了江蘇省多個創新項目扶持資金。
上述人士透露,上市之前,也因當時無錫主要領導的支持,國有股份才毫無保留地全額退出,為上市創造了便利,但當時在內部爭議頗多,一些參與投資的國企就認為,在上市之前就退出,並沒有讓國有股份獲得利益最大化。
而今時局已變。據當地政界知情者説,若施正榮公開無錫尚德的破産計劃,勢必會引起近萬名工人抗議,屆時政府必然介入,也就會順其自然接管公司,從此將啟動上市公司退市或破産計劃,而子公司無錫尚德將面臨重組和國有化,到時施只能成為一個局外人。“目前,政府已經向尚德提出查賬要求。”
對於尚德之事,無錫市政府閉口不談,其宣傳部一位人士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而施正榮也以正在開會為由&&無法接受記者的採訪,此前的8月底,他在接受採訪時僅&&,“公司一切正常。”
不過,在尚德曾經的另一位創始人、海潤光伏CEO楊懷進看來,施正榮能把企業做到今天已實屬不易,尚德到今天這般地步,主因是行業環境不好。他認為,對於光伏行業,前幾年是盲目追捧,現在則是盲目否定。
“無錫尚德國有化不一定是件好事,”一位離職的尚德管理層對記者&&,“把現有管理層全盤清洗掉,換上一群不懂業務的外行人,這個企業雖是暫時活下來了,但兩三年後還是必死無疑。”
危機——援手變對手緣於不信任
一位已離職的該公司管理層向記者坦言,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難,這意味着尚德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人心散了。”
其實,危機一直在悄然蔓延。
2012年國慶節剛過,出任尚德代理CFO不到兩個月的丁懷安辭職。此前,尚德歐洲區總裁Jerry
Stokes、美國分公司總裁John
Lefebvre也相繼離職。據不完全統計,今年8月份以來,尚德離職和已提出辭職的副總裁級高管就已達7人之多,而其他各級管理層亦有多人離職。一位已離職的該公司管理層向記者坦言,只能同享福,不能共患難,這意味着尚德已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人心散了。”
今年8月,尚德創始人、原首席執行官施正榮將不再擔任首席執行官一職,改由原CFO金緯接替,施的最新頭銜則變為了執行董事長兼首席戰略官,業界一度認為,這是施正榮不再掌控尚德日常事務、退出尚德的信號。
不過這只是表象。據一位尚德人士透露説,讓CFO出面接管尚德日常管理事務,一方面是在國外投資者的壓力下,施做出的一個低姿態;另一方面則是,面對銀行注資無望,債務危機一觸即發,施已經安排好退路,“就是讓眾多債務主體的子公司無錫尚德破産,而尚德電力將由此變成一個輕資産的上市公司。”據記者了解,目前尚德電力間接控制無錫尚德100%的股權。
而把施正榮逼入絕境,做出讓無錫尚德破産抉擇的是7月底發生的一件大事。當時,尚德電力公告稱,可能受到了環球太陽能資本5.6億歐元的反擔保欺詐,此後該公司股價下跌近四成,跌破1美元一股,按照紐約證券交易所的規定,如一家公司的股票價格長期低於1美元,將被自動退市。
2008年,為了刺激銷售,緩解庫存壓力,施正榮與環球太陽能資本在盧森堡註冊成立了環球太陽能基金,目的是為了進軍歐洲一些光伏電站項目。在不景氣的環境下,光伏電站是唯一能盈利的環節,在該基金中,尚德電力擁有80%的股份,施正榮個人擁有10%股份,其餘的10%則由環球太陽能資本持有。
這個基金曾為尚德帶來明顯收益。在2010年,尚德電力為環球太陽能基金投資意大利南部的光伏電站項目提供擔保,為此從國家開發銀行獲得了5.54億歐元的貸款,同時環球太陽能資本也以5.6億歐元的德國國家債券提供了反擔保,但尚德電力如今卻稱,經過調查這一反擔保債券可能並不存在,由此尚德電力與環球太陽能資本互指對方欺騙,雙方均擺出受害者姿態。
不過,這對尚德來説則是一場噩夢,德國政府債券“可能”不存在,那麼作為上述貸款的擔保者尚德就得承擔貸款人義務,需要償還5.6億歐元。
上述尚德離職人士向記者&&,雖然此事施正榮對內對外均稱,自己被合作夥伴所欺騙,但其中真相外人始終難以猜測,“不僅外人不相信施總的解釋,其實我們內部人對此也多有疑問。”
業界人士評價説,此事過後,尚德信譽盡失,尚德辯解的話幾乎無人相信,誰也不相信尚德會被對方所騙,多以為是此公司的控制權鬥爭所致,尚德早已知道但故意隱瞞,政府、銀行、資本市場都對尚德&&質疑,股票也被投資機構降到了0元價值。
更致命的是,美國投資者還以欺騙投資者為由將尚德電力告上了法庭,而原本準備向尚德伸出救助之手的無錫市政府也停止了動作,由當地政府牽頭、由國開行等銀行的注資及貸款方案由此擱置。
“這套救助方案裏,除銀行貸款外,還有政府直接撥款,但在無錫政府上報後,被江蘇省高層給否決了。”一位江蘇省政界人士&&,他透露説,一方面是尚德雖名氣較大,但在經濟強省江蘇也只能算是中型企業,領導並不重視;另一方面則是,江蘇省高層對是否該為鉅額虧損的民企買單尚存爭議。
一位和無錫尚德、江西賽維均有業務往來的國有銀行人士透露説,在上述兩家的貸款有數億元無法收回,今年這兩地分行不僅年終獎都無法發放,而且相關負責人還可能為此擔負嚴重責任。在此情況之下,無錫尚德又爆發了反擔保事件,“在這個時候還繼續為他們貸款,無異於往火炕裏扔錢。”
由此,陷於絕境中的尚德只得將財務出身的金緯推向前&,在施正榮的授意下來主導無錫尚德的破産計劃。9月17日,無錫尚德被遣散的近千名工人圍堵了尚德工廠門口,局面混亂,無錫市還為此出動警察來維持治安。隨後,尚德電力公告稱這只是公司在削減産能,將轉崗或遣散1500名中國僱員。
不過,無錫市政府感到情況異常,在十多天后,由市長朱克江帶隊進行現場辦公,阻止了無錫尚德的破産計劃,施正榮與無錫市開始意見分裂,援手變對手。
亂局——戰略失誤已無退路
尚德走到今日在所難免。“一系列無節制、無效果的混亂投資燒光了尚德的多年積蓄,最終導致這艘大船在暴風雨來臨時擱淺。”
眾多的戰略失誤把尚德一步步逼入困境。
“尚德面臨今天的局面,既有光伏産業過剩的原因,也有施正榮決策上的失誤。”一位江蘇光伏企業負責人對記者&&,在他看來,誰都難免犯錯,但施所犯的錯誤過多了。
去年9月,財務已陷入困境中的尚德曾另辟途徑準備在山西長治市投資煤炭生意,這是一場資源置換的資本游戲,當時尚德準備在當地投資一個3萬噸的多晶硅項目,條件是,陜西省拿出一定的煤炭資源提供給尚德,尚德還計劃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建造一個5GW的電池組件廠,當地也將以煤炭資源換取投資。
不過,這個計劃還是無疾而終。據一位長治政府人士向記者透露,當地政府是想以煤炭的名義引來投資,但煤炭開採需要龐大的資金,這基本屬於空頭支票,毫無實際意義,而尚德許諾的3萬噸多晶硅項目,需要近百億元投資,以當時尚德的財務狀況來説,這是水中月鏡中花,無法實現,“雙方都想空手套白狼,結果誰也沒套着,而施正榮損失更大,很多前期投入的資金都打水漂了。”
擁有太陽能博士頭銜的施正榮,曾一度把生産晶硅電池的尚德電力打造成了世界最大的光伏電池廠商。如今光伏業界分為晶硅與薄膜兩大陣營,晶硅電池轉化率基本都在薄膜電池的兩倍以上,而薄膜電池的成本卻遠低於晶硅,雙方各有優勢。目前,晶硅電池已佔80%以上市場,佔絕對主導地位,但由於施當初所學專業實為薄膜電池,所以他始終對薄膜情有獨鍾。
在施正榮的力推之下,尚德一方面繼續迅速擴大晶硅電池的産能,另一方面則投入鉅資用於非主流的薄膜電池的研發和建廠,多頭作戰開始讓尚德入不敷出。
2009年4月,尚德在四川成都悄然啟動了碲化鎘薄膜電池項目。該項目由四川大學、無錫尚德公司共同組建,雙方成立了四川尚德太陽能電力有限公司,控股方為無錫尚德。此後的幾年,尚德投入了數億元研發費用,但在轉化率方面卻一直未能有顯著突破。四川尚德人士向記者透露,到2011年底其轉換率僅有6%左右,遠低於FirstSolar(美國領先太陽能光伏模塊生産商之一)的11%~12%,“基本沒有市場價值,今年該項目的研發資金已經停了。”
在四川研發碲化鎘薄膜的同時,施正榮還在上海投入了3億美元建造傳統薄膜電池工廠,根據施正榮的計劃,其上海工廠2010年將形成400MW的産能。
不過,在2009年7月該項目一期建好之後,尚德便迅速將其叫停並改建為晶硅電池工廠,理由是薄膜前景黯然,而晶硅電池需求火爆。尚德宣布要為此投資26.8億元,最終的産能將達到1000兆瓦。此番變化間,數億元投資灰飛煙滅。
2011年7月,尚德在5年前埋下的雷也開始爆炸。當年該公司與國外多晶硅巨頭MEMC曾簽署了一份十年的供應合同,當時規定尚德可以80美元/公斤的價格採購多晶硅,但到了去年,價格已跌至40美元/公斤,尚德自然不堪重負,為此不得不解除合約,為此尚德支付了2.12億美元的違約費用。
錯誤仍在繼續,到了2011年初,尚德又與韓國多晶硅巨頭OCI簽署了新的長期供應合同,合約規定尚德將以高於35美元/公斤的價格進行採購,結果如今多晶硅的市場價已跌到20美元/公斤。據尚德人士透露,目前在其採購結構中,OCI的量要佔三分之一以上,其次才是國內的幾家企業,為此尚德要麼繼續以高出近一倍的價格採購,要麼就只能再次支付鉅額賠償金。
一位曾在尚德工作過的人士告訴記者,他離開尚德後,已多年未與施正榮&&,電話也未打過一個。在他看來,離開的人大多對尚德沒有多少感情,施過於固執也很少聽進別人的意見,尚德走到今日在所難免。“一系列無節制無效果的混亂投資燒光了尚德的多年積蓄,最終導致這艘大船在暴風雨來臨時擱淺。”
至今讓上述高管記憶猶新的場景是,2005年9月18日晚上,意氣風發的施正榮帶着公司70名員工參加無錫市舉行的“萬眾一心跟黨走”職工合唱比賽。這一晚,尚德的參賽曲目是《在希望的田野上》,這是他精心挑選的一首歌,寓意深刻。兩個多月後,尚德電力在美國上市,施正榮成為中國新首富。
而今在這位人士看來,那些都已恍如隔世,“現在的尚德是一夜回到十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