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秉文:養老保險基金持續"縮水" 亟需"走出"銀行
2012-10-22   作者:周銳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在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中國養老保險基金過去十餘年間跑輸通脹持續“縮水”。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社科智訊專家鄭秉文21日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據其測算,從2001年到2011年間,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縮水”近6000億元(人民幣,下同)。
  鄭秉文指出,未來,隨着規模的擴大,中國養老保險基金保值、增值的壓力還會繼續上升,其走出“銀行”已成為必然選擇。但在此之前,官方首先需要提高統籌層次,改變社保基金資金池被分散在全國2000多個縣級單位的狀況。
  武漢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社科院《中國人口科學》雜誌社21日至22日在武漢舉辦“2012年養老保障國際學術論壇”。鄭秉文在此間對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保值困境和改革路徑進行了分析。
  鄭秉文介紹説,目前中國養老基金主要有三大支柱:3580億元的企業年金、8690億元的全國社保基金和1.95萬億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截至2011年底)。其中,前兩部分資金均已實現規範的專業化市場投資運作,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卻依然在通過落後的投資體制獲得低下的收益。
  “從世界範圍看,養老保險基金要麼是購買國債,要麼是採用市場化投資運作,存銀行的只有中國獨此一家。”鄭秉文&&,在以銀行存款為主的投資體制下,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獲得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但過去11年間,中國年均通貨膨脹率卻高達2.47%。以此推算,養老保險基金的損失約6000億元。
  除了通脹的攤薄,養老保險基金當下支付、未來使用的特點,使其在計算損失時,還必須考慮到工資的增長。鄭秉文介紹説,在平均工資增長率達14.1%的情況下,收益率不到2%的養老保險基金意味着廣大參保人沒有分享到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成果。
  鄭秉文&&,如按目前的繳費率、財政補貼力度、擴大覆蓋面的速度等政策和制度參數來測算,到2020年,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累計餘額將在9-11萬億左右,如果加上醫保基金等其他四個險種的基金累計餘額,五險基金將超過15-16萬億。
  換言之,8年之後,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規模或將僅次於美國和日本,其保值增值壓力屆時將僅次於外匯儲備。鄭秉文&&,在這種情況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走出”銀行進行投資體制改革已經成為必然選擇。
  他提醒説,迫於老齡化不斷加劇等因素,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推動其基本養老保險基金走上市場化投資的改革之路,一些發達國家和周邊國家的基本養老基金已開始布局中國資本市場,這些基金帶來的競爭效應,未來或給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帶來巨大壓力。
  雖然投資體制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但鄭秉文強調,要想通過投資體制改革達到提高養老保險基金收益率的願望,同時還應該要做的是提高中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統籌層次,打破地方割據,以便使投資體制改革內生化。
  鄭秉文透露,理論上講,中國社會保險五險基金總量已近3萬億元,但卻不掌握在中央政府手裏,而是沉澱在2000多縣級單位,各地基金積累情況很不平衡,支付能力存在天壤之別。例如有五六個省份積累基金超過千億,但有十幾個省份收不抵支。
  鄭秉文&&,地方政府分散投資既不利於規避風險,而且容易讓各方利益固化,形成利益集團,導致改革越來越難。他建議成立全國獨立法人機構,負責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運營的模式。
  鄭秉文坦言,在目前的制度結構下,提高統籌層次是非常必要的,但他強調,即使不提高統籌層次,投資體制改革也勢在必行。
  凡標注來源為“經濟參考報”或“經濟參考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頻稿件,及電子雜誌等數字媒體産品,版權均屬經濟參考報社,未經經濟參考報社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載、播放。
 
相關新聞: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 2012-10-12
中國社會養老保險財政兜底 破産可能性小 2012-09-17
湖南養老保險實現電子化跨省轉續 2012-08-17
人社部稱養老保險積累資金超2萬億 當期沒有缺口 2012-07-25
人社部稱將研究公務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問題 2012-07-25
 
頻道精選:
[財智]誠信缺失 家樂福超市多種違法手段遭曝光[財智]歸真堂創業板上市 “活熊取膽”引各界爭議
[思想]投資回升速度取決於融資進展[思想]全球債務危機 中國如何自處
[讀書]《歷史大變局下的中國戰略定位》[讀書]秦厲:從迷思到真相
 
關於我們 | 版權聲明 | &&我們 | 媒體刊例 | 友情鏈結
經濟參考報社版權所有 本站所有新聞內容未經經濟參考報協議授權,禁止轉載使用
新聞線索提供熱線:010-63074375 63072334 報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門西大街57號
JJCKB.CN 京ICP證12028708號